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出版人》杂志上看到一则书讯,说广州出版社将推出口袋本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看到这则消息,心里竟不禁一动,想再买一套金庸的小说,其实,他的书我已有三个版本,三联版的,文艺版的和广州出版社的重新修订版,但是,现在得知又有雅致的版本,购买欲依然不减。有时,我会想,金庸的小说到底有什么好,竟使我如此痴迷地喜爱?回想最早看金庸的小说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像台湾的女明星萧蔷说的那样:“金庸的小说伴我度过了紧张而美好的联考生活。”在这之前,我还不知道世上竟有如此好看的小说,只是在看了电视连续剧之后我就深深地被他的小说吸引了。射雕中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情节,温暖而浪漫的爱情,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在在都使我为之着迷。
射雕之后是神雕,在射雕里郭靖与黄蓉的爱情本来已经使我深受感动了,那知看了神雕之后,更让我感动不已,不,应该说已经不仅仅是感动了,我发现这里用“感动”一词已经很难再用来形容当日我的那种心情了,那不仅仅是感动,是感动之中还带有莫名的惆怅,我现在还记得看完神雕之后的情形,我感觉自己是完全沉浸在神雕的世界里了,我的心情就像书中的郭襄一样,对杨过夫妇的离去感到十分的不舍和江湖难再遇的深深的伤感,一种旷世的孤独感袭上我的心头,我觉得自己仿佛站在夕阳下的山巅环视四周,暮色渐合,烟霭将起,天地茫茫,无所归依。。。。。。
看完神雕之后,我在笔记本上这样写到:“我亦中了情花之毒”。
之后,我试着从内容和风格上来分析这两部小说,我发现射雕写的是“家国之恨”,表现的是一种民族主义精神,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英雄之书”,所以她的风格更近于诗;而神雕呢,她写的是“儿女之情”,写的是一种火热的刻骨铭心的而又缠绵悱恻的爱,是一部“悲情之书”,因此,她的风格更近于词,这从两部书的开头便可以看出来,射雕第一回的回目是“风雪惊变”,开头先从钱塘江的滚滚江水写起,一开门就显得大气磅薄,并且开头引的是一首诗:“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而神雕第一回的回目是“风月无情”,开篇从江南的几个女子荡舟采莲写起,并由她们的嘴里唱出一首词:“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所以,射雕用的是诗的笔调,故给人的感觉比较的正统和严肃,看了很能激起心中的那种家国之情,由这种感情而衍生出一种英雄的豪迈气概,而神雕用的是词的写法,因而一下子就触动了人心最微深细腻的部分,这就更容易使我与之产生共鸣,因为这种共鸣使我一下子就沉浸到书中的世界里了。
因为有这两部小说的阅读经验,我以后对金庸小说的爱好便一发而不可收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后来这十四部小说我几乎翻了个遍,她把我带进了一个充满侠骨柔情而又奇秀多姿的人情世界和风物世界,我的阅读仿佛是一次温暖而又百感交集的旅程,我感到很荣幸,此生能遭遇金庸。
-全文完-
▷ 进入狼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