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现象虽然被人类痛恨、痛打了数千年,却仍顽强地繁衍了数千年。
这一直是人类、特别是政府最感头痛、最感关切的问题,因为腐败而引发的人亡政息的教训,在古今中外都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于是,这些年来,各国政府都下了好大的决心,要根绝腐败现象,并且在反腐败的不懈斗争中总结出了“标本兼治”的作战方针。
标本兼治,达到彻底根绝,这无疑是人类梦寐千年的美丽愿望,谁说不好呢?只是标好治,本难求啊。标是腐败的现象,大家都感觉得到,甚至能看得到;本是腐败的根源,寻求起来就很困难,治起来就更麻烦,更何况腐败乃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顽症呢?
人是腐败的主体,心是腐败的源泉。
但是,人们在切齿谈到腐败时,又总是将腐败归罪于少数手握权柄的腐败分子,自己则完全清白地站在一旁,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每一位痛恨腐败的人,从来也不会检查自己隔岸观火的坦然是否有事实依据,更不会检查自己是否有煽风点火与火上加油的嫌疑,也更不会想到自己是否有惹火烧身的危险。
正因为人们只将对腐败的仇恨完全慷慨地倾泻给了少数腐败的领导者,而忽视了自己心中的欲望也是腐败的策源地这一颇具讽刺意味的事实,腐败现象也就在人们对自己的麻痹疏忽时,潜生暗长,久禁不绝。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表示强烈的抗议了:腐败的事儿是少数腐败分子所为,我没有腐败,以后也不会腐败,我坚决痛恨腐败。
那就姑且让我们来考察一下这种抗议的深层理由是否完全正确。从表面看,腐败确实是少数腐败分子的事儿。但象行贿受贿之类的腐败现象就不能说只是少数腐败分子的事儿,这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没有群众的顺风纵火,行贿受贿之毒火也难以愈烧愈烈。
退一步说,就算腐败真的只是少数腐败分子的事,那么,这少数的腐败分子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平民百姓中来的。
跟着腐败分子的来路往回走,可以将腐败之根寻至全体人类之中;跟着人类的情感走,又可以将其寻至人类的欲望。至此,线索没有了,所以我们目前只能留连于人心的欲望做一些深刻细致的反思了。
说自己没有腐败,这是对的;声称自己痛恨腐败,却是毫无意义的。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反问自己:我真的痛恨腐败吗?
真实的答案也许会让我们每个人都莫名其妙地大吃一惊:我们在心灵深处都不痛恨腐败,而是倾向于腐败。这便是腐败现象在遭受人类数千年的痛恨和痛打的悲惨命运后,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深层原因。腐败这棵大树从人类心灵的欲望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永葆其枝繁叶茂的勃勃生机。
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断言:人类谴责非正义,是因为他们害怕受到它的伤害,而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做出非正义之事。人类对于腐败的态度与此同出一辙。
我们在心灵深处所痛恨的并不是腐败本身,而是痛恨别人腐败,自己不能腐败,痛恨别人搞特权,自己不能搞特权;即使腐败分子也痛恨腐败,因为别人能大腐败,而自己只能小腐败,或是自己不能独享腐败之权。
如果我们能够真诚地回答几个极简单的问题,我们就能清晰地证实上述所言不虚:
1、一桌摆满山珍海味的酒席和一桌泡菜加馒头的便餐,您愿意选择哪一桌就餐?
2、在高级服装和破旧粗糙衣服之间,你愿意穿哪一种?
3、在带有花园、泳池的豪华别墅和低湿、狭窄的房子前,你宁愿住哪一种?
4、一辆豪华舒适的卧车和一辆破旧的客车,你更愿意坐哪一辆?
5、在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游玩与在田间、工厂劳动,你更喜欢享受哪一种?
6、在富贵与贫贱之间,你追求哪一种?
7、在年轻美丽而温柔女士和又老又丑又刁的女士中,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做终生伴侣?
在这几个问题面前,我们的欲望也许会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关于腐败为何屡禁不止的道理。但是,也可能仍有人不能在反思中醒悟,我们不妨将范围再缩小一些来检验这一道理的正确性。
下面是对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所作的调查:
调查的对象全部是一些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而且平时对腐败现象都是深感痛恨的。在实际观察与调查中,他们潜意识里却对腐败采取了欢迎的态度。不信的话,就请看下面的具体表现:
他们虽然对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深恶而痛绝之,但是他们自己出差、下基层时,总是希望能得到盛情招待。如果在吃好喝好之后,还能够“吃不了,兜着走”,他们就对接待单位大加赞扬;如果吃喝很简单,临走还两手空空,他们一定会对接待单位大为不满,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对上级部门不重视,其实是对他们内心的欲望不重视!
他们出差时也一样,去旅游胜地就兴高采烈,去艰苦的基层便满腹牢骚;坐高级豪华的小车就心情畅快,坐破旧一点的车子就浑身不舒泰……
凡此种种心态,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在腐败面前采取隔岸观火的坦然和痛恨态度是多么的不明智。理智的做法是:既要痛恨现实中的腐败,又要反思自己内心的腐败倾向。
因为,从长远眼光看,内心的腐败倾向比现实中的腐败危害更大,它是腐败赖以延续、繁盛的种子,它一旦落在权力的沃壤上,就会迅速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社会的天地间撑起一片硕大的阴影。
心中的欲望是包括腐败在内的一切罪恶的根源。
所以,世界上的许多宗教都这样安慰、劝诫人们: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欲望愈强烈,痛苦愈深重,要消灭痛苦,就必须根绝各种欲望。
针对腐败,我们也可以对人们作出这样的劝诫:欲望是腐败的根源,欲望愈强烈,腐败的倾向愈严重,要根绝腐败,就必须根绝欲望。
但是人类的欲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人类只有在对物质和荣誉的不断追求中才能走向繁荣昌盛、走向文明进步。所以,公众的也即是合理的欲望是值得引导和利用的。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在全球发起了消灭贫困和愚昧,追求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战争。我们要根绝的是个人--特别是手握权柄者个人心中不合理、不合法的欲望,并将个人欲望同人类的整体欲望融为一体。只有这样,公正廉洁才能永驻于心灵之中,并时刻捍卫着心灵的纯洁无私。
根绝欲望何其艰难,而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又何其容易。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往往能够达到非常准确、非常全面的高度;但在认识人类自身时,却总是在模棱两可、混沌不清的境界徘徊,正如俗语所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类在认识外界时,为旁观者清;认识自身时,便是当局者迷了。更何况人类的眼光总是更多地投向外界,而对自身往往是熟视无睹呢?
无论是人类的整体,还是单独的个人,总以为对自己十分了解,而事实上,我们最感陌生的还是我们自己了。正因为如此,人类在征服外界时,一直表现出无往而不胜的力量和智慧,而对自己的欲望却往往表现得软弱无力,往往被自己内心的弱点所征服,乖乖地做了自己欲望的奴隶。
也许是因为虚荣心或自尊心的原故,人们很难坦白地承认这一点。在挫败面前,目光总是自觉地寻找外部的客观原因,尔后才勉强反省自身。
由于人类对自身的偏爱,甚至是偏袒,致使人类常常在偏离真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许多本易解决的问题也因此变得复杂棘手起来。
近些年来,人类无意中对腐败放了几颗烟幕弹,说什么腐败案件的不断增加是因为打击力度不够,有些人甚至将之归罪于经济的繁荣发展。这是只见现象不见本质的一叶障目的说法。
大家都知道,中国政府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而腐败的大案要案也在不断地上升,我们难道要将之归咎于打击力度的加大吗?如果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要对腐败现象的加剧负责,那么在贫困落后年代也同样有腐败现象,其责又该谁当?
贫困落后年代有小腐败,经济繁荣时期有大腐败,腐败程度总是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成正比的。落后年代,腐败的皇帝出行最多也只能乘坐豪华马车,而现代化的今天,腐败的官僚则能坐上豪华的轿车,腐败程度不一,而性质属一。
绕来绕去,我们还得回到我们自身来。既然心中的欲望是腐败的种子,那么反腐败就不应只是政府部门针对少数腐败分子的斗争,应是全人类共同参与的针对人类自身欲望的一场艰难持久的战争。每个人,无论自己腐败与否,都要放下自己的清白与坦然,主动积极地投身到这场战争中来。
中国史书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县令贪得无厌,弄得当地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皇上知道后,大为愤怒,派钦差大臣查办此县令。百姓闻知,大为惊恐,纷纷恳求钦差大臣不要查办县令。钦差大臣十分奇怪,细问之下,百姓才道出真情:县令虽然贪婪,毕竟在位多年,已是一只饱老虎;若换一位县令,恐怕是一只饿老虎,百姓会更受其害。
我们心中的欲望也是一只饥饿的老虎。
若是要求老虎不吃人,甚至相信在经过多年驯养及文明的熏陶后,老虎变得很温柔,不会吃人了,那只是十分善良的愿望。这种善良愿望的唯一结果是为老虎提供更多吃人的机会,它也自然会吃更多的人。
说不清楚是幸还是不幸,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华浸透着对善良的崇拜和迷信。昔时的《三字经》使每一位成员在接受教育时,学会的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误区和死角,受这一误区和死角或明或暗的影响,中国历代政府在“吏治”方面总倾向于采取善良、温和的手段。最典型的要算过去的“刑不上大夫”;后来在人类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下,最多也不过达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境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到底好不好呢?其实并不好,特别在以“人性善”为基础建立的善良、温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更不好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异于在“低矮的木栅栏面前,所有动物一律平等”。弱小的兔子跳过栅栏,为害起来不过啃几口蔬菜庄稼而已,而狮子、老虎跳过栅栏,为害起来就会惊人,它们不仅残害兔子等弱小动物,还会吃人。
平民百姓虽有欲望,但社会环境已象坚固的铁栏,将其可怜而又不合理的欲望牢牢禁锢着,难以为害;而手中的权力则为领导干部的欲望提供了强大的力量,致使他们心中一些不合理的欲望比起平民百姓来,更难以控制,为害起来,也更为惨烈。正如一些调侃之言:在机关里,小小办事员要占公家的便宜,最多也不过几本稿纸、几瓶墨水、胶水;而当官者要占公家便宜,其程度只能由其贪欲来界定了。
在“吏治”方面,我们不妨借鉴动物园的管理方法:对于免子之类弱小动物,可采取温和的管制办法;对于雄狮、老虎等强大的动物,则采取严厉的管制办法,用深沟、铁栏将其牢牢限制起来,使其为害的能力绝无施展之机。
这便是“预防胜于惩处”的办法,也是爱护我们的干部、替干部负责、替人民负责的人道主义做法。
如果一开始就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忽略了人的欲望,过分倚重于为官者的美德,不对他们时刻严加约束,一旦他们的私欲抬起头来,堕落为腐败分子,这时再加严惩, 却是为时已晚,因为为官者的前途、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早已被损害。
采取这种“先君子、后小人”的吏治方法,等于是替为官者设下许多诱惑的陷井,他们稍不小心,就会坠落其中。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生意场中常说的“先小人,而后君子”。首先将为官者的美德放在一边,而注重他们做为个人与生俱来的对物质荣誉的欲望。并针对这些欲望为他们设置种种严格的、预防他们堕落为“小人”的措施,使他们在这些措施的严格约束下,彻底摈弃个人不合理不合法的欲望,一心一意地甘做人民的合格公仆,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君子。
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困难的。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规范了中国人“好君子而恶小人”的道德准则。人人对于自身的厚爱决定了我们难于勇敢地面对自身的欲望,特别是一些阴暗的欲望。承认并面对自己内心不合理、不合法的欲望是一件耻辱和痛苦的事情,根绝就更困难了。所以,我们都倾向于将这些欲望掩藏起来,结果自欺欺人地相信自己的心灵真的纯洁了。殊不知,就在我们自我粉饰、自我偏袒的错误里,我们为自己埋下了祸患的种了,我们总有一天会尝到这种养虎为患的苦涩与悲哀。
要真正控制自己不合理不合法的欲望,我们首先得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各种欲望,根本用不着羞羞答答地将其掩盖起来,好象有着过多的欲望是多么丢人的事儿似的。
有欲望的人并非就不君子,因为欲望本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只是看满足这些欲望的手段是否合理合法:合理合法则善,不合理合法则恶。我们只有在直面自己的欲望时,才能时刻监视控制它们。
可以说我们的理智是己,而我们的欲望则是彼,双方之间一直存在着激烈残酷的战争。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不仅要完全了解自己的理智,而且要完全了解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理智与欲望的较量中,时刻清醒地主宰着战争的局势,让理智彻底击垮心中那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欲望,成全自己一生的“君子”美誉。
相反,若是出于虚荣心的考虑,在战争残酷进行的时候,聊以自慰地否认欲望这一危险而凶残敌手的存在,那么在我们自我放松警惕,自我麻痹大意的时候,这一危险的敌人就会乘隙而入,在理智还没有完全做出反应的时候,就解除了理智的武装,让理智乖乖地举手投降。于是我们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欲望拖进腐化堕落的深渊。
所以,面对腐败,人类亟需解决以下两大问题:
第一、我们要面对并时刻警惕自己内心的欲望为我们埋下的腐败种子,要认识到潜在的腐败倾向比现实的腐败危害更大这一事实,并在反对腐败的斗争中采取“预防胜于惩治”的人道主义做法。只有消灭了腐败的种子,腐败才能在人间绝迹。
第二、要彻底根绝腐败种子赖以生根发芽的气候和土壤,这就要求对权力采取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绝不可姑息纵容权力的无限膨胀而导致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在建立约束监督机制时,要注重于个人的欲望,而不要倚重于个人的美德。要想尽一切办法将个人不合理不合法的欲望压迫到无法伸展、无法膨胀的境地。
最后再重申一次:反腐败绝不只是某些人或政府一朝一夕的斗争,而是全人类同自己不合理不合法的欲望所做的艰辛而持久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不容徘徊,不容观望,而是需要每个人都主动积极地加入这一战争的行列。
只有打一场全人类艰辛持久的战争,腐败才能绝迹!
本文已被编辑[文若书]于2006-3-30 16:21:50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文若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