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公司老总路遇刚领了第一个月工资的年轻员工,这名员工大学毕业,父母均在乡下务农。
笑问:“寄多少钱给父母?”
答曰:“自己都不够用,哪还有钱寄?”
老总听得直皱眉。
尔后,在公司的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全体员工的会议上,老总痛心疾首地呼吁,一定要严抓思想道德教育。
每提到这位年轻的员工,老总是一次比一次激动:乡下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吹雨淋,付出了所有艰辛才培养成才的大学生,立足社会后,只顾自己衣着光鲜,吃喝玩乐,不懂得报答父母,对父母一点点感恩的表示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内心的冷漠,说明了他根本就没有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品德,说明了他道德的缺失。这样的员工对父母尚且如此,对朋友呢?对同事呢?他会爱岗吗?他会敬业吗?他会热爱集体吗?
这是昨天与朋友聊天时,告诉我的在其单位里的真人真事。
显而易见的是,这名大学生在这个企业的前途是大打折扣,人品受到企业领导的质疑,也会因此而不能获得企业的信任与培养吧?
目前,我无法考究朋友单位里的最终教育结果。
但此类现象却耐人寻味!
两天前看到了一篇文章《大学生 除了自己你还关心谁》,是一位在香港长大、受教育,从事多年导游工作后,现在广州一所高校任教的老师去年写的。
作者为了配合学校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义务地担任实习学生的监护老师,把自己在市区的家借给10多名旅游专业的学生住宿。作者列举了学生入住一个月的种种表现:缺乏礼貌,主人睡地板自己睡床;自理能力差,卫生纸用完无人理;漠视环境,用完东西“身首异处”;不善于待人接物,习惯老师为自己服务;无团队意识,我行我素不管他人;对待工作挑肥拣瘦;自己的失误,推诿责任。
上述种种,虽然不是全部,担折射着目前国内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改善的部分问题。
看来教育工作确是一项艰苦细致而持久永恒的人格塑造工程!
人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孩子会用清澈无邪的眼睛观察着,用纯真无私的心感受着,亦步亦趋地跟随着父母的脚印,所感知的每一点滴都有着父母的影子。在孩子这面特殊的镜子面前,做父母的能时刻保持着近乎完美的自律行为吗?恐怕很难。
我曾经与女儿送一本书给朋友。因朋友搬了新居,朋友在电话中说了家住的方位和邻居的商铺特点。然后,我和女儿到了朋友所说的大约方位后,问路,送了书。
回程时,我问女儿,刚才妈妈怎样问路,用了哪些有礼貌的词句了。“您好!请问……。谢谢!”女儿很完整地回答了我。
接着我和女儿到商场买东西,因不知道某牌子的商品在哪摆放,我随意地问了服务员。道谢后,按服务员的指点很快就找到了。
女儿却在一旁纠正我,“妈妈,刚才您没有说‘您好!请问……’。”
“哦,是,妈妈没有说,这件事妈妈做得不够好。谢谢雨儿的提醒。”因着平时都是与女儿互相监督,所以女儿的眼睛雪亮着呢。
自律不够时,让孩子做朋友,互相帮助,让她尽到做朋友的责任,是不是一种好方法呢?
孩子一生要走的道路曲折漫长,相处时,总觉得教孩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给一种具体方式的建议更好。
生活的点点滴滴,真的希望我的女儿能用她的心感受并做到美好的一面,少许多上文提到的种种不足!
本文已被编辑[文若书]于2006-4-6 16:32:0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寻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