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李庄,我为你呐喊琴啸

发表于-2006年05月04日 下午5:46评论-0条

我知晓李庄,缘在林徽因。

林徽因的才气与美丽早已被人们认为是百年难遇的,所以对于与她有关的任何东西,我都会很关注。因此,当我知道她竟然曾经在那时还属于四川的一个名叫李庄的偏僻小镇呆了6年时,我是多么兴奋啊!这个小镇俨然在我心中已成了一块圣地,我对它的心驰神往决不亚于绍兴的兰亭。

今天,终于走进古镇李庄了。五月的天已是毒日高照,内心也是澎湃不止。可是导游告诉我们由于迎接将要召开的旅发会,故而很多地方都在修路,有些景点是去不了的,其中便有我最想去的“梁林旧居”——这无疑是一个最坏的消息,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来了总不能不看的,失望之余,我们还是随着导游,依次参观了慧光寺、席子巷、羊街、祖师殿和张家祠五个景点。

当我看到那些真实的照片,比如有傅斯年、李济、童第周、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时,我是激动不已的——真的,他们真的在李庄住过。在炮火连天的岁月,是贫瘠的小村给了他们栖息之地。我在林徽因的照片前久久伫立。她在微笑,这微笑淡定从容,甚至是甜美的,怎么会让人想到就是这个出身高贵的女子竟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而且不顾疾病缠身还一心搞中国的古建筑?

当我目睹破败的大门,班驳陆离的院墙和空空荡荡的大殿时,更多的则是遗憾和痛心了。虽然来李庄之前就从去过的人那里得知“李庄就是一些破旧的房子”,但我仍然希望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些年古镇旅游已是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的,比如大邑安仁镇、平落邛崃镇、龙泉洛带镇等,都已被打造得象模象样的开门迎接天下来客了,而李庄的条件显然比它们都好,怎么会破烂呢?可是,事实就是事实。现在的李庄宛如一个衣不蔽体,头发蓬乱的女子,怎不让人顿生怜爱之心呢?

上世纪40年代在李庄就读同济大学并从这里毕业的近800名学生,你们可还健在?你们想起过李庄吗?现在的上海同济大学早已是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每年不知有多少学子热情投入这里,但同大的老师会向他们讲起李庄吗?即便老师们自己,又有多少人知道李庄,会去李庄看看?更不用说拿钱修缮它了。

还有当时随同大迁来的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人类体质学研究所、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者一系列分量很重的部门,还记得当年李庄地方政府发出的改变了中国文化的那只有16个字的朴素的电文吗?也许你们的单位部门已改了名,也许由于很多原因没有再来李庄,但李庄却不该被你们遗忘。

李庄的价值决不仅在于所谓的“九宫十八庙”,即使有被梁先生称为的“四绝”——因为四川乃至全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一些独特的建筑。想以前“湖广填四川”的大队人是分散在四川的各个角落的,出现庙宇殿堂便是很正常的事。李庄的最大价值是它承载了6年的抗战文化。8年抗战,多少生命离尘而去,多少文化为硝烟所淹没,只有李庄,像一位母亲,尽管一无所有,却本能地伸出双手,拥抱了饱受战乱的瘦弱的的一万多不同寻常的孩子,让他们在这里平静地放下了书桌,完成了诸如《六同别录》《中国建筑史》等巨著。这里不单是战争的避难所,更是文化的避难所。这样一块有大恩于中国文化的绝无仅有的土地,岂能这样沉寂下去?

据说林徽因离开李庄后,她并不愿意提及在李庄的生活,因为在这里的6年时间里,她一直生病,几乎一直躺在一张简陋的行军床上。这里恶劣的生活条件对她养病显然是极其不利的。1955年去世的她没有再到过李庄,她的儿子梁从诫和女儿梁再冰对李庄却有着无法释怀的感情,他们说李庄是第二故乡。不过我想,倘若徽因在天之灵,她决不希望李庄是今天的断壁残垣的模样,她也决不希望今天的李庄人民依然过着勉强温饱的生活。

离开了李庄,我的怅惘依然如故。我在思考,打造李庄,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时间呢?对钱,我很茫然;对时间的估计,我想至少也要五年吧。人微言轻,我又能为李庄做什么呢?无非只是呐喊一声:关注我们的抗战文化,珍惜我们的李庄吧。

李庄,正如越来越多的人去认识和了解林徽因一样,你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去细细品读的。愿你早日再现你那迷人的容颜和气质,如珍珠闪耀在长江这条长龙的头顶之上。

5月4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天下的风声点评:

文笔很好,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叙述的很清楚,欣赏。
有时间也去看看李庄,让我们一起去为它呐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