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如果说识字不多的叫“半文盲”,那么对于音乐,我就是是“半音盲”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音乐的喜欢。
对于音乐,说到欣赏这两个字,我是远远不够的,我只能说喜欢听什么,或者说,想听什么。现在的音乐充斥着的就是两个字——流行。说到流行,那就是时尚,而时尚难免如昙花一现,绚烂也不过刹那。
不喜欢听交响乐,因为那得有一定的修为,自认达不到那个水准,附庸风雅的机会也几近没有。偶尔在电视里见到,也马上调到别处。也许那些复杂与冗长,都与我的简单不太相宜。
也许我所喜欢的“音乐”,在音乐中浸淫的人来说,只是一种“音乐”以外的“娱乐性”的东西。就如同我的“文字”面对“文学”的尴尬。
就象自己说过的写些自娱自乐的文字,所以对“音乐”也就喜欢着自己的喜欢了。
也许我的喜欢,就如同人对漂亮的东西有种天生的喜欢一样,所以喜欢音乐也只是喜欢,没有想过,一定要拘泥于某种形式,某种格调,或者说象那些“追星族”一般,疯狂的喜欢某个歌星的歌。
年少里没有过“追星”,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更加疏远了那份狂热。一直都只是淡淡的喜欢着,喜欢自己喜欢听的歌,连同那些如诗的歌词。
记得上中专时,最喜欢《像雾像雨又像风》,喜欢那种朦胧的美丽。每当那旋律响起,便会轻声的跟着哼“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风,来来去去只留下一场空。”其实那样的年龄与“你”的关系并不大,也不会风呀雨的感叹。只不过喜欢了,也许因为流行,也许因为向往那样一份忧伤的来去。
后来渐渐长大,喜欢了《懂你》,“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这样的苍凉,似乎就是因为“风霜遮盖的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这样的歌,用满文军那充斥着些许沧桑感的声音来诠释,那歌便似乎直接进入了心底,直刺心底的那份逐渐冷漠的心境,感觉到歌中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心,便再也轻松不起,然,却不是忧伤,不是难过,是一种深深的陷入……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来秋去你的爱已无声,”这样的问询不禁让人动容,所谓大爱无言,真水无香,便莫过如此吧。那时,总会想起母亲,想起她被风霜遮盖的笑颜,想起她被山风涤荡了的青春,想起自己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爱她。
每一次拿起电话说得最多的就是“最近还好吧?”语调的冷漠和言语的屡次重复,让自己都有些厌倦了。虽然母亲的听力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交流,可母亲仍然在电话那端不断的絮叨着,听着母亲声音里逐渐浓重起来的苍老,心便有些说不出的味道。
此刻写着这些文字,其实并没有听那首喜欢的《懂你》。最近也许是心情的缘故,一直都听一个朋友发给我的佛乐,没有歌词,一片的详和与宁静。听着就感觉那音乐如水淌过,将心中的烦恼洗涤了。似乎心也回归到那份最原始的纯真,能够用一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心情,去感受哪怕一丝细小的感动。
也许那就是反璞归真吧,可凡尘俗事缠绕着的我,毕竟也只能偶尔“回归”。有着那样的“偶尔”便似乎让心,在这纷扰中有了片刻的歇息;有着那份“偶尔”,便更多的感受到朋友的关爱,亲人的关爱。
不管世事如何的变迁,仍然喜欢着这个的“偶尔”。所以,相信自己会这样一直的喜欢着这样的“音乐”。而不去理会是否合乎潮流,是否与“欣赏”有距离。
这样想着,喜欢着的佛乐便在心底一遍遍的流淌了,心也安静下来了……
【跳舞】
舞蹈是可以看的音乐,一直这样认为。其实对其并不痴迷,也只是如“音乐”一般喜欢了。
对于舞蹈的欣赏,更多的来源于某些电视节目,以及一些晚会之类。仅限于知道杨丽萍和她的孔雀舞,还有春节晚会上那个让所有正常人感叹的《千手观音》。
音乐响起,所有舞者便用肢体语言诠释音乐中的韵律,那些柔美、刚强、向往等等所有的感触,都通过舞姿表现出来。那时的舞者便只是一个音乐的载体了,总是这样简单的以为。
因为环境,或者是因为太安静了,与舞蹈一直是没有什么接触的。
小学的时候,念书的学校五个年级总共才五十来人。每到“六一”儿童节前夕,老师便会编排些节目,以供节日那天的汇演。因为人不多,所以也就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我便也很“荣幸”的做了几次演员。
印象比较深刻的当属四年级时,老师编的那支《飞吧,鸽子》。仍然记得那歌词“飞吧,我心爱的鸽子,云雾里你从不迷航。”老师也是不专业的那种,是教我们语文的代课老师。但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真是无所不能的,感觉里很有些“才华横溢”的味道。
所谓崇拜,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别人真的值得崇拜;另一种是知之甚少,所以崇拜。而那时的我们就处于第二种的状态。对于那个小个子女老师,那时的我就是“崇拜”得不得了。总觉得她真是神了,无所不会。唱歌、跳舞、语文、数学等等,无所不精。想想将来如果真象她那样也就如愿了。现在想来,那时的志向未免有些可笑了。
因为不专业的老师,不专业的“演员”。我们的表演当然是一败涂地,而且一次又一次的与奖无缘,然,仍然会再接再励、前赴后继的去编,虽然仍旧是空手而归。可那时,我们的认真却是不容置疑的。一招一式,都力求标准,与自己想象中的完美无限贴近。
现在想来,那一种单纯的“学习”的心态。总有些羡慕当初的自己,在那样的年纪,明知道不可能得奖,然而仍然努力的认真的去学,丝毫不会影响学时的积极性。到如今这般年龄,对于知道结果的事,哪怕只是知道个大概结果的事,我相信都没有人会有那份年少时单纯的“认真”了。
不知道,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是在进步,抑或是在退步。这样的问题常常问得自己也有些茫然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人生阅历、自身素质应该说都在不断的提升,然而,却失去了最初的那份“认真”。更多的时候,我们的行事都在权衡得失之间进行,总是在“三思而后行”这样的深思熟虑后才开始。
二十岁那年,有个朋友的公司每到周末有舞会。于是,没事了就被她约去玩。那时接触了“交谊舞”,很是认真的学了几下,因为有些抗拒与陌生人共舞,感觉极其的别扭,失去了很多可以“练习”的机会。于是,水平一直停留在慢三慢四的地步。
第一次学跳舞,被朋友夸奖很有些天赋。其实他教的只是四步,说白了只要会走路的人,都会跳的。后来每每跳舞都会想起他的夸奖,就会莫名的有些感动的笑了。那时明白,鼓励永远比打击更能触动一个人。
至于今天,那些场合早已经是生活之外的概念了。每日里朝九晚五的工作,已经将生活模式化了。跳舞,也只是在记忆里回望,那一年的自己,着一条白色的长裙,长发飞舞着,在灯光下旋转……
-全文完-
▷ 进入恋尘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