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诗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在诗人的眼中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想呀。
喂马、劈柴、粮食、蔬菜、房子、大海。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东西,在诗人的眼里却成了他魂牵梦萦、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般的最美好的幸福生活。这种原始、古朴、简单、单纯的幸福指数,却成了当今社会上一股涌动流行的时尚追求和热切向往,许多人为之感动、流泪而趋之若鹜。
这使我想起了《南华经》上的一句话,这就是“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一个“巧”者、一个“智”者,一个终日以天下为已任,以为天下苍生的终极前途命运苦苦思索而最终不得其解的人,一个以自己聪明才智和远见卓识,打拚一生,奋斗一生的人,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是成功多一点,还是失败多一点?是快乐多一点,还是痛苦多一点?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最清楚。于是,一觉醒来,结果发现,自己生活的并不幸福,并不快乐,并不滋润,远远不如那些从事简单生产的“无能者”活得自由、舒服、潇洒、快活:人家虽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能象没有抛锚的小舟一样,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活着。“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野趣,“把酒话桑麻”的乡下风景,的确是太令人向往了,太具有无可比拟的诱惑力了。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正在晒太阳的老人和一位富人的对话。终日忙碌的富人告诉老人,自己现在虽然辛苦,但终究会事业有成,财富有加,在暖洋洋的太阳里享受晚年。那老人回答:我现在不就在晒太阳嘛。这不能不让那些拚尽全力、操劳一生的成功者和富有者大跌眼镜,不由的产生了一种“将红尘看破,桃红柳绿又如何?”的无尽感慨。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这种念头自然就在那些“智者”、“巧者”的脑海中不停地打转。过一个平常人的生活,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上哪就上哪,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与世无争,闲云野鹤,悠哉悠哉。这成为了一些诗人和富有者的梦想和追求。
但是作为我们一般的俗人来说,是千万不能因诗人的一时幻觉和梦想而上当受骗的。电影《甲方乙方》中那个北京城里的百万富翁,自己做梦都想过一段苦日子,吃一点苦头,活的难受极了。当真的把他放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待了三个月,他再也待不下去了。吃尽了人间美味的他实在是再也经不起乡下农村简单、清苦生活的“实践”考验了。他把全村的鸡都吃光不说,连村里的老鼠见到他也要退避三舍,因为凡是让他看见的也都让他给捉净吃光了。况且对于我们一般的极平常的人来说,什么劈柴呀,喂马呀,粮食呀,蔬菜呀,这样的生活,是天天重复、天天在做的事情,真是太熟悉不过了,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正是生活在让人羡慕的无比幸福的生活之中呢。如果就此满足,就此打住,那可能就会永远地贫困下去,于己无利,与国无补。也许经过自己的努力打拚,最终成功之后,也会有这样的想法的,归隐于园林之中,息影于山水之间,垂钓于江河之上,过一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但那也只是后话。那种生活,也绝不是在第一起点上的那种简单、粗俗的生活,而是喧嚣之后的沉静,看破红尘之后的休闲与享受,是白领阶层的桃源之梦。
因此,想归想、闹归闹,现实永远是现实,作为我们一般的俗人来说,想想可以,如果真要如此去做,那无异是傻瓜一个。听说,诗人海子后来终于没有去喂马、劈柴,也没有在海边建一所房子,去享受春暖花开的美好日子,而是终日忧思过度,无聊透顶,神经分裂,以自杀方式结束了自己充满矛盾的一生。
从明天起,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世上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争取最大的成功,这才是正题。因为幸福不只是在无尽的享受之中,而是在不断的创造和奋斗之中。
-全文完-
▷ 进入青青杨柳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