“公务员”,新时期“铁饭碗”系列的排头兵,可谓正宗吃“皇粮”一族,面对着就业难,失业人员增多的社会现状,自然就凸显出优越感,尤其是北方“公务员”,其收入不高,充其量在各行业排行榜上也就是居于中游水平,但现在可是抢眼又抢手的工作,用春晚小品里的一句话:“公务员”那是相当的火,相当的热。
伴随着“公务员”热度的持续增高,报考公务员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竞争的激烈度也是愈演愈烈。做分母的人数让人听起来咋舌,北方某一县级市的地税系统招一名税收员,报考者竟达几百名,其中不乏众多的研究生,甚至还有许多是外省的学子。难道这些苦读寒窗二十载,奔波数千里,真是看中了那“千八百块钱”的薪水。现在毕业生入企业、干个体的收入都要比这高出许多,为什么应往届毕业生偏要往公务员这个胡同里挤呢?而且面对着门槛逐渐抬高,热度不减反而骤增呢?笔者斗胆分析几个原因:
1、传统思想演绎“铁饭碗”里稳中淘金。青年学子受父母及长辈传统思想影响,找一个不下岗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归宿。儿女们拥有个铁饭碗,父母们当然最放心了。在计划经济时期,弄个“国工”干干,那是别人最羡慕的工作了,现在的“公务员”正是他们心目中的最佳“国工”,受其本位思想影响的学子们,自然把笔锋指向“公务员”。
2、全社会下岗人员增多,失业现象比比皆是,大学扩招,毕业生源猛增,就业岗位数量同毕业生资源明显失衡。每年各地呼声极高的“人才会”的成交率也很低,毕业生很难找到一个称心的岗位,这一切都对毕业生从来导向造成一定的影响。“公务员”这个高不成,低不就的职业,适逢其时的出现,给大学毕业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渠道,在就业路上徘徊的学子们,报着试试看的想法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考公”的考场。
3、随着国家对政府机关的八次工资改革,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呈稳中有升的态势。工资改革后,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有了大幅度提升,“公务员”目前的薪水已达到了人们心中认可的底线,这也是学子们挤入“公务员”这座围城的主要原因之一。
4、《公务员法》的实施,公务员的待遇可能要得到全改善。《公务员法》当中提出公务员的收入将同社会进步、经济增长成正比,公务员必将享受到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快乐。旁观者在读《公务员法》时只是重点关注公务员的实惠之处,没有深层次研究《公务员法》同时又是一部约束、规范公务员行为的法律,可以说只是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因此,奔着“实惠”前来赶场的人增多,这与媒体大肆炒作功不可没。
5、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中国在全球的位置也愈来愈举足轻重,这是祖国的希望所在。大多数人认为跟党走,跟着政府走,为国家做事不会吃亏。这种“爱国”情结导致想加入公务员阵营的人骤然增多。
6、打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招牌,誓做公务员的学子增多。这些“铁杆”公务员迷们,从进入大学校园就开始筹备公务员考试,这部分学子暂时还为数不多,但呈上升趋势。
7、有些学子认为政府里的“班好上,官好当”,也想进来混日子。“一张报纸,一杯水,干活就靠一张嘴”,这是部分公众对政府官员的印象,对学子们的影响很深,致使一些作风庸懒,胸无大志,成绩平平的学子也要小试牛刀“考公”。
上面谈了笔者自认为的几个原因,欢迎批评。那么,公务员热背后,究竟谁受益了,真正是那些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学子们吗?当然不是,受益者只能区区几个已经考中并上班的公务员们。其实在“考公”这一过程中,真正受益者是主办部门,人事部门的好多高层领导,摇身一变成了“考公”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各人事部门自然成了一级“推销商”,而铺天盖地的“考公”教材大多数是黄金价位,且更新率相当频。谁在“考公”热中发济了,一张b5的报名表竟然收费十几元、二十几元,而那仅仅是几分钱的成本,经历了笔试、面试的学子们大多都“伤痕累累”,真正中签者的几率太小了。投入与收益的关系在这里显得那么别扭。
“公务员”,为国效力,受惠于国恩,是新时期“打工”族里的新贵之一,能加入其列也算不错,可拼了命,吐了血地往里挤尚可不必,一是职位少的可怜;二是考入环节太多;三是分母太大……
谨以此文,告诫学子,一颗红心,多手准备,笑傲江湖者岂非“考公”之途也!
-全文完-
▷ 进入过客89-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