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牛是让农民最有好感的动物。
你看,杨树下栓了头黄牛,它决不暴躁地不安,静静地站着或者蹲着,一对水汪汪的牛眼打量来往的路人,长长的尾巴悠闲地摆动,给人一种厚道老实的印象。主人来了,套上犁铧,它跟在主人的屁股后沉稳地走······到了田间地头,它随主人牛鞭的指示,犁田翻地,不辞劳苦,从不偷奸取滑。农民感叹:这牛哇,真是不怕吃苦受累!
我小时候就生活在一个山村里。那时,一个村子叫做一生产队,队里有一牛圈,圈里关养着七、八头黄牛,有专门的饲养员照料黄牛们。饲养员是一个干瘦的老头,对牛的照料比自己的儿子还尽心,草料、红薯等让黄牛们吃个够,因此,黄牛们头头都膘肥体壮,给人威武的感觉。
平时,放牛的任务一般交给小孩子。而且,乡下的半大孩子都喜欢这份工作。把牛牵到一山坡上,黄牛们吃着鲜嫩肥美的青草,孩子们则在这附近嬉戏玩闹······即便过去若干年月,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们绝对不会忘怀往昔那温馨的场景。牛们吃饱喝足后,乡下孩子往往骑牛归来,心中有了无限满足,仿佛牛背上的自己是凯旋的大将军。
牛生病的时候,农民们都着急,指望牛们迅速恢复健康。而一头牛的病实在治不好了,队长便张罗着一帮人料理它的后事:宰了牛大吃一顿,多余的牛肉每家分一点。这时,老人们会说:这牛也遭孽,苦了一辈子,哎······
在城市里,人们对牛的了解往往得益于文字的间接描述,所以没有乡下人那种对牛自然朴素的好感。城里人侃起牛的时候,往往说:某某地方的牛肉火锅真不错,什么时候去开开“荤”?
本文已被编辑[文若书]于2006-5-5 15:57:5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余学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