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庄子》,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因此,对“佝偻者承蜩”这个寓言也没留下什么印象。去年永华给我写了一篇文章,引用到这一典故,我也疏懒不去管它的含义,只觉得是个褒词而已。前久给学生布置作文,就有“佝偻者承蜩”这样一个题。今天批阅之后,对这则寓言颇有感触。
学生的作文,大多数是联系自身欲望,写如何成功。他们正饱受着高考的毒害,满心满眼,除了成功考上大学之外,没有别的念头。我庆幸没有在这个充满功利与效率的时代念中学。我们那个时代(八十年代中期),虽然有人考上大学,但不形成攀比。我自己是稀里糊涂念到高二下学期,才猛然发现可以考大学了。但是,我们仍然不慌不忙,边玩边学。不像现在的中学生,即使还在念高一,一提到高考,就是“黑色的六月(或七月)”。他们是对成功太迷了,迷得人生只剩下“黑色”。
人固然需要用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检验自身的水平,一个一辈子从未享受过成功喜悦的人,肯定无法感受到人生的乐趣。但是,成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解对一道题,是一次成功;认识一个字,是一次成功。煮熟一餐饭,是成功;追上一个人,也是成功。竞选成总统,是事业的成功;修炼为凡人,更是人生的成功。每一次的成功,都会给我们带来喜悦。但人生太漫长(其实只有七八十年),我们往往只关注影响人生最关键的那几次成功,比如考大学的成功,找工作的成功,爱情的成功,家庭的成功,事业的成功,等等。这些成功往往需要漫长的时日,它所带给我们的喜悦,跟解一道题,认一个字的没有太大的区别。而成功的喜悦一旦消退,我们又须寻觅下一个成功的目标,追求下一次成功的喜悦。这种追求,无穷无尽,像驴子头前的胡萝卜,迷惑着,引诱着我们慢慢走进坟墓。
以上说做事的成功,靠的是恒久的训练,还有更为重要的成功,是思想意识的成熟。承蜩的佝偻者,就是这种成功人士的代表。
佝偻者在身体上并不健全,是一个驼背人,这个世上的健康人都比他高大得多,但他却想去承比人高大得多的树上的蝉。乍看起来,他根本与成功无缘。可是,他坚持不懈地摞鸡蛋,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开始时,刚放上去,手一松,就掉下来,也许碎了一地蛋黄,还被他那老不死的黄脸婆臭了一顿。但他不气馁,从母鸡屁股下抠出蛋来后,坚持接着摞。渐渐地,能摞上三个,四个,五个……。他的手不再发抖,他的眼不再乱看,他的心不再狂跳。他整个人就像一根木头,坚定独立,纹丝不动。于是他开始去承蜩,手臂平伸着,在空气中几小时几小时不动;他的心完全放在蜩的身上,“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他成功了!胆小的蜩再机警,万料不到这枯树桩般的驼背老儿,会是自己翅膀的克星,自己竟然眼睁睁的投了罗网。
佝偻者成功了,承蜩不但给他的生存带来了生活资料,他的心智,也在一次次的累卵中得以磨砺,最后升华到物我都忘(“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境界。他的成功,不仅在于做成了承蜩这件事,更重要的是,在反复,单调,平凡的磨炼之中,铸就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当然,道家的人生观与儒家的并不一样,但对于个人来说,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对于成功来说,绝无旁骛的专心刻苦是唯一正确的。学生因有太多的理想而不能专心一意,我们因有太多的牵累而不能持之以恒,人生因有太多的欲望而淡漠了生命的本真。我们的人生,迷失在生活的事件里。我们往往忘却了人是“万物之最有灵者”这一身分,为金钱,为名誉,为政治的骗局,为爱情的陷阱而苦苦挣扎,耗费了一生的光阴和精力。到大限来时,蓦然回首,发现“是非成败转头空”,只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我们“肉人”(《太平广记》卷十二费长房语)既患“有身”(《老子》第十三章),就不得不迷失在一系列的事件里,做事也就不得不追求成功,即使是“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那么,即使你是个“佝偻者”,也请赶快拿起鸡蛋,准备“承蜩”吧!
柴立中
2004年12月7日
-全文完-
▷ 进入柴立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