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浅谈利用现代网络传媒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策略探讨过客89-3

发表于-2006年04月12日 中午1:55评论-2条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她不仅推动全球经济迅猛民展,人类社会也快步走进信息时代、传媒时代、网络时代,固定电话、传真、电报等老式通讯方式,也随着手机的升级换代,渐渐被网络通讯所替代。网络走进千家万户才几年,发展却日新月异,网络时代已悄悄地来到人类,并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立方级的推进速度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每一个角落,当然也迅速走进青少年的生活,扎根在青少年的思想里。网络给青少年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最便捷的新窗口,成为广大青少年快速猎取信息、增加知识、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之一。当然,一个新的事物的出现总有积极和消极二个方面,网络也不例外,青少年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可能被网络里的虚拟环境所迷惑,互联网上游离着大量色情、暴力、赌博、迷信和反动的信息,也会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伤害,因为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形成,理性发展都还未达到成人状态,自制力不强,对于网络诱惑很难抵挡。今天,我们就是来研究、来探讨如何利用网络的积极的因素,克服另一面消极因素的影响,想方设法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下面我们先从几份调查报告谈起:

一、青少年在网络时代的现实状况

调查1: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1998年6月上网用户为117.5万,到1999年6月已猛增至200万,并正以每年15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08年,中国上网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互联网用户群。上网用户中,青少年是主体,其中21-25岁的青年人占79.2%,网民的平均年龄为27岁。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一个庞大的使用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非稳定性,使得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突出。

调查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近期主持完成的课题“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对北京市六个城区53所不同类型中学的3000名初、高中学生上网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特别研究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这项调查显示,在北京城区,已有76·7%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其中家中联网计算机占到69·2%,这说明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家电。许多家庭将电脑作为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投资和学习、办公设备。但是,中学生家长中仅有12·7%经常上网,46·9%的家长不会上网。可见,有些家长把电脑搬回了家,自己却对电脑一窍不通,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学习和操作。 调查还表明,在中学生中有80·4%的学生上过网,少数学生出现沉溺网络的现象,有1·2%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了28小时,平均一天超过4小时。 在上网地点的选择上,59·7%的学生在家上网,14·1%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而只有3·6%的学生在学校上网。父母的学历越低,学生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越大;父母学历越高,学生在家上网的比例越大。有48%的中学生反映网吧“任何人都可以进”,其中“有很多中小学生”,只有14·4%的学生反映其所光顾的网吧对顾客浏览的内容进行限制。这些数据说明,社会上网吧的经营管理状况对青少年的网络生存环境的形成与变化影响明显,并存在较大的问题。 

调查3、来自《青少年犯罪预防论坛》对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

① “上网”时间:不定期、不定时,“网龄”一般在1-3年。在本次调查的2710个有效样本中,回答《“网络文化”现象调查问卷》题的有2294人。问卷规定:该部分问卷题由“上过网的人”答,“未上过网的人”可以不答。由此可以推断,上(过)网者占被调查者的84.6%,近八成半。调查显示,在问到“您一般多长时间上一次网”时,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不定期”(28.5%)、“一周左右一次”(21·6%)和“半周左右一次”(l5·1%)。这一排列在学历分组(初中、高中和大学)中,并无显著差别。在问到每次上网时间时,最多的人选择“不定时,有长有短”(26.9%),其次是“2小时左右”(22.8%)和“l小时左右”(22.4%);而超过4小时的“网虫”级人物,只占被调查者的3.2%。调查发现,在问到“您接触网络(上网)至今已有多长时间”时,26.7%的人选择“一年至两年”,23.8%的人选择“两年至三年”,13.90%的人回答“半年以上至一年”;而超过三年的人只占12.6%。通过交互分析发现,学业学历越高的人“同龄”越长。

② “上网”地点:“网吧”占首位,其次是家里和学校调查显示,在问到主要的上网地点时,回答在“网吧”的占34.5%,在“家里”的占30.6%,在“学校”的占29.0%。其中大学生在“网吧”和“学校”上网的超过了78.0%;初、高中生则主要在“家里”,其次是“网吧”。

③ “上网”目的:主要为了信息与通讯 调查显示,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限选3项)是:“查找资料”(50.2%)、“浏览信息”(47.0%)、“找人聊天”(44.6%)和“收发e-mail”(39.7%);主要为了“玩游戏”者占23.5%。可见,青少年“上网”主要是为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信息资源和通讯联系功能。在问到“您在网上主要查找、浏览、下载、转发哪类信息”(限选3项)时,被调查者的回答依次为:“文化娱乐”(43.7%)、“学业参考资料”(38.6%)、“国内外新闻”(27.3%)、“体育”(23.4%)和“免费软件”(19.0%)。

④对网络的态度:作用一般,信息新鲜、实用,对潜在的危害有一定认识。调查显示,当问到“网络在您的生活中重要吗”,回答“一般”的占44.7%,回答“比较重要”和“极其重要”的占37.7%。当问到“网络在您的学习(工作)中重要吗”,回答最多的也是。一般”(43.4%),有35.7%的人回答“比较重要”和“极其重要”。可见,网络在青少年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作用“一般”,尚不可过高地估计。当问到“您认为网上的信息总的来说新鲜吗”,有67.3%的人回答“比较新鲜”和“非常新鲜”,其次是“一般”(25.8%)。对网上信息的可信程度,最多的人认为“一般”(45.9%),其次是“比较可信”和“非常可信”(41.6%)。对网上信息实用程度,则最多的人认为“比较实用”和“非常实用”(49.l%),认为“一般”的人占41.2%。可见,青少年对目前网络信息的新鲜度。实用性还是认可的,但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感觉一般。对于“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的观点,表示“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的人占54.2%,其次是“一般”(25.7%)。看来,多数青少年对网络存在的问题还是有认知的。

调查4、关于烟台市青少年上网状况数字情况分析性别比例: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比例越高。高中男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男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男生占小学生的25·8%。家庭因素: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上网比例越高。上网日期: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上网时间:青少年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12分钟。网站类别:青少年上网,60·3%的时间浏览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浏览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浏览外文网站。父母限制:8·4%的父母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大多数父母反对子女上网,反对子女到网吧上网。上网目的: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常用功能:超过50%的使用率的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6%),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oicq联系方式。需求排序:依次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味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网络内容的真实度:69·3%的青少年认为网上内容50%是真实的。24·6%的青少年认为网上内容80%是真实的。网吧的数量问题:82%的青少年认为当前网吧数量过多。关于到网吧上网的经济来源问题:68%的青少年是集攒的零化钱。11%的青少年是自己打工钱(分析主要是大学生类)。关于浏览黄色网页的问题:32%的青少年承认自己浏览过。53%的青少年从未浏览过(分析此数据不实,存在着隐私心理,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真实情况)。

二、现代网络对青少年的双向影响。通过上面的几份调查报告我们不难看到,网络同其他的事物一样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给人们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接下来就从其正反二个方面来分析网络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网络之所以能够引起青少年的浓厚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文化内容丰富、意识观念开放、信息量大、新知识、新技能多、气氛轻松自由,影响面广、传递方便、速度快捷、使用方便,极大丰富了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获取各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1、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供了广阔天地。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网络成为青少年学生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地综合类大学正在实践和运用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网络学校。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报名考试入学,在互联网上学习各种课程和教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首先,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渠道。网络上有门类齐全的信息资料,为青少年的学习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其次,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不受环境拘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交流、竞技,锻炼了胆量也增强了自信心。第三、网络学习可谓既经济又实惠,同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2003年,在抗击非典时期,北京地区的网络教育走出了全国的第一步,在学生停课期间,教育部门就是利用网络在网上开办“空中教室”,使得学生们在家也能照常学习。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时效上,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求学方式。第四、网上学习方式的新颖性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互联网信息容量大及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众多兴趣点的需求。

2、网络为青少年的交往开辟了前所未有的领域空间。交往是青少年发展的需要,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而网络中的虚拟空间则会给他们以相对宽松的环境。交往对于青少年是十分重要,否则他们将来就无法适应社会,无法学会与人打交道。网上交往是一种很新的交往方式,最大的优势最容易让广大青少年接受。由于网络社会交往的特性是与网上的特殊空间相联系,网上交谈、购物、发邮件、订票等都是人们在虚拟网络中的聚集,相互沟通,表达感情。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青少年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

3、在互联网上交流学习有助于青少年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将成为未来青少年所必须掌握的几项基本技能之一。随着庆祝会进步和不断发展,很多工作需要在计算机前来完成,操作计算机将不在神秘,那只是人们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而已,一个不懂计算机的人,就是新时代下的文盲。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人类生活的所有各方面的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查询、核对信息,以及如何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了解网络,熟悉网络,融入到网络里,利用网络为我们服务,这是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 的有效途径之一。

4、互联网可以有效地改进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网络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用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是一个提供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他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有利于培养一个个性鲜明全新的自我。

(二)负面效应

1、网络文化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影响学生的“三观”教育。现代的网络交流语言中夹杂着大量的英语单词、拼音、符号、代码、不规范的自创“缩略语”等等。这种思路跳跃、语意断裂的异化了的语言往往成为聊天室中辨认同类和异端的“暗号”。另外,在因特网上中文是一种弱势语言,网上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中文在网络文化中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必将影响青少年中“网上一族”对“母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高度的图像化,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负面的影响。网络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潜在威胁。网络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了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网络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这与他们头脑中常常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网络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界限青少年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将会弱化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长此以往,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2、西方“网络殖民化”等反动力量宣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影响力,极力向全世界特别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实行文化侵略,“法**”及一些反动宗教的邪恶势力也把“枪口”对准了青少年,网络便成了他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广大小青年的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出现思想的严重混乱。

3、网络上的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网络垃圾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误导。由于网络具有全球性、互动性、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再加上网络的开放性,阅读者只要找到网址,便可以阅读任何的信息。网络虽然是一个信息宝库,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垃圾场。尤其是毒害身心的黄色网站,目前互联网上不少于50万个的黄色网站,且具有相当高的访问率,黄色网站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网站虽然不是黄色网站,但为了提高点击率,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与黄色网站链接起来,无论哪一种类型的黄色网站,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侵蚀他们的健康心理,对于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一旦滑入其中就不能自拔,沉陷其中,不但会抑制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甚至走向犯罪。

4、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虚拟”环境,人与人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人机交往”,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其身份、行为等都能够得到充分隐匿。现在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聊天、网络交友、网络恋爱之中,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学业,而且长期处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与现实社会情境相去甚远,这样就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并逐渐“异化”了他们的交往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5、网络成瘾使青少年沉迷虚拟环境,远离现实社会,荒废学业。青少年终日与网络打交道,将增加与外界隔离的危险,有可能导致人与之间关系的疏疏远,个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它健康问题。另外,如果把虚拟环境当成真实环境来体验,在某种程度上会逐渐真实的世界,对现实世界产生某种疏远感、淡漠感、甚至不信任感。尤其是过度沉迷于网络,导致青少年学生出现了精神和躯体的病症,甚至患上“网络综合症”。因为网上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很快,更新也十分频繁,这使得部分青少年流连忘返,毫无节制的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在互联网上。这部分青少年上网是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恍惚,学习上课无精力,甚至逃课,不能完成学业,也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用教育及相关手段消除网络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策略探讨

不良的网络文化和环境已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青少年趋利避害,接受健康的网络文化,保证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要解决这些问题,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摈弃和遏制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抓好网吧等上网场建设。青少年涉足网络这是全社会的问题,社会各职能部门都不能推卸责任,必须要齐抓共管。

1、公安、政法、文化、工商以行业协会等部门更要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加大整治力度。

2、要对“黑网吧”进行全面整顿,取缔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设立监督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对群众举报问题严重的网吧,严加治理,直至取缔。

3、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净化网络空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加大对网吧经营者的培训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经营者在网吧经营中学会知法、守法和用法。新闻媒体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宣传,把网络道德纳入到社会道德体系中。

4、积极做好防范措施,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行为。要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防火墙”的研制,特别是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的软件的开发。要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安全部门,招募网上警察,加大打击力度,以对付日益猖獗的网上犯罪。

(二)创新教育载体,建立青少年喜爱的网站,占领网络阵地。继续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引导青少年在网上快速汲取知识、培养能力。要组织专家开发青少年思想教育软件,积极推进青少年思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要根据青少年群体的特点,通过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网上竞赛、网上论坛、网上调查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从而建立吸引青少年的强势网站,更好地发挥自主阵地的作用。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对青少年实施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正确引导学生在校内在教师指导下安全上网,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同时利用网上热线、留言板等搭建起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民主平等沟通的宽广平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保证。教育部门、团委等与青少年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大力开展“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的创建活动,使网吧业走上更加规范的道路。

(三)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打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教育环境,增强青少年自身的抵御力和免疫力。

1、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建好一支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教师的必须不断提高各方面自身素质,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树立一个楷模形象。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对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政治坚定,责任心强,具备更高的理论素质,能够辨析网上鱼目混杂的各种思想潮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同错误的思想作不懈的斗争。二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工作的艺术和方法,不是用互联网延续传统的说教,而是要加强灌输同互动交流相结合,特别是要结合网络特点,研究适合网络思想教育的工作艺术。三是,教育工作者要适当调整自己的角色,树立教育民主化观念,坚持疏导原则,与大学生平等对话和讨论。四是,加强教育者的信息素质,使他们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崇高的信息道德,特别要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受教育者视野,启迪受教育者思维。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素质。

2、教育学生应侧重的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少年的头脑,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民族意识。要充分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筑起强大的“精神屏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尤其要加强用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生,要让“八荣八耻”进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直至在学生心里扎根。二是增加对青少年“网络德育”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微微的抵御力和免疫力。网络德育就是利用信息、网络以及数字技术,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这种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德育形式必须体现创新性和实效性,它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把网络德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使学生把握方向,守住良知,引导学生做文明网民,树网络新风,拒绝道德堕落。举办有关讲座、讨论、交流和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让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三是提高青少年的文化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高雅的品味和高尚的情操。利用课堂教育的优势,培养青少年的自学能力、自辩能力、自制能力,最终到达明辨是非、分清良莠,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要展开对新事物、新问题、新情况的探讨,然后正面引导。尽快建立适应青少年的道德规范。在信息时代,传统的道德规范已无法适应网络对青少年德育发展的需要,引发了大量道德失衡的行为。因此,实施网络伦理、道德规范是目前网络社会所必须的。采取有效的德育传播策略来加强和改进现有的德育工作,同时强化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思想渗透,这在网络立法尚不完善、网络技术有待提高的今天,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自律能力、抗诱能力,使他们自觉地履行网络规范,培养出自觉的网络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只有加强对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自我监控力,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功能,才能使青少年自觉遵守网络的规则,并积极同形形色色的不良网络行为作斗争,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不滑入网络信息负效应的泥泽。

3、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最大,网络文化给家庭教育也带来新的问题,所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已迫在眉捷,这些都需要家长从自身做起。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直接监管者,面对飞速发展的与青少年学习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网络,要有所意识,及早行动,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家长不但在知识方面要随时与孩子沟通,在情感方面也要不断地与孩子交流。

方兴未艾的网络给全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上网,已不是什么时尚,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新事物敏感而热情的青少年自然也会置身于网络之中,并且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空间里交友、娱乐和学习,这种网络的渗透力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的育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她的出现、存在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她的二面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的健康化建设,努力使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的网络环境严格管理,趋利避害,克服网络自身消极因素,利用积极一面,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过客89-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chen红叶点评:

是的,现代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尤其是现在的网络发展特别快的时期,您的分析很到位,给了我们大家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好方案。

文章评论共[2]个
过客89-3-评论

谢谢编辑!网络确实美好,但是再好的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好她的锋芒。at:2006年04月12日 下午4:31

风Y玲-评论

写论文我感到很难,佩服你!
  【过客89-3 回复】:谢谢光顾。 [2006-9-5 14:31:06]at:2006年09月04日 晚上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