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位已退休在家无所事事的朋友,约定会会面。正如一句歌词说的:“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我们是以往工作的老朋友,不来还想呢,何况是想咱哟约俺,岂不美哉美哉。一阵大侃,一桌大菜,两瓶老酒,喝得心花怒放。握手送走朋友,春风唤来精神兴奋,独自漫步在田间小路上,是回味一番酒情、心情,也是爱陶醉春色嬉耍风光沐浴春风的我,享受享受春色的爱抚。
豁然,一片桃花园涌现在眼前,啊!好大的一片桃花园,桃花盛开,粉嫩嫩的惹得人心醉。那未开的花苞,就如懵懂幼稚的小孩儿;那怒放的花朵,如含羞春闺的少女,红色里不乏皂白的脸底。蜂蝶围绕着桃花欢实地翻飞着,尤其是蜜蜂嗡嗡的唱个不停,在这桃花的海洋穿梭其中。勤劳的蜜蜂和美丽的蝴蝶姐妹们的忙碌可一举三得:桃花是美丽的,吃了那美丽的桃花瓣,她们也变得那样美丽;花香四溢得来多少甜蜜;给桃花做件秀丽的嫁衣,桃花姑娘穿了蜂蝶的新嫁衣,满意地怀上小宝宝------桃子。善良的她们争时乐而为哉!
我漫步在桃花间,从桃花园的另一端传来了一阵笛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打破了我的陶醉。我情不自禁的向笛声走去,优美的笛声越来越近。名曲和桃花柔和在一起,此时、此景、此情,在天上、在地上、在世外桃园中,陶醉在幽美舒畅的风景中……
走近吹笛人,啊!一位老人。他端坐在一颗桃树边,紫铜色脸颊,身着灰色中山装,不太旧,但是,也绝对不是新的,裤子的膝盖处已经泛白,细看衣领衣袖干净整洁,透着老人的节俭和朴实。一双酷似干柴的手,操着一把檀褐色的笛子,食指、中指、无名指在自由自在的上下跳动,饱经风霜的脸膛上刻在道道烙印,不难看出老人是一位勤劳且热爱生活的人。
老人在吹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曲后停下来和你攀谈起来,从我们的谈话中,慢慢地了解到:他姓张,所以我就称他为张大爷。张大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由于他的身材不太高,十六岁就参的军,入伍后就是位吹军号兵。在战场上他的号声鼓舞了士气,使敌人闻声伤胆。在战士们休息的时间,他又有练了一手好笛,他的笛声,给战士们增添了多少快乐,增加了多少笑声。战争是无情的,号兵,需要的是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因为,号声需要站在最高处,无遮无挡的地方才能发出最响亮的声音。为此张大爷身上却留下了四块“战争的痕迹”,在他的右肋中至今还保存一块弹片呢!
张大爷是革命的前辈,退伍回来后,由于他当兵时深深地爱过一个人,这位所爱的人,也是为了祖国、为了国际主义的事业光荣牺牲了。这片爱就深深的埋在了自己的心里。爱的充足,张大爷是什么样的人也不娶,孤身一人生活着。在别人眼里,好像他把精力完全用在了为别人服务上,从没有说过我是为国做过贡献的人,从没有讲过我的为民受过伤立过功的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生产队时代他向队长要重活累活;农村改革后,他义务帮村里家庭活计忙不过来的人家,他就是这样一位好心肠的“傻子”。
这块桃园,是张大爷分的土地,不过,原来没有这么大,只有现在土地的四分之一。追一、起原因,在当时土地承包分配时,是他主动而且执意要让集体分给他一片大家都不想要的偏远并且薄地。实质性地说,就是这块全队人家都知道无人想要的三角形地,当时水浇不到,四周临洼,杂草纵生。当张大爷“如愿”分到这片地后,他浑汗如雨地改造,修渠、打埂,又拓宽了四周洼区让荒变成了宝。后来张大爷看重了种植桃树能赚钱,就植上桃树,他勤奋管理,收入不薄。可是,他没有看重钱,把自己辛苦收获的钱除去自己简朴的生活费用外,全部捐给社会福利中,有捐给修路的、有捐给打井修渠的、有捐给驻军的,捐的最多最频繁的是学生,买来文具盒、作业本、图书等,年年如此。
张大爷的笛声是苦中乐的一种享受,也是给你人奋进的号角。有多少人乐意找他,目的是在这们老人中得到快乐。平易近人的言谈,尤其是这笛声,虽然,他不太爱吹流行的歌调,只吹些《扬鞭吹马送粮忙》、《我爱北京天安门》、《小牛朗》之类的曲调,他吹的更响的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可以使人在烦闷中得到快乐,悲哀中换来喜悦。他的笛声越吹越有味,参加了村的歌舞队,乐坏了“夕阳红”一帮人。
我请教张大爷,想试试吹吹这支笛,他微笑着把笛送到我的手中,还给你讲一些演奏技巧。我不太会吹笛,学生时代也自己瞎吹一支简单的歌曲,已经忘记不少,我在张大爷的提醒下,上调不接下谱的吹着,张大爷细心地听着,听后还给予精彩点评。
我爱笛声,我更爱出这位老人的笛声。然而,我最爱这笛声中的一种精神,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精神,一种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桃花映红了晚霞,晚霞映红了桃花,晚霞和桃花染红园中人……
我信步走在回家的路上,耳边荡漾着张大爷的笛声,这悠扬的旋律,解读着老人和老人的吹笛声。
-全文完-
▷ 进入拂晓之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