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不想升官的人
“升官发财”、“升官发财”,这恐怕是世俗之人认为最吉利的语言。
而“升官”又在“发财”之前,可见“升官”比“发财”更为诱人。
大凡思维健全的人都知道,想升官比不想升官的人不知要多多少倍。我们姑且把人分成正邪两派。正派的人想升官,旧说法是要为民“父母”,做“青天大老爷”;新说法是要做“公仆”,“为人民服务”。邪派的人想升官, 最多的是为了后边那两个字,当然,额外的好处也不少,比如光宗耀祖啦,扬名显姓啦,待遇优厚啦,世人尊敬啦,……,眼下么,起码用不着为近年来的一件新事物而提心吊胆,——明天是不是会下岗?
真正不想升官的人虽然有,但少得可怜。旧社会的“隐士”们大都是些沽名钓誉之辈,不是不想做官,而是嫌官小,一旦能“居庙堂之高”,十有九个屁颠儿屁颠儿的跑去了。真正不想升官的人原来只有两种,一种是不愿意象妓女一样迎来送往、曲意迎逢的人,如陶潜,一种是做官做怕了的人,如范蠡,常言不是说“伴君如伴虎”吗?
可是昨天我在车上,听说有了第三种不想升官的人。一个旅客说,他们村在普选时没有一个人想当村长。
听到后来才明白,原来谁当村长得先拿出三十万来解决问题。首先得支付村民的卖粮款,原来的村干部从粮管所一次性代领了村民的钱,但不知挪到了什么地方去了。还有欠电业局的电费、水管站的水费、籽种站的种子费等等,这些费,村民们都已交给了前任村干部,而村干部且没有上缴。不上一千人的、仍在奔小康村子,内外债务竟有三十万。
这第三种不想升官的人,到底该归类于哪一种呢?暂定为不想花钱做官的人吧!但细细想来,仍觉不妥。一、不想花钱买官并不等于不想升官,因此不能算作真正不想升官的人。二、正常的买官是要把“买官钱”交到上司那里的,而这是用钱替前任村干部偿还债务的,此买官非彼买官也。三、从古至今买官的人和事并不稀罕,可一个村官三十万,这个价格性能比不知该如何算。由此推断,也不是没人买,而是贵了点儿。要是三十万能买个市长或县长的干干,保险大有人在。广西不是有个人化了三百五十万买县长吗?
这纸上的一二三,解决不了那个村里没人当官的问题。有个旅客想出了一个也许人人能想出的办法:
“也没人告他们?”他们,显然是指那些前任村干部。
“谁告?告到乡里不抵事,乡干部们不是吃软了嘴,就是吃油了嘴或吃歪了嘴;告到县里省里,他们就得坐牢,一坐牢就结下了几辈子得怨仇。乡里乡亲的,谁愿意?”
“那就没办法啦?”
“等着吧,脓包熟透了会长出肉芽来。”
唉!中国的农民,有着朴素的哲学思想,有着憨厚的品格,浓厚的人情味,有着忍性和耐心。
可我总觉得这一连串的“有”的里面,是缺了点儿什么!
-全文完-
▷ 进入探殿窥堂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