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诗歌来源于诗歌报)
一些东西,只留在记忆中
被成长和岁月渐渐消失
从此一去不复回
在现实里,我们陷得越深
走得越远,和它就越背离
和它越背离,心就越焦灼
越伤痛。而生命及一切美好的事物
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
时光无情地埋葬掉
泽润此诗在技巧性重于语言的装化而不脱离无限空间的扩展,可以说是能把读者和批评者杀个措手不及,也许这话在其他人眼里言过于夸,但是个人认为的确是这样。比如这首,诗歌首语运用一般的语句来作诱饵,使读者或批评者带着最理想的心态和最敏捷的思维走进诗歌体内,诗首的“一些东西,只留在记忆中”,在没有看完全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与诗题结合,会使读者引进一个阴影的概念,而这阴影的概念是“难道就是所谓的这些东西被埋葬?到底被谁埋葬还是一种悄然无声的灵魂给埋葬了?”,所以说作者诗歌成功的一点可以说是在于诗歌开头给人们的空间很大,任人们去想象,给读者和批评者开了一条广阔的道路(结合全部诗歌内容的肯定)。在没有结合诗歌全部内容的前提下,以一种诗友交流的语言来说,诗歌过于设置一种“空筐”的结构,用一种现代的批评理论把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图完全裂开来,将本文的意义绝对化,否认作品的本文有客观的意义可寻,以理解的主观随意性代替作品内涵的客观性。任批评者或读者往里面装任何东西,“空筐”的设置形式容积越大,收容的东西越多。这样,势必导致理解作品的相对主义,结果也就取消了审美价值的客观性。但是结合作者全部的诗歌来看,并没有给读者和批评者的视眼和思想取消审美价值观的可能。
“被成长和岁月渐渐消失/从此一去不复回”,在这里应该给作者挂红了,真高。一种广义的东西在记忆里被成长和岁月渐渐消失吞噬,从此就一去不复返。说高就高在无形中突来个“成长和岁月”呼唤着记忆里的东西。而“渐渐”让人去感受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若水一般?还是如沙漏里的沙粒般的流下。作者再来一句“从此一去不复回”,似乎了解到了作者的用意,但又不敢给作者原创的诗意下着主观定义。给读者和批评者一种模糊的意境,但是“成长和岁月”与“从此一去不复回”可以告诉我们也许是时间也许是作者不可告秘的事,可是作者诗头却用“东西”来代表被埋葬者,使诗歌内容更能地延伸下去发展下去。从语言上看都是平平的字句,并没有什么光辉照艳的精句。故说作者作诗的技巧性很高。
“在现实里,我们陷得越深/走得越远,和它就越背离/和它越背离,心就越焦灼/越伤痛。”哲理性的诗歌语言伸张,说服了“一些东西”和“成长和岁月”一去不复返的原故,遗憾的是诗仍然不肯愿意告诉创作埋葬的真相,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所谓是把感情的思想控制得很好。“在现实里,我们陷得越深/走得越远,和它就越背离/和它越背离,心就越焦灼/越伤痛。”从诗歌基本分析道路上看,诗歌紧凑有力有理。但是只告诉我们的是在现实里,而不是指示现实里的是什么事物,作者诗歌创作高明的吝啬技巧,使读者或批评者产生极大的愤慨,使读者或批评产生一种“难到我就读不懂你?难道你就这么高深?”的思想范畴。所以说作者诗歌创作重在技巧而不是深厚的语言。
“而生命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是这样,”作者在紧张的思考哲理中突然来一次深沉的叹息,表示了一种高明的智慧现露,也体现了诗歌在一紧一张一松一驰之间得到轻微的解放,就像一个人在紧张劳累中得到微短的休息般的喜悦。从而体现了作者掌握写作诗歌的“隐”与“明”之间的手段,这一点值得加陪学习。
“在不知不觉中/时光无情地埋葬掉”诗歌的这尾句取到画龙点睛的味道。使诗歌头尾相连,脱而不散,散而不脱。重重包围着中间哲理性诗歌语言,表现了记忆里的东西被时光无情地埋葬掉,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从中再次体味到了“成长和岁月渐渐消失”的感觉。这句用来结尾好有余味。
在诗歌总体来说,泽润以敏锐的感觉去感知生活,去关照过去和挖掘自己,诗歌体现了现代诗歌创作也体现了现代性的情绪。
泽润运用一种抽象的记忆的情感点燃了全诗,抽象的感情是经过了作者心灵围绕东西引起一切,情感与外界化为一种“超感官”的内在情绪,作者以最普通最平常的生活琐事化成美好的事物意象,将记忆表现无处不在,诗歌这里通过记忆的选择和运用,隐含了许多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和生活哲理,记忆里的东西连时间一起被埋葬,埋葬的是过去的怀恋,回忆的痛苦与美好的时光。作者在情感上追想那过去的多少甜蜜岁月,追求宁静成长气氛的心境,似清晰而又朦胧,似过去而又复活在这“有灵魂没有灵魂”的现实东西上。作者以悟生活像悟诗悟禅般的敏锐感知完成了这首微妙情感的诗歌。
泽润的诗歌在感情上,既避免感情的直抒,又避免了对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作纯为玄想式的抽象思考,把诗歌不单一的情感提炼为生活的一种经验,但又不是生活和事物的经验本身,而是对经验的提纯与升华。
告作者(泽润的诗歌技巧与感情的控制是轩雨做不到的,轩雨来此胡言乱语,请泽润前辈见谅。)
-全文完-
▷ 进入轩雨抚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