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话说"寒食节"休闲居士

发表于-2006年04月04日 晚上8:07评论-2条

明天是清明节。而清明节前一天叫"寒食节"。不少人说,"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

什么叫"寒食节"? 为什么"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

过去,我总是不知为不知,人云亦云,也随风俗不去犯忌。所以,"寒食节"这天是从来没有去上过坟的。

今天又是"寒食节",自然是足不出户啦。我就想把"寒食节"的由来搞个明白。

我想,<幼学琼林>讲天文、地舆、岁时------,一定有这些内容。找来一看,果有一句:"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其注是:"冬至后百五日谓之寒食节,又谓禁烟节。晋文公出亡,介之推从之。公饥,推刲腕股以啖公。公复国,推独无所得。推作龙蛇之歌,隐于绵山,公求之不得,乃燔左右木,推抱木焚死。公哀之,令民禁火一日,故名寒食。"

这个注,把"寒食节"的来历作了一个简介。稍懂一点文言文的人,当然已明白了。如果不懂文言文的人,则要以白话文译出来,才会明白的。

我没读过文言文,但基本意思还是知道了。如果追根究底,我就说不上来。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历史故事,我又从网站上搜索"寒食节"与"介之推"的信息,又看到了许多资料,进一步充实了这个故事的内容。

我也是一个好事之徒,深怕某些朋友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就把上面那些资料整理加工一下,加一些想像的情节,变成一篇戏说"寒食节"的故事。

------

春秋时期,晋献公有五个儿子。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骊姬欲立自己的儿子继位,勾结乱臣向献王诬告其他几个儿子要篡位。献公听信谗言,杀掉太子申升,有的发放外地。打算改传位于骊姬之子奚齐。这就叫骊姬之乱。

太子弟重耳为逃避灾祸,亡命他国。途中贫困交加,又累又饿,随臣介之推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当他发现肉是介之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时候,感慨地流下了眼泪。

重耳亡命在外十九年后,当上晋国国君。然而在封赏随从流亡的功臣时,却惟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从不提及自已的功績,认为文公所以能夠重返国门,接掌国君大位,完全出自天意,为人臣者不应居功干祿。所以他批評文公濫施赏賜之不当,並恥笑那批貪冒天功以邀利祿的同僚,乃是以下欺上;類此上下相蒙的君臣,实难与之並立在朝,遂与其母相偕歸隱於綿山(在今山西省境內)林中。

重耳得知介之推携老母躲进绵山,过隐居生活时,便多次派人召请上朝听封,还亲自带人去请介之推。介之推却坚推不出。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火烧绵山,逼出介之推。认为介之推是个孝子,一定会保护老母避火下山。不料,大火过后,人们发现介之推竟然与老母一起,抱着大树被烧死。

晋文公望着介之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之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之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并將綿山的田土,賜归介之推名下,一則表誌心意,一則旌揚善人。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之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文公成为春秋霸主之一步。

------

从以上故事中所说的"血冗",肯怕就是<幼学琼林>之注中所说介之推所作你"龙蛇之歌"吧?!

虽然我们去详加考证已无必要,但可以看出古人对"寒食节"是很重视的。以诗体来反映思想感情人,也不少。很出名的有: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

这个"寒食节"的故事,很动人,也很有教育意义。两千多年来,人们纪念介子推,是他的精神永恒!

但是,由于社会的变迁,人们把本来的纪念意义,被迷信风俗所替代,这就不好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休闲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民俗的节日,要移风易俗。

文章评论共[2]个
悲秋道人-评论

读先生此文,贫道又长了些许见识,谢了!
  【休闲居士 回复】:   学而后知不足. [2006-4-9 20:31:15]
  【悲秋道人 回复】:呵呵正是 [2006-4-9 22:59:50]at:2006年04月09日 中午1:05

建华-评论

读您的文章,能长见识。多多跟您学习。
  【休闲居士 回复】:我也是学来的。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人有学不尽的知识。 [2006-4-14 8:08:31]at:2006年04月13日 晚上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