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给它一个小小的家山诚

发表于-2006年04月24日 中午1:30评论-0条

北国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进入四月,第一场春雨才淅淅沥沥地洒落,润泽了干渴的土地和人们企盼的心灵。依然难觅翠绿芳踪的街头巷尾,也因了春雨的滋润而湿漉漉地平添了几分春意。雨过天晴,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站立屋檐,鸣声上下,迎着东升的旭日,开始了风中的吟唱。

鸟儿的世界是阳光与歌唱的世界,真是一点不假。近年来,随着城市越来越美,树木和绿地日渐增多,草地林间的麻雀也开始呼朋引类、茁壮成长。在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灰不溜秋、蹦蹦跳跳的麻雀,终于熬过了命运的严冬,摆脱了“四害”之一的恶名,成了受到国家保护的动物。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好多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吧?一提起“鸟”字,首先想到的就是麻雀。资料显示:麻雀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常见留鸟,遍布各地,喜欢生活在人类生活区周围,并以建筑物的缝隙为巢址。春暖花开的时节,正是麻雀们筑巢、孵卵、繁衍后代的繁忙日子。看着它们飞进飞出、忙碌不止的身影,我不禁感到由衷地欣慰:人类终于以理性和大度,接纳了这个虽不美丽、却也可爱的小小生灵。法国记录片《鸟的迁徙》开篇的第一句解说词说: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麻雀不迁徙,它最需要的,该是人类的一句永久的承诺吧!

我家住在楼房东侧的顶楼,紧邻着一块葳蕤的草地,视野辽阔,阳光充足。由于是老房子,客厅东墙一人多高的位置上,留下了一个原来安装壁挂空调的墙洞。因为室内有窗帘的遮挡,无碍观瞻,几年前搬进来时,我马马虎虎地团了一卷报纸就从里面堵上了。第二年一个春日的清晨,在房顶上麻雀们此起彼伏的啾啾声中,堵洞的报纸居然也发出了窸窸窣窣的响声。我惊喜地发现,这个无意当中留下来的墙洞,成了一处可以遮风避雨的家园,我们有了一家麻雀邻居。

妻女听说了这个消息,也是抑制不住满心的欢喜和好奇,三番五次地要求我打开看看,我因为怕惊着鸟儿,始终没敢下手。有了邻居也就多了一份牵挂。每天清晨拉开窗帘,我再也不敢哗啦啦地开窗,总要隔着窗子东张西望一番,才敢轻手轻脚地把窗子打开。赶上没风的时节,我就会从全家的“口粮”中抓出一把,放到空调的室外机上,然后隔着窗子远远地等候。一会儿功夫,一群麻雀就会连蹦带跳地“雀跃”而来,啄食不止。

从此,洞中麻雀的呢喃,就成了我们生活中动听的乐章。发现麻雀有了宝宝,也是从鸟儿的鸣叫声中听出来的。有一天,我偶然从墙洞里听出了一阵细声细语的嘤嘤鸣唱。贴近了侧耳细听,终于明白,小麻雀们出壳了。我知道麻雀在春天养育幼雀时,需要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于是,便兴冲冲地跑了一趟花鸟鱼市,买来一块钱的面包虫,开始了一丝不苟的喂食活动,风雨除外,天天如此。只是,突然有一天,细心的妻子提醒我,如此精心地喂食,也许并不是真正的爱护,溺爱不仅会惯坏鸟儿,也会让野外的害虫肆无忌惮。一句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从此悬崖勒马,退出了麻雀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有人说:麻雀不会在树上做窝,好像显得没有足够的灵性和智慧,却表现出了大智若愚。我倒以为,麻雀不去树上做窝,不仅避免了风吹日晒,更是逃避了雨雪的淋洒,聪明之至,何曾“若愚”?候鸟的迁徙,绝非浪漫的闲逛,而是在为生存拼搏,无奈而艰辛。麻雀不用迁徙,正是因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自然的能力。而敢于选择变化无常的人类的栖息地繁衍生息,更是显示出了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所以,细细思量,平凡如麻雀,也仍然有着诸多让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品质。

十分同意这个观点:麻雀从来不会对人类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只可惜,如今的城镇日益扩张,如森林般耸立的高楼大厦没有了墙洞,没有了瓦顶,已经严重影响了麻雀的生存。我现在倒有一个异想天开的建议说给建筑师们听听,能不能在不影响建筑物质量的前提下,在新建大楼的外侧,设计出若干美观实用的鸟巢。毕竟,保护麻雀,仅仅有承诺是远远不够的。没有鸟儿的陪伴,人类也会孤单。与动物和谐相处、同存共荣,说到底,也是人类自身的需要。

就让我们的宽容之心和广博之爱,从善待一只小小的麻雀开始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山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流泪的木偶点评:

不仅从善待一只小小的麻雀开始,要让我们用宽容之心和广博之爱,从我们每一个‘朋友’开始做起。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相信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