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风水——修改稿九哥儿

发表于-2006年04月08日 中午1:52评论-1条

1

盲目建设乱开发,破坏“风水”罪莫大。城市的风水已经坏了,乡村的风水也越来越差了。这那像是春天的风啊,是北京的沙尘暴跃进秦岭了。过去渴了,河里掬一口水,那味滋润的;现在河干了,纯净水喝了都拉肚子。风水宝地越来越难找,人难居、鬼难安啊!父亲感叹着。

2

父亲是风水先生。

儿时,家中那好玩的罗盘(创自轩辕黄帝时代,后经过历代先贤,按易经及河洛原理,参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运行原则,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态,加以修正改良制造而成,用于测定方位和勘察地形),有奇异图画怪僻文字纸色黑黄的老书,提着四色礼的来人,父亲带着那装有罗盘、老书及其他物件的黑皮包离家一日半日,都在向一天天长大的我慢慢地渗透着父亲是个风水先生这一信息,懵懵懂懂中,却又并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上学后,学到的知识告诉我,父亲是在搞封建迷信活动,加上别人送来的四色礼中那好吃的饼干、蛋糕、麻花或点心我往往吃不到(都被母亲拿去在代销店折钱换盐、碱等生活必须品了,霉变或有虫絮代销店不要的,我和妹妹才能吃得上,这也使得在好长久的时间里,我以为这些食物的本味就是甜霉苦混杂着的味),原来对父亲不知可否的行为一下子就全变成否定了。但我并不敢表露出自己的不满,因为看老书的父亲对我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政策(若干年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和实践让我明白,家境的贫寒是此“暴力活动”频发的主要因素)。我敬畏甚至爱着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父亲,鄙视被称为先生的“封建迷信头子”。

很长时间,特别是到县城上学后,我不愿、害怕同学和别人知道我的父亲是位风水先生。

高考名落孙山,卷了铺盖回家,父亲给了我他那发黄的老书。“经、卦、术、数之书,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是读不懂弄不明的,当年我高中毕业开始学,从明天起你就先读它吧!”

“那是迷信,我不学!”正在扫地的我头也不抬。

“哦,是迷信。人常说扫地要从门口往屋里扫,从里往外扫会散财,这当然是迷信,但你能不能用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下,扫地从门口往屋里扫好还是从屋里往门口扫好?”

难住了我。我扫家里的地一直是从外往里扫,虽然这是受教诲而养成的习惯。但说道道理,除过迷信,我想不出有什么道理。

“不知道可以试验,你从屋里往门口扫的试试。”

我有些不情愿地把已快扫成一堆的垃圾由屋内向大门口扫,阳光从门口射进来,看得到灰尘在飞舞。“咳、咳”,我感觉有些呛。

“有答案了吗?”

我似乎抓到了一丝什么。

“还是个高中毕业生呢!真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教你们的?门口是不是有风,风是从屋里往外刮还是从外往屋里刮?人吸了灰尘可能会怎样?”父亲有些恼怒。

我明白了。门口有由外往屋里刮的风,逆风扫地灰尘会随风加速被扫地人呼入,人可能生病,看病要花钱,这不就是将财扫走了么。

“明明是有科学道理的,可为啥要说财不财的?”我有些不服气,这不是故弄玄虚么。

“给你一个现代的、有知识的青年比划了半天你才明白,其他人呢?善意的谎言有什么不好?只要结果不害人!迷信的东西用到正道也是为人民服务……”

“哈哈……”,我的笑声打断了父亲的话。

“笑什么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哪个不信这所谓迷信的东西?!流传几千年的东西,仅是没有价值的迷信?!只是这些东西深奥难明,有些现在的科学也解释不了,真正能懂些的人越来越少,加之一些不良者用它为非作歹,结果弄坏了它的声名。仅管它不再被摆到桌面子上,事实上还是很“吃香”,比你们高考报的任何一个专业都不差。……风水讲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统一即追求与天地同节,以取得人们的福寿康宁。所以从这一点上说,风水学是自然环境学,是生命科学,也是哲学,它是地地道道的科学,而绝非迷信……”父亲是个言短的人,今日的话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我准备补习再考!”

对话结束。

3

以后虽仍是羞于让人知道父亲是个风水先生,但我对父亲的“偏见”没有了,学习、劳动之余,偶尔还和父亲研讨一下“风水事”。

风水,古称勘舆,简单地说,它是根据阳宅或阴宅四周风向、气流等形势,来推断住家或葬家的祸福吉凶。《葬书》曰:“葬者采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范宜宾进一步阐释:“无水则风到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即与地脉、地形有关的“生气”,与风和水的关系最大——忌风喜水,故风要藏,水要聚,只有“藏风得水”,生气才能旺盛。堪舆家以风和水这两大要素概括这个理论,使“风水”成为堪舆的俗称。

风水之意在于天地人不相离。寻求阴宅宝地、阳宅建筑选址及其方位布局,其目的是顺乎天意也就是顺乎自然——获得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以取得人们的福寿康宁。看阳宅时,房屋背山面水,顺山势、背风向、靠水源等都是择址要旨。找阴宅墓穴要择风水宝地,顶山登水,俯于山之怀,倚在山之趾,与山融为一体。找到人与自然环境间的最佳结合点,山环水抱、藏风聚气、负阴抱阳,便是找到了好风水。经风水先生之择决,人们的阳宅阴宅能天地同节,则天地自然会“保佑”的。一句话,人与自然和谐才能拥有美好明天。

父亲在向我宣讲他的风水知识,听上去还是有些道理。

当权者多不愿意“风水”这种“天机之钥”服务布衣百姓、被世人掌握,在他们大肆使用风水为己服务的同时,又以种种借口、事件限制或打击“风水”。秦始皇就把许多天书烧了,把许多知道、掌握天理的奇人异士埋了。

国家提倡的植树造林暗通风水之“藏风聚水”,林木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防风固土、涵水养生,从风水的角度出发,它们可以称为人类和大自然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建筑——“风水林”。但现在的不少建设也在破坏“风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破坏环境和资源。修路筑桥建水库,兴企建厂搞产业本都是好事,但不注意的话,往往打破了人与周围大自然的协调和统一,风藏水聚逆变成了水藏风聚。风水之平衡、流畅被泄漏、堵塞,都会造成风水不调,出现天灾人祸……

父亲多出惊论,但又让人沉思。

沙尘暴、水荒、污染,我们已经是遭受着的。有资料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

他的书我有时也翻翻,但不识的字、不懂的句太多。

4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国土部门,行使的“职权”中有一项是村民建房用地(又称宅基地)批前审查。在老百姓眼里,宅基地审查报批是国土部门承担的一项大权。村民建房用地审批中农户需交税费,国家一直在减免,现在除耕地占用税仍减半征收外无一分钱的行政收费,但现实中却是组、村、乡(镇)、甚至有些国土所却在报批过程中搭车收费,少则一千、二千,多则五千六千,上万的竟然也有。知道这一情况我很是气愤,在下乡入户调查有关情况时便尽可能地向群众宣传国家规定的批地收费政策。结果老实的村民都吃了我的宣传的亏,他们未交不该交的钱,他们也得不到应该批的地——其申请须组、村、乡镇级级审查上报,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报不到国土局来。一位国土所长更是告诉我们,他家里建房已将罚款准备好了,就等监察大队去收。国家规定批后只收三百多元的耕地占用税,可组村镇却在申报时总共要收四五千元,违法用地最多才罚三千多元。会算帐的人就都会选择。大家苦笑,纪委、监察局没少查村民建房审批乱收费,可却总是问题查得很清,事情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画得很圆。

感慨不知不觉发到父亲跟前,父亲却早就见怪不怪——为人看了几十年宅基风水的他什么不知道!

这问题你们局长也解决不了,你们去干涉有些事往往会害了群众,有时还会引火烧身——妨碍了某些团体的利益。你能帮助群众的,就是在现场勘察宅基地时,除须符合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在注重背山面水、顺山势、背风向、靠水源等阳宅总的择址要点的基础上,要注意宅基的地质及邻近地质是否坚实,选在泥鳖子上,容易滑坡;要注意前后山势地形,沟间河畔,可能会受水灾;要注意风向风力、向阳、潮湿度,风不畅或受风蚀、太阴、太潮都不好……这些都不是小事,关乎一家人的生命和健康。选址在大块地中间也不好,大不符合法律规定,小往往易因出路、猪鸡猫狗对庄稼的攘踏等必然事件与四邻地主发生纠纷,则对主家也不利……

我基本上是很认真地听并思索着。

风水本旨就是用来为人造福的。我只是在咱这附近的几个乡镇有些名气,能发挥些作用。你现在全县跑,告诉些你能想得通的破除了迷信外衣的“风水”知识,尽可能地去为群众服务。深些的东西,你以后想学了再告诉你。你该上班走了!父亲结束了“讲话”。

父亲的形象竟渐渐地高大起来,这还是我昔日所认为的“封建迷信头子”吗?

5

“风水理论”讲究天地人合一,寻求人与自然之和谐相处、相得益彰、益寿延年。国家现在也很重视你们先生所说的“风水”——村民建房这样的小建设的选址,大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护方案等不都是在间接地实践着“风水理论”么。无论是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等行动,还是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等国策,不都体现了国家在逐渐注重风水、保护风水和改善风水了么。即将来到的世界地球日活动就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只要坚定不移地落实、执行这些既定方针、政策,曾经远离过我们的风和日丽、山青水秀、生气勃然、江山如画、人乐其间的美景会回归的。我对父亲欣然说着。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九哥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千叶红
☆ 编辑点评 ☆
千叶红点评:

自觉“风水理论”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可太迷信:)

文章评论共[1]个
九哥儿-评论

几千年文化,精华与糟粕必然并存,关键要看我们怎样认识和吸收。本文旨在倡导人们珍惜生存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非是宣传迷信妄说,若有迷信妄说处,但观一句话——迷信的东西用到正道也是为人民服务。at:2006年04月08日 下午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