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亚,第二天的行程是览大小洞天。此地除了观赏椰树,品味连天碧海,其他却不敢恭维——爬山山不险峻,观树树不阴森,钻洞洞不高大深远。这山,树,洞,对贵州人来说,简直是看了大象观蚂蚁,见了大巫说小巫。许多人没有上山,更不想再去南山,于是要求提前返回了。
象此前一样,多是每游一个景点,接着就进一家商场。导游将我们带到一家酒店前停下,请大家下车去参观里面的珠宝商场,并嘱咐,不要购买,太贵;如果要买,只在外面的平价柜台买一两件作个纪念就行了。停留时间是20分钟。我敢说,此时多数人已没有再买珠宝首饰的打算,一是钱袋已瘪,二是珠宝首饰每件不上千元“不象样”。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非常有戏剧性。
我们一行33名女性2名男性,在摆满珠宝首饰的柜台前,慢慢观赏着往里屋走去。越往里走,价格越高;先是数百元一件,后来,数千上万元一件的珠宝首饰琳琅满目。但观赏的多,问打折的少;问打折的结果,也是最多8折。一位小姐微笑着跟过来,招呼大家在摆满三面墙壁的沙发上坐下,询问我们是什么地方的人。大家答是贵州的。小姐兴奋地告诉大家,他们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贵州人,现定居缅甸。并高兴地说,他们一年只来三亚一两次,今天机会很好,总经理刚到这里一两天,现正在办公室。并问是不是喊来见一见。乡情使大家随口回答:好!
不一会,一位30岁左右的人,步履匆匆地走到我们面前,一边微笑着问好,一边激动地握手;当他得知大家是铜仁德江人时,更是兴奋不已,声称自己的父亲也是德江人。大家在这种气氛中,尽情倾诉他乡遇老乡的感慨,其距离已为零。总经理自称姓刘,其父是董事长,名刘锦华,荆角乡人,教书为生。1969年,其父在文革中被斗,亡命缅甸,并在那里从事珠宝首饰加工,在很多地方开有大酒店或珠宝商场,贵阳中华中路的新兴大厦就是他家投资开办的。他本人出生缅甸,虽然随父回过几次家乡,可惜还是不会说家乡话。如果他父亲在这里,一定会说家乡话的,且一说家乡话就会流泪。他还随口说出了复兴、煎茶、稳坪、潮砥等乡镇的名称。大家对这位老乡的身份已深信不疑。
总经理说,他现在不缺钱,但乡情最可贵。他一再嘱咐大家,这店里的珠宝首饰太贵,主要是针对港澳台及外国游客的,大家不要买,就是打五折他也赚钱。我想,五折一般也要数千元,同行的多数也只能“望宝兴叹”。总经理引导大家参观,将衣服包在玉镯上用打火机烧,告知大家以辨真假——烧不坏的是真的;将玉镯放在灯光下透视,以辨产地和质量高低——内有云絮状为缅甸所产,缅甸的玉在世界上最为有名;用放射红光的小手电照钻戒,说将红光四散反射回来的,即为真钻石——钻石以南非所产为最佳;更为重要的,是当地质监部门在上面的检验标记……。许多人随着总经理的介绍,发出一阵阵大开眼界的附和与赞叹。同行中有人就问:“如果卖,可以打折多少?”总经理回答更是让人感动:“不要说卖字,如果说卖,我把乡情都卖掉了;如果大家看中了什么,随便带一两样回去,拿一点加工费就可以了;但每人每种只能带一件,回去也不要说是买的。”随后对服务员说:差额部分他来签单。
总经理的话音一落,大家向他问价。不问不知道,一问想不到。标价1万多的玉镯,只收300元;2000多元的铂金宝石项链,只要150元;标价32000元装有项链、耳环、戒指、手链等的一盒首饰,只需1000元……他说,这玉石在缅甸不值钱,那些南非宝石是用玉换来的,也值不了几个钱。于是,争先恐后的选货、问价、付钱,售货员已是手忙脚乱。有人说女性多为“购物狂”,也爱贪小便宜,看此情景真是不差。我也从他人手中借来700元,怂恿妻子买几件回家,尽管她已有铂金项链,还是喊她再买一条,真怕这种便宜被其他老乡占尽,错失良机,后悔莫及。不一会,柜台里的货变得稀稀落落,有人还在问所需要的品种。总经理高声对服务员说:“把保险柜里的拿出来,不能让老乡带着遗憾回去。”同时又提醒大家:少带一点,留点路费回家,不要把路费都用完了。
在大家购物的间隙,何月梅没有忘记自己县妇联主[xi]的身份,与总经理交谈,恳请他回乡投资,或建春蕾学校,或资助贫困学生。总经理一再说,今年要和他父亲一道回来过春节,到时一定与大家聚一聚。
导游进来催了几次,说时间已过1个多小时了,大家才依依不舍地走出商场。临上车,有两位同胞又跑回去购买了2个标价1万多元的玉镯。
上车后,导游说,他进去喊我们时,被总经理的老婆剜了几眼,坐在收银台上那位女的就是。他听说大家购买的价钱后,说没有吃亏。他声称,如果有假,他给我们摆平——假一赔百。铜仁日报社印刷厂同行那9人买的极少,说这些都是葳货,并说上次铜仁一个旅游团在这里买了一两万元的东西,拿去质监局一鉴定:不值20元。面对大家的狐疑,我就安慰——其实也是安慰自己说:“就算买的是工艺品,加工费也要这些钱。”有人说拿去鉴定,有假找他。我想,即使有假,有谁索要发票了?再说,总不至于说自己花300元钱买的是价值1万多元的东西吧?也许他的货就值那么多!有的人一再说不会吧,如果骗人的话,他今后怎么回去见老乡?何况他能说出德江乡镇的名称,肯定不会有假。
一月后,几位同事随地区物价局组团去海南,回来说,导游也带他们去了这家珠宝商场,接下来的故事如出一辙。只是总经理变成了铜仁茶店人,所说铜仁市街道名称与实际一点不差;姓刘变成了姓周(带队的姓周),将“把乡情都卖了”换成“把祖宗都卖”了。他也说要回铜仁过春节,还要在铜仁投资办酒店;要不是三亚市市长此时打电话约他外出的话,他还要兑现请老乡吃海鲜的诺言哩!他们的导游上车后,听大家报了购买数额,抱怨说:这家商场的回扣给少了。
另一名同事说,他在贵阳工作的姨妹春节随导游去那里时,总经理说他老家是贵阳新添寨的……至于今年春节,据我所知,“感激”的铜仁和德江老乡都没有见到父子俩。
谁说乡情无价?于是胡刍几句顺口溜,以示“纪念”:
他乡“老乡”认老乡,
老乡倾情又解囊。
老乡梦中痴情时,
“老乡”重生落异乡。
2003·10·25钟应山下
《再遇老乡》
从海南回来两月后的11月中旬,我随省《人大论坛》杂志社组织的考察团去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地考察,一行78人,分乘两车。从澳门进入珠海,只看了鱼女雕像,背朝澳门照了几张相,其他再未玩什么景点。上车后,我们所在一号车的当地导游将我们带到一家珠宝店,请我们下去参观参观,走走卫生间,或在店内坐坐,喝杯茶;又劝不要买珠宝,质量倒是没有问题,就是价格贵了点——大家怕买到假货的心里武装已被解除。
大家在室内坐了一圈,说是喝茶,却没有人端来,只有一位小姐端着搪瓷盆,盆内放着不同型号的手镯,坐着向老乡们提问,教老乡们识别真假,刚讲不两句,就问我们是什么地方的人……。接下来的故事与在海南所发生的基本雷同,只是缅甸老总李斌为贵阳大营坡人氏,其父为国民党军人,昨天刚从澳门过来,说在葡京赌场赢了点小钱——三百来万。他给员工打招呼,让老乡们执意要“带”走的珠宝,一律打1折——大家担心价格太贵囊中羞涩纯属多余。
各位老乡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一时“洛阳纸贵”。一位同行的朋友不听我劝,欲买一条的鳄鱼皮带。老总表态只收200元时,营业小姐一再称:“总经理,这是2200元一条的啦?”老总答复得更是令人感动:“他们都是我的老乡。”
值得一提却没有人思考的是,营业员一再招呼大家不要乱跑。我在“精品屋”门口,看到另一间“精品屋”厚厚黑布所做的门帘,人进出时都被站在门边的营业员迅速合拢,但我还是发现二号车的同行的人在里面选购。出来一问,接待他们的老总为安顺人士……
大家上车议论纷纷等了很久,在柜台“结帐”的导游才珊珊到来。
纵观这些“老乡”的伎俩,最能打动人心的,是随口说出了游客所在地的地名甚至“名人”姓名。仔细一想,这也不足为奇,遍布各地旅行社中的一些人还“帮不了这个小忙”!至此,我终于相信了先前人们所传:我们的“外国大款老乡”遍布大江南北,其“温柔陷阱”迎接着一批又一批如我之类希望“天上掉馅饼”的老乡。
2004·12香树园
-全文完-
▷ 进入张贤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