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题目叫《也“谈形而上学”》。可是为了答谢对本文章关注的朋友们,特易此题目。旨在肯定大家善意的初衷。以便鼓励参与网站活动的积极性。更是肯请网友们今后能一如既往地不吝赐教。
有网友认为,《一篇作者不能认同的退稿》犯了形而不学的错误。因为持种观点的网友,只是从认识论方面,表达学术观点,属于正常交流。所以作此文,答复持这种观点的网友们。以免不知什么是“形而上学”的网友们,在“形而上学”这个名词前,失去自己判断事物的勇气。此文也只在与持上述观点的朋友,交流认识。也就是对“形而上学”谈点本人的看法。本人不是学哲学的。只是在高中与师范学习期间,接触过哲学知识。在这个领域水平有限。如若哲学观点有失偏颇,还肯请读者斧正。
《一篇作者不能认同的退稿》是由一篇《从一场罪恶的战争的看日本民族的凝聚力》的文章退稿引发的。后者在投稿后,被编辑退稿。退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我查阅了烟雨红尘网站的投稿的有关要求,认为本文没有超出要求的范畴。尤其是编辑的按语,作者认为可能是角度不同或其他的缘故,编辑对文章主题的认识不够准确。那篇文章旨在倡导国人学习其他民族的良好民族习惯,并且不管这种习惯产生于什么时期,曾经是否产生过罪恶,是否是以人类文明的糟粕的形式表现的。只学习其民族团结的精神,与为民族利益牺牲的勇气。但是部分读者认为,作者的论据是日本侵华战争,且其中有日本慰安妇群体效忠日本天皇的情节与同当时中国妇女的对比。因此认为是在宣扬日本慰安妇丑陋行为,贬低中国妇女。否认六十多年前的中国妇女比日本的妇女民族意识差。六十多年前的事,还请大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认识。
由于中国历史上轻视妇女的原因,国人的民族素质在那个时代,普遍是男人高于女人。大多数只识几个字与懂点算学的中国旧知识分子,根本无法与明治维新后就开始接受近代教育的日本国民相比。何况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当时的中国广大妇女。民族意识在她们意识中是模糊的。而日本国民,受过系统的近代文化教育与民族自强教育。具有着明确的民族观念与强烈的民族意识(尽管这种民族意识多次致使日本民族陷入罪恶的深渊)。因此当时中国的妇女有些不理性之举,也是历史造成的。教育的效果不可忽视的,我们老根据地的妇女,在共[chan*]党的积极进步思想的教育下,不是也有送郎参军保家卫国的壮举么。可是在部分国统区的妇女,接受不着这方面的进步思想。对于外面的事,他们知道甚微,甚至只有当日本人打到家门口,才知道日本侵略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今天的中国妇女则不同了,虽然有什么群体卖春事件,可是一点也不影响中国妇女群体素质的提高,与人才辈出的光辉。之所以有人产生反感,就是受形而上学的观念的影响。可能有的人不懂什么叫形而上学。但是这种观念是存在的。也就是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哲学上的形而上学的概念是:世界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从来如此的。也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该文的题目是《从一场罪恶的战争看日本民族的凝聚力》,首先肯定了那是一场罪恶的战争,自然也就要以其罪恶具体表现来论证。日本慰安妇其行为是愚昧的,其性质是侵略者。并且也只是论证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凝聚力形成的因素之一。这类似数学上的反证法。可是部分读者,片面地从通常的角度来认识,自然错误地以为这是在宣扬日本慰安妇肮脏的一面,不要忘了前提是这是“一场罪恶的战争”,文明的行为能用来论证罪恶吗?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指出,新事物可以利用旧形式面发展。在这里面,日本的侵略与日本慰安妇的肮脏行为是内容,凝聚力是形式。孤立地看这种凝聚力是用来进行侵略的,可是从世界文明范畴来看,侵略者使用过的手段同样可以用来创造正义的结果(双方都在用战争艺术指挥战争,战争艺术只是手段)。战争用来侵略是罪恶,战争用来反侵略就是正义的。是侵略是罪恶?不一是战争是罪恶。战争不是固定具有侵略的属性。因为世界有邪恶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要有正义的战争。人类文明在现阶段,还不能消除战争这种不文明的形式。因为有用战争从事邪恶的,就要以战争制止邪恶。正如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被列强用来屠杀殖民地人民,“屠杀”是罪恶,罪恶的不是火药,火药同样可以开山、开矿、筑路造福人民。
《从一场罪恶的战争看日本民族的凝聚力》是论证日本民族在侵略战争中的凝聚力值不值得学。之所以有人误解,是因为断章取义的结果。《由退稿到慰安妇》的作者文中说:“但无论作者怎么辩解,但一会否认不是要我们大家都来学日本的“慰安妇”,一会又高唱“她们为民族的牺牲精神是至今世界哪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这难道不是“形而上学”?”真正懂得什么是形而上学与逻辑学的人就会明白,这其中的错误所在了。在一篇文章中会有相反的论据呢?这句评论性的语言,把日本慰安妇当成了此文的中心,静止地认识慰安妇的历史,把日本慰安妇放在一个固定的“性质”内来评价。这种观点才是真正的形而上学。因此也就误导了读者认为《从一场罪恶的战争看日本民族的凝聚力》是宣扬日本慰安妇的肮脏龌龊行为。未能把罪恶的内容与“凝聚”的形式分别认识。并且这里还犯了一个偷换概念的明显的逻辑错误。用“她们为民族的牺牲精神是至今世界哪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这句断章取义的话,误导读者,使部分未能认真分析的读者,没能看清日本慰安妇所体现的凝聚力是不具备日本慰安行为相同性质的,不是日本人所独有。正象战争不固定具有侵略属性,火药不具有(屠杀殖民地人民的)非正义属性一样。
我相信,《由退稿到慰安妇》的作者在他的文章中的观点是认识分歧所致。我们只是在进行学术交流。可是我不能允许他的“积极”想法,蒙蔽读者的眼睛。一位评论《由退稿到慰安妇》的网友说:“他读了大学四年,竟然忘了“形而上学”四个字。”却也来用形而上学来评论,似有不妥。我们每个评论者都可以对烟雨网友的行文缺点真诚地指出,但在给网友们下定义时要慎重。对《从一场罪恶的战争看日本民族的凝聚力》提出不同意见的绝大部分网友们,是站在正义的立场上的,只是由于受到了《由退稿到慰安妇》的误导,没有真正弄清楚《从一场罪恶的战争看日本民族的凝聚力》真正主题。由于认识差异产生的不同意见是应该允许存在的。但是澄清文章主题,也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再一次强调,《从一场罪恶的战争看日本民族的凝聚力》是日本民族在侵略战争中的凝聚力值不值得学的问题,不是日本慰安妇问题。至于为什么举这个例子我已经在《宁要社会主义草》一文中阐述了。如果文中例子有失偏颇,也只是本人行文水平所限,没有诋毁的本意。最后也请《由退稿到慰安妇》的作者能够理解这种认识差别的交流,如果文中有言语不周,冲撞了该作者,尚请其海涵。也欢迎包括该作者在内的任何网友们提出不同意见。
-全文完-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