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唱高调
本章没有自己的东西,好像是在跟着官方耍官腔、唱高调。鄙人不是官,不敢也不能耍官腔,但只要歌好,高调也是要唱的,即使是步入行家唱得不那么字正腔圆。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科教兴国”似乎也不再是呼声,而已经是口号了,但要这一口号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倒恐怕尚需时日。一个人观念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何况是社会观念的转变呢!况且当官好处多、钱多好办事这种唯官唯钱的社会现实还会长期存在,而却要人们把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放在做官赚钱之上,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除非各级政府加大力度提高科技人员和广大各级各类教师的经济地位,从而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
我们的党和国家也曾在这方面做过努力。早在1978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不但学生要尊重教师,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新中国的历史上有过两次单独给教师的记载,都是发生在邓小平说了算的年代,一次82年初的给80年底的在册教师涨一级工资,一次是86年的给中小学教师加10%的基本工资。这两次的调资的确在社会上引起过不小的反响,据传闻,86年为此事还引起某一城市的体育界、演艺界的罢赛、罢演等抗议活动。虽然这一举措的正面效应很快被各行各业的工资普涨所淹没,但能先行一步也是件光荣体面的事。八五年设定教师节,九三节出台教师法,都旨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但效果实在是微乎其微,远不如那两次加工资那么轰动,那么能激动广大教师的心,老九照样还是老九,“淡□事”照样还是“淡□事”,那点不足道的工资该拖欠的照样还是拖欠。
客观地公正地说,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高教和职教。99年的大学招生数是七十年代末的4倍还要多。高中、中专的在校人数也大大超过文化革命前和文化革命中,但初中和小学教育,也就是国家强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恐怕是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尤其是小学教育,特别是广大偏僻落后的农村小学教育,连五年教育也普及不了,更不必说九年制义务教育了。说得不中听一点,偏僻落后地区的农村教育,连文革时期都不如。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可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过低,加之以偏僻,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不愿去,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成了小学教师的主力,而这些教师中相当在的一部分与村干部沾亲带故,干好干不好有一张虎皮护着,同时是就近工作,邻里村亲,人们惜情惜面,干不好也不愿得罪,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中国,还有70%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村新文盲的大量产生,必然会拖累我国的现代化的进程。“科教兴农”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研固然重要,但农业现代化仅靠少数农业科研人员是不够的,想一想,在文盲充斥的农村里,推广科研成果、实现农业现代化该是多么的困难!重视农村教育,是在夯实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也是基础的基础,前提的前提。
--要“兴国”,就该让教师在世人眼里不“淡□事”起来!
尾声 师之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不一定是文明之火的点燃者,但他们是文明之火的传递者和传播者!
教师,不一定是科技之花的发现者,但他们是科技之花的普及者和推广者!
-全文完-
▷ 进入探殿窥堂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