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级政府、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为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为更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关系,指导农村工作,自上而下,不少部门纷纷选派干部到乡镇挂职,到农村“支农”;各大新闻单位也纷纷制作一系列涉农节目,开办涉农栏目,令人欢欣鼓舞。
因此,“支农”必先“知农”,特别是广大各级县、乡、村“支农”干部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知农”度,才能时刻不忘“根”和“本”,才能真正做到“支农”为民,“知农”为民。据笔者下乡调查得知,有的“支农”干部根本不知道如何支农、助农,片面理解为“支农”就是“助农”,给农民一点钱,帮助农民度过困难。但是这样很伤农民的自尊心。其中某镇有一位农民家里非常贫穷,但是他从不向政府要粮食和衣物,就是干部送到家里,他都会当面扔掉。的确如此,笔者就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乡镇干部,相当一部分人是“大事干不来,小事干不好”的“农盲”和“科盲”。有位干部竞然不知道二十四支节气时间;当农民问及有关农村政策时,他们也不甚了了,搪塞了事,就是农民最关心的惠农政策,也说不清;当农民请教农业科技知识时,他们摇头摆手,一问三不知;当农民请他们处理村民纠纷时,他们又手足无措,无能为力,从而导致农村的“土专家”、“乡土人才”走俏,反而对这些“农盲”和“科盲”意见很大。要知道“支农”必须“知农”,“助农”必须扫除“农盲”和“科盲”,必须了解农业,领会农村工作政策的精神实质,摸透农情、民情、社情,这样才知道如何去“支农”,要不就成了瞎子戴眼镜————瞎摆设!
笔者建议,为使“支农”干部真正起到“支农”作用,首先做到您“知农”吗?据悉汉滨区进行大面积轮训乡村干部 ,使涉农干部熟悉有关农业政策,懂得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农民的良师益友,真正树立起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需农民之所需的“知农”思想,并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提倡多干实事、多办益事、多做善事等“四实型”乡镇干部。支农“支”在急需时,下及时雨,雪中送炭,锦上没添“乱”,只有这样“支农”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支”到点子上,才不会出现农民只喜欢乡士干部,“支农”干部吃不到饭,谁都不愿意招待的尴尬局面,或者是“支农”先到“村组干部家”、“致富能手家”,这样长期以来“支农”干部也会和穷困农民一样,可这是吃穷的,前面刚出门,后面就开始“骂人”。如果你以“支农”为名下乡、蹲点、调研、督查的话,而是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时间到了吃顿饭,一看一转一走了之,那么农民根本体会不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兑现落实,这些地方必然山河依旧,面貌未改,农民也怨声载道。
“支农”就要吃苦,就要“知农”,就要为民,就要当“孺子牛”,乐于为民。只有 多带点科技、法律等知识去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 机制,只有真心实意地爱民,时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计个人得失,才能根植于农民群众之中,得到农民的拥戴和爱护,只有这样“支农”干部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已被编辑[文若书]于2006-3-29 11:00:02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