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再读《呐喊》和《彷徨》紫水无痕

发表于-2006年04月08日 凌晨0:20评论-4条

鲁迅收入《呐喊》和《彷徨》两部集子中共有25篇现实题材的小说。

作为现代人的读者,读鲁迅的小说,可能比较“隔”。这个“隔”,主要是指时代的隔膜,对鲁迅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不容易理解,也不习惯鲁迅那种冷峻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的特异风格。凡属于经典的东西,往往有阅读的距离。只要我们阅读时,尽可能进入作品并理解,取法乎上,总会有所得。

鲁迅小说之所以既是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现代小说的成熟的标志,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时代要求,而且还在于它将西方小说的手法技巧与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题材、构思、心理描写,以及小说的体式和语言等方面都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1、题材上的突破。

中国的传统小说历来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绿林好汉的世界,即使是描写人世间的生活,也是不离其神仙鬼怪,以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和情节的曲折性为特色,如《今古奇观》、《聊斋志异》,全都是“奇”呀“异”的。然而,鲁迅《彷徨》《呐喊》里的小说,大多取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即使是表现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也常常是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小事和生活场景来实现的。

《狂人日记》写的是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吃人本质,却只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日记来披露,他借“狂人”之眼,发现几千年来过人一直在骄傲的历史,竟然到处都写满了“吃人”。《孔乙己》写的是造成几千年中国知识分子屈辱历史的科举制度的危害,讲的只是一个乡村读书人的几个片断。《药》写的是启蒙不被人们理解的悲剧,讲的也仅仅是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风波》写辛亥革命在农村的影响,讲的却只是一场乡场上的“辫子的风波”。《阿q正传》写的是中国人的灵魂,讲的也只是一个乡村流浪汉的生与死。小说题材的变化反映了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的变化,而在五四时期,鲁迅将小说的题材集中于主要承担启蒙任务的知识分子和长期处于愚昧状态的农民,则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意义。

鲁迅小说在五四时期众多取材于普通人生的小说中一枝独秀,则在于它总是能够从大家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出生活中所蕴含的“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并形成独特的冷峻风格。

在《祝福》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在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故事,一个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女人“祥林嫂”,丈夫祥林去世后,婆婆却行使“家长”的权利,逼她改嫁。经中人介绍,祥林嫂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帮工,可还是被婆婆卖到了贺家。然而,她第二个丈夫也去世了,惟一的一个孩子也被山里的狼叼了去,她又回到了鲁四老爷家,可她却成了大家眼中的“瘟神”,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动“祝福”都不再让她沾边,她只能求助于神,在庙里捐了门槛作为自己的替身,以赎自己再嫁的罪过。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得到鲁家的宽恕,最后,她带着对灵魂是否存在的怀疑,在热烈的爆竹声中静静地死去。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祥林嫂”的故事,而且,更看到了她无论怎样反抗、挣扎,也无法逃脱的悲惨命运。她的第一任丈夫小她11岁,婚姻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可婆婆要她再嫁时,她却逃跑、以死相抗,她不愿违背“从一而终”的伦理道德。她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时,暂时做稳了奴隶,所以,不久脸色就红润了起来。可她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时,却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了。一个寻常故事,经过鲁迅的讲述,却总是让人沉思,让人不安,甚至让人震惊。

2、心理上的刻画。

鲁迅的小说常常让人震惊,不是因为它在题材上有所突破,也不是因为它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上有多么细腻,而是通过心理描写配合言行描写“画”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

我们知道,传统的小说比较注重曲折的情节和非凡的人事,一般都不善于人物的心理刻画。像《红楼梦》这样有细腻心理描写的作品是绝无仅有的。鲁迅小说则正好在这方面突破,非常重视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国民精神上的痛苦,正像人们说的“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离婚》中的爱姑,她那种似乎在勇敢地反对封建的叛逆性格,可能会得到许多评论家的欣赏,然而,鲁迅偏写出了其反抗背后的灵魂的软弱性,那种骨子里的奴性,也由此可见旧礼教对人的精神钳制之深。《药》中的华老栓的愚昧,是通过他去杀人现场买人血馒头的过程,特别是他用手摸藏在内衣口袋里的“硬硬的”银元和在现场专注在馒头上的眼神表现出来的。《肥皂》中的四铭封建道学家的虚伪脸嘴,也主要是通过他与妻子和几位同道的对话表现出来的。然而,在这些人的话语和行为中,越是具有生活阅历的人,就越是能读出更多更丰富的“潜台词”,读出人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潜意识。这被后人们看作是中国小说向现代转型的显著特征之一,对后来的现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艺术上的创新。

鲁迅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他在小说体式和语言上的艺术创新。

中国传统小说是在文人的史传文学和勾栏瓦舍里的说书艺术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既重视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也重视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鲁迅小说继承了传统小说重视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的优点,却打破重视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常规,从西方小说那里学习到了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顺序,而根据内容需要安排情节,并借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出了种种不同的小说体式,如抒情诗式的《伤逝》,散文式的《故乡》,独幕剧式的《孔乙己》等。

《狂人日记》一发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别”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它的特别,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中国传统小说中,大多是笔记体和章回体,并多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都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作品中的语言,小序是标准的文言文,正文却是标准的白话文,其白话文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又绝不亚于文言文,成功地完成了中国现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的过渡。《狂人日记》虽然从题目和体式上都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内容上都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本民族的生活、思想和意识,创造出了一种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而且,鲁迅小说在体式上总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正如茅盾在1923年的《读〈呐喊〉》中说的:“至于青年方面,《狂人日记》的最大影响却在体裁上;因为这分明给青年们一个暗示,使他们抛弃了‘旧酒瓶’,努力用新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许多人们上去试验。”

鲁迅小说有诗一样单纯的韵味,却又精粹、凝练、含蓄,可以反复欣赏。也就是我们能做到了反复的欣赏,读鲁迅小说的“隔”的问题也就不知不觉中消磨了。

(注:有关内容参考温儒敏、赵祖谟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书)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紫水无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他的文字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还将继续着它的思想……

文章评论共[4]个
梦中芙蓉-评论

读了姐姐对鲁讯先生小说的一些评论,让我再对文章中的一些理解有所醒悟,这要比我中学老师的分析还要透彻详尽。祝姐姐开心!
  【紫水无痕 回复】:是我学本科课程的一个作业,我必须要 [2006-4-10 20:59:15]
  【紫水无痕 回复】:我必须要完成的。接下,我还有写有关的作者文章。 [2006-4-10 21:00:07]at:2006年04月10日 中午1:55

梦中芙蓉-评论

祝姐姐开心,学习进步!at:2006年04月10日 晚上9:00

梦中芙蓉-评论

希望看到姐姐写更好的文章!at:2006年04月10日 晚上9:03

马小-评论

你的作业做得很好。日后请多赐教!!!at:2006年04月12日 下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