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维,古代是下对上的谦称。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有云:“恭维《春秋》发五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这里的恭维决非今天我们理解的谄媚讨好,不过细究起来,也还是有些问题,因为这篇文章本身就含有对“今上”称颂之意,如果以今天人们的眼光来看,自然也就有了巴结之嫌,而且这巴结的力度已远非常人可比。试想,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有几个能与皇帝沾上边?
由此揣测,古代的恭维还是一个较为含蓄的词儿,有一点为“不尊者讳”的道义。但再一想,就觉得不对头了。毕竟,我还只见到记载着“为尊者讳”而从来没有听说过“为不尊者讳”的,因为越地位显赫的人越注重面子。推而广之,就又觉得,普通百姓其实也注重面子的,只是面子的大小因人而异。那么,这恭维也就不能只该是下对上,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在必要的时候,也该恭维一番才是。
下面这句话,多数人并不陌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睹尊颜,如蝼蚁之望云霓。”
看中国古典小说,常常读到类似的句子,见得多了,也就像朋友见面打个招呼一样,没什么稀奇的。而且,那些小说作者们在使用这个句子的时候,官位的概念是相当模糊的,只要你有点名气,哪怕仅一布衣,也自有达官显宦对你有如此恭维。有点像我们今天见面互称兄弟一样,没有尊卑之分。但如果进一步将这句话翻译成现在的样子,还是让人觉得怪怪的。不信且听:
“自从王主任到这里来,部门的工作可是大变样了啊!就过去那堆烂摊子,没有王主任这样的才识和气魄,是无论如何也扭转不过来的。”
“高!高!实在是高!孙科长不光业务了得,连荤段子也绝对是超一流的。同样一句话,从孙科长嘴里出来就别有一番风味了啊!”
看看,普通不?绝对没有超越古人的创意,但能于酒酣耳热之际脱口而出,也不是一般人望其项背的。要达此境界,一者见过世面,说话恰到好处,绝无恭维的嫌疑,又不露奉承的痕迹;二者见风使舵,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乱了章法。做到此二点,方能滴水不漏。
不过仔细推敲一下,还是露出些细微的端倪来。如果非要区分开来的话,前者叫恭维,后者是奉承。
奉承,拿现在汉字词典的解释,为“阿谀谄媚”之意,如果没有相当的学养,或许对“奉承”还能了解一些,但“阿谀”为何意还真的犯一些思量。我倒是觉得,“奉承”虽不能说是谦称,但下对上却是自然的,也就跟恭维略有一些不同。由此不难看出,就是辞书编纂者,也没有分清二者之间的奥义。或者心里明白,一旦解释起来,就有些无从下手,于是恭维可以解释成奉承,而奉承决不可再解释做恭维,否则即使是普通人对这些专家的行为也不敢恭维。
如果真的耐下性子查查相关的资料,也并没有看出恭维和奉承的大不同来,于是汉语中的许多相近的词,也就只能凭感觉。恭维肯定是假的,听上去又像是真的;奉承绝对不是真的,听上去又不像是假的。恭维总是显性的,奉承却常常是隐性的。恭维听了会起鸡皮疙瘩,奉承听了则全身肉麻。但这种疙瘩和肉麻如运用巧妙,却又让人如六月里喝了雪水,浑身清凉舒泰。
上面所引第一句是纵向对比。肯定了现在,就是否定了过去。对于谗谀者而言,现任领导总是前无古人,后难来者的。如果这领导刚刚由群众走马上任,内心里会有一点不舒服,嫉妒之心未泯;如果是平调或升迁上来的,也就习以为常,非如此不足以满足他的虚荣心。这样的话在他看来已是稀松平常,而这恭维就非常有必要了,尽管距事实相去甚远,也还是该张口就来,毕竟,恭维就像唇上的口红,越咂越有滋味。
第二句是横向对比。瞧瞧,连荤段子都能表达到这份上,那工作水平就更不用说了。可见,有才能的人就像裹在麻袋里的锥子,只要露出一点小尖尖来,就足以预知它的全部。有点不伦不类是吧?然而却是天衣无缝。中国有句成语叫“窥斑知豹”,很多时候还是颇有些道理的,因为“斑”是豹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果换成“知猫”或“知狗”便就有些问题,即使这猫啊狗的身上也难免会有一两个斑点。更重要的是,选择的时机准确啊!你想啊,半斤四两下肚,已是半云半雾了,再借风势,不腾云驾雾才怪。
我不知“拍马屁”一词是怎么来的,但显然与“奉承”异曲同工,自然也算与“恭维”有了点亲戚关系。而且,仅从那三个字来看,算得上是“一石二鸟”的绝技了,不用说也只有劳动人民才有这种智慧的结晶。“拍马屁”,既讥刺了拍者不是人种东西,也暗示着被拍者同样不是人玩艺儿。那么,发明这词的人地位一定不高,生活中便少了恭维者;二来也不具备讨好别人的能力,生嫌隙之心,便恶狠狠地将那二类人一概归于畜类,以解心头之恨。而且,愚以为这类人并不在少数,于是“拍马屁”这有伤大雅的词反倒流传甚广。如没有文字仅是口头流传的话,定有完全取代“恭维”“奉承”之势。
但既然生而为人,不管地位高下,学问多寡,喜欢听顺耳的话也自在理中。以我做编辑这三个月来的体会,也悟出了一点小九九:那怕是蹩脚的文章,也不能明确地说出来,只能点明它的闪光点;即使一无是处,也得使用“有可取之处”这类含混的语言。我自己这么做的时候,决没有奉承的想法,却多少含有一点恭维之意了。可能有读者会说我的这种行为是极端地不负责任,其实不然,这是正当地维护人的自尊。尽管部分读者提出“只有指出他们的不足,才能帮助他们进步”之类的话,但对自尊心甚强的中国人来讲,指出别人的缺点、错误比与虎谋皮容易不了多少。记得开始也公正地指出某些文章的毛病来,没有哪位作者给过我好脸色。于是我就想起了咱们的领导同志常说的“大家有意见,可以畅所欲言嘛”,而内心里更期望地是希望所有人都噤若寒蝉,如果那位不识相,说出一两句领导不爱听的话,吃不了兜着走。如果你还想争辨两句“这是你让我们畅所欲言的啊”,轻则卷铺盖走人,重则明枪暗箭齐发,令“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不过,同样的话在官场和情场会稍不同,战场与商场也略有异。相同的恭维话,有同等地位的人同在一个场合不能说。不能因为拍一个人的马屁让另一匹马心生不快。因为恭维的话可有可无,有,虽无益处却也并不大碍;没有,也算不上礼节不周。但如果只是对某一位领导可劲地说,被恭维者只不过高兴一时,而另一位则会嫉恨半生,就会在你以后的工作中使绊子。如若对处在一起而地位相同的领导一边恭维一边奉承,那简直等于自掘坟墓,不仅领导同志不领情,其它在场的也会把你看作卑鄙小人,无耻之尤。因此,溜须拍马一要瞅准时机,二要相中对象。正如有的贪财,有的好色,顺其意而为之,方能达最佳之效果。然而必须明了,如果你当着好色者的面向贪财者行贿,当着贪财者向好色者送小姐,哪个敢来领你的情?
场合相中了,还要把握分寸,万不可一味奉迎,要适当拔高又不能太高。比如你说王主任或孙科长“才比子建,貌若潘安”,那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只能惹人齿冷,一眼就瞧出你的假来。最好是要有一点点真,沿着真的轨道前行,才不致整个倾覆。哪怕即使全真,做不周全,也会露出一些假来,就像狐狸尾巴,稍有不慎,暴露的会是整个的自己,那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有时也会羡慕别人怎么狗样没有就平步青云,而自己刚入不惑就形同冢中枯骨?不用想太多,仅仅上面那两句话就足够捉摸的了。给你这样的机会你不去说,即使再有第二、第三次机会,你还是把握不住。有点“非常道”的意味吧!如果费尽了吃奶的力气也还是没能说出口,就不要再埋怨天不“降大任于斯人”。任何事会有潜规则,越是游戏式的规则,越能分辨出一个人高超的技艺。恭维需要大智慧,奉承则离不了小聪明。如果既没有大智慧做资本,又缺乏小聪明做帮衬,那就连怨天尤人的资格也丧失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夹着尾巴做人。
-全文完-
▷ 进入薄云残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