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的,穿梭于课上和课下,匆忙的脚步,踩着校园的喧闹与沉寂。往返于学校与家庭,步履踏碎晨光,送走夕阳。
年头到年尾,那么多的日日夜夜,操劳不已。年尾到年头,区区几篇课文,为什么教与学都味同嚼蜡?最具人文性的却逐渐远离了人文,最具情感魅力的却令学生的情感日益淡化。本应书声琅琅的,如同美妙的音乐,却书声渐行渐远,恍如隔世。即使有,也少了情的感召力,少了自主性灵的抒发。多了一份人为的无奈的期盼。本应是完美而完整的美文,却被肢解了,如同散乱的沙子,没了耀眼的光芒。
难道语文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试吗?如若仅此而已,我们的语文教学就钻了牛角尖,越往里越黑暗,最终浓缩于一个黑点,没了生机和活力。如若仅此而已,我们的中华民族危矣!这决不是危人耸听!
语文的教学应始于读,结束于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解词,在读中读懂句子,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掌握基础知识,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读中热爱祖国的文字,热爱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在读中受到人文的关怀,在读中提升人生的品位,在读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其实语文的教与学,一言一蔽之:读无邪!
读,是春风,抚摸出勃勃的生机;读,是甘霖,会滋润饥渴的幼苗;读,是金色的秋,染得大地五彩斑斓;读,是冬天里雨的精灵——洁白的雪,使人的心灵更加纯洁、清澄。
读,是万能的主,能赐给读书的人以万福。读,是福音书,把你的心,轻轻的印上,那是终生的祈祷。
课堂上,书声琅琅,或微笑或忧愁的面容里,那滴滴的泪痕里,无声胜有声。已融进了语文知识的种子。还用得着去古板的解释词语?还用得着去分析修辞与写作方法?还用得着去述说表达的思想情感?
校园里,书声琅琅,稚嫩的童音,是那么的甜美,是那么的清纯,如优美的旋律,荡漾在人们的心海,此起彼伏,一份永恒的记忆!
语文的教学,没了读,就失去了生命力。读的时候,一篇篇文章,就是一汪汪湛蓝的湖水。读者,如若是浮萍,就会漂在水上,没有目的的游弋,永远感受不到水的清凌。读者首先应做一粒石子,一个猛子扎进去,到水的怀抱里去感受她的温度。
读,课本是基础。但又不能被课本的一叶障目,不见了语文这座大山。课本是砖,抛出去,是为了引来语文,甚至是文学这块美丽的翡翠。课堂上,应该读的不仅仅是课本。要想“问得清渠哪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上的另一源头活水,就是课外书。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是热爱文学的人。他们应该把一些美文,富有哲思的短文,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小说,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政消息或报告文学,最前沿的科技常识,埋藏于历史尘风里的考古硕果,甚至小品,笑话……只要有益学生身心的“源头活水”,都应引进课堂这个“清渠”。在读中学语文,在读中学历史,在读中学人生的哲理。
不仅课堂上读,更要有所延伸。读到课下,读到生活里,读到整个人生里。生命的每一页,都浸润着沁人的书香。有书香相伴,人生就多了一份文化的精彩,多了一份历史的凝重,人生就充盈着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读吧,要读就读得投入,如饮美酒,如品茗茶,陶醉,一份美的享受!
-全文完-
▷ 进入一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