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前面就是沙家浜青青杨柳岸

发表于-2006年04月16日 上午11:19评论-4条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创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波光鳞鳞、烟雨茫茫的阳澄湖和湖滨公路边上那一句“前面就是——沙家浜”的诱人广告语,让我的心儿早已飞到了京剧《沙家浜》中所表现的当年沙家浜军民浴血抗日的峥嵘岁月。身着草绿色军装,左臂佩戴红色新四军袖标,脚踏草鞋,手持短枪,曾经令人无限崇拜向往的郭建光指导员的高大英武形象,又频频在眼前闪现,随着车窗外匆匆而过的一幕幕江南美景,那段脍炙人口的唱词也不自觉地从心底流淌了出来。

进入常熟市沙家浜风景旅游区,走进沙家浜革命纪念馆,细读着当年陈毅、粟裕、叶飞将军领导的江南抗日游击战争史,翻阅着三十六个像泰山青松般的伤病员在沙家浜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在茫茫芦苇荡里与敌人巧妙周旋、奋勇杀敌的传奇故事,一股英雄豪气和无限敬仰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郭建光、阿庆嫂等戏剧舞台上曾经光彩夺目、红遍天下而至今仍具有无限魅力、久演不衰的艺术形象在这里一一得到还原。据说1982年5月,谭震林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动情地告诉与会人员:“《沙家浜》的斗争故事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台下,他的名字叫夏光。”而坐在台下的夏光那时已经是南京化工学院的副院长了。这位曾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来自湘江之滨的英雄战士,在抗战爆发后,就随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到苏州、常熟和太湖流域,与日本鬼子巧妙周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游击战争。1939年9月,“江抗”西撤后,在阳澄湖一带留下36名伤病员,夏光就是其中一位。建国后,当地一位作家名叫崔左夫的写出了《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1958年秋,上海市人民沪剧团据此改编成沪剧《碧水红旗》,第一次将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与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为掩护的地下党员阿庆嫂和当地群众一起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忠义救国军”进行顽强机智的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故事搬上戏剧舞台。1964年北京京剧团移植为京剧,初名《地下联络员》,后相继改名为《芦荡火种》和《沙家浜》,该戏的成功演出受到了毛主[xi]、周总理的高度重视和极高评价,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据说《沙家浜》的名字,也是由毛主[xi]最后改定的。夏光当年从阳澄湖伤愈归队后,先后任“江抗”东路司令部司令、参谋长,新四军第6师18旅参谋长,苏中军区1军分区参谋长,教导旅参谋长,苏浙军区第4纵队参谋长,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等战役。当年在常熟地区,还有许许多多像阿庆嫂一样投身革命,与敌人巧妙周旋、斗智斗勇的英雄女性。据说,在8位“阿庆嫂”的原型中,与之最为接近的是在苏常太抗日根据地的董浜镇涵芬阁开茶馆的一位叫陈二妹的大嫂。这个茶馆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交通联络点。茶馆前临街道,后接芦苇荡,谭震林、夏光、任天石……等一大批干部和新四军伤病员常在这里落脚。1941年7月,茶馆老板陈关林不幸被捕,被日寇装进麻袋用刺刀戳死。陈二妹并不是党员,直到丈夫陈关林被捕被杀,她才知道丈夫是地下党。然而,不管什么时候,生活多么艰苦,作为烈士家属,陈二妹从不向政府提特殊要求,依然以一颗平淡的心,过着普通的生活,终年八十三岁。那位臭名昭著的草包司令“胡传魁”,现实中的生活原型叫胡肇汉,是一个身材矮小,目如鹰隼、阴险刁钻的杀人魔王。1940年春,阳澄湖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本来和新四军有联系的胡肇汉在投靠国民党军的同时,又与汪伪政权搞得火热,并与日寇达成默契,一同袭击我新四军后方医院,成了东路抗日部队的心腹之患,最后被新四军消灭。

从纪念馆出来,穿过建有新四军和革命群众英雄群雕的沙家浜广场,我们来到了湖边杨柳岸上的春来茶馆。茶馆有两处,一处为古香古色的二层楼房,一处为飞檐翘角敞开式平房,虽相隔不远,但檐下都挂有金底黑字的店名招牌“春来茶馆”四个大字,让我们有点分不清哪个为真正的“春来茶馆”了。抓紧时间拍照留念,也顾不上那个是真,那个是假的了。要想搞清楚,也许还要再来一场“智斗”才行。于是,我们就在两处“春来茶馆”的门前,各匆匆拍了几张,既没有上楼吃茶,也没有进茶馆亲自感受和体验一下当年来此一边吃茶、一边暗送情报的特殊感觉,真是有点遗憾。不过,当我泛舟于阳澄湖上,回望杨柳岸上的春来茶馆时,耳边竟不由自主地回响起了阿庆嫂与刁德一“智斗”中的联珠妙语:“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得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祥不周祥。”真是经典呀,无论是开茶馆的老板,还是跑江湖的商人,还是其他的各色人等,细细把玩品味个中奥妙,慢慢琢磨追寻其中的真意,莞然一笑间总能从中得到和汲取点什么的。

阳澄湖真是够大的,远远望去,无边无际,要不是有一簇簇的茂密挺拔的芦苇荡的出现,也许会一直延伸到天边的。我们五、六个人一船,分乘二十多条小船前后相接,象一条巨龙浩浩荡荡游弋在波光潋艳的湖面上。船老大非常高兴、非常轻松的摇着我们北方人很少见到的那支大橹,用我们几乎听不懂的常熟话很友好地和我们聊天,介绍沙家浜的一些情况。据他说,做一次生意可以拿二十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怎么也得做五六次的。他说:他是沾了“阿庆嫂”的光了。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同船人中,有浙江温州的、云南昆明和广西防港的同学,这时我们才知道讲普通话的重要,否则是什么也听不懂的。遇到特好的风景——其实这里到处都是美不胜收的风景——我们就互相为之拍照留念,我们每个人也都被阳澄湖上的美丽景色迷住了,手中的照相机从来就没有停下来过,总在不停地取景拍照。从一座彩虹般的石拱桥下穿过,又经过一座空灵轻盈的竹桥,我们就钻进了漫无边际的芦苇荡。坐在小船上,两边是两人多高的青翠茂密的芦苇丛,穿行于绿色的走廊中,我们好像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乱钻,又好像是在狭窄的江南雨巷中撑着油纸伞慢慢前行,如果对面有人走来,就只好贴面擦身而过,但对于这小船来说是无用的,因为这是个单行水道,两条迎头而来的小船无论如何是错不开的。高大、粗壮、挺拔、茂盛、密不透风、绿意浓烈的芦苇如两堵高墙一般把小船紧紧地夹在中间,苇杆苇叶不时划过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为了安全,我们就从船头躲进乌蓬船的里面去。在船内不由得痴痴地想,怪不得在战争年代,那些鬼子汉奸打死也不敢跑到芦苇荡中来扫荡了,在这密密的芦苇丛中,只要有一支竹篙,一把鱼钩也足以让敌人胆寒了,更何况还有神出鬼没的新四军和熟谙地理环境、如鱼得水的游击队呢。如果不想把船弄翻,有时真想一伸手拔出一根芦苇来,尝一尝芦根的美味。因为《沙家浜》“坚持”一场中,在芦苇荡中隐蔽疗伤但由于敌人封锁而断粮断药的伤病员们曾把芦根当粮食吃。

小船缓缓驶出芦苇荡,看到前边有一架横跨湖汊南北的竹桥,桥边有几间粉墙青瓦的低矮小屋,船老大把船放慢,很自豪地对我们说:你们看,那里才是真正的阿庆嫂开的茶馆呢。这一句话又把我们从历史的沉思中唤醒,所有的目光都同时一齐投向桥边岸上那几间饱经风霜、富有传奇色彩的“春来茶馆”。此时,我们的小船也已从竹桥下通过,因没有到这个茶馆的参观计划,我们只好带着无限的遗憾回望着那曾经是阿庆嫂与新四军秘密接头的茶馆,回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茶馆屋檐下悬挂的四只火炬般的红色灯笼,用相机镜头把这一传奇地点的一切风物全部记录下来,回家后好讲给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们听,也让他们从照片上看看阿庆嫂曾经开过的春来茶馆的真实样子。

走出沙家浜风景区,门口有卖象甘蔗一样的东西的,不知是什么,因为那些卖东西的老大娘说的江南话我们一句也听不懂,那些过早经商的小姑娘看来也只能说些半通不通的普通话,最后只明白了是六元钱一小捆,但终于没有搞清那是什么。车要离开沙家浜了,同行的几个南方同学才说,那就是芦根。又是一阵后悔,但也没有法子了,只好等下一次再说。

在车上,看着一闪而过的阳澄湖畔“前面就是——沙家浜”的广告语和常熟市地界上“常来常熟”的告别辞,我想,如果有时间有机会我还要再到常熟沙家浜来看看的,因为这里曾是我们神圣的心灵乐土,曾是我们无限向往的精神家园。这里发生的阿庆嫂们和郭建光们的传奇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敢地去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艰难和险阻,并有信心和决心以自己的智慧和执着去战胜,去克服,取得最后的胜利。

2006年4月15日写于泰山东麓莲花山下平阳河畔松涛居

本文已被编辑[千叶红]于2006-4-16 19:37:17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青青杨柳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叶红点评:

随着你流畅细致的文笔,到沙家浜一游,有机会也想去看看:)

文章评论共[4]个
凤城女娲-评论

拜读你的美文,就象当年看京剧《沙家浜》一样的入神,戏曲中郭建光、阿庆嫂的艺术形象历历在目。现在真想到沙家浜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去看看,看看阿庆嫂曾经开过的春来茶馆。
  【青青杨柳岸 回复】:有机会去看看吧,那边风景真好. [2006-4-16 22:30:06]at:2006年04月16日 晚上9:58

青青杨柳岸-评论

有机会去看看吧,那边风景真好。at:2006年04月16日 晚上10:28

芳草心-评论

前面就是沙家浜,让你人走茶不凉,虽然沙家浜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了,但是郭建光,阿庆嫂的事迹影响了几代人,今天能看到这样厚重的文字,真是佩服!
  【青青杨柳岸 回复】:谢谢你.我也只是觉得到了沙家浜回来不写点东西,对不住自己的,不吐不快呀,于是就把看到的想到的文字排了出来,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亲身去体验一下. [2006-4-17 9:28:42]at:2006年04月16日 晚上10:47

寂寞精灵-评论

当已经被生活磨得没有了轮廓的我,看了你的沙家浜又增添了一点热血,好想去看看。
  【青青杨柳岸 回复】:谢谢你。要是再寂寞了可以到沙家去吃茶。
[2006-4-28 22:25:59]at:2006年04月28日 中午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