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张大导演的《千里走单骑》,在拜倒在张某的精湛的拍摄手法和他所构思的感动包围中,其中的几个细节也引发了我心灵的颤动。这部片拍得确实不错,很好地刻画了一个外国人为了亲情而付出的一切。
看这部片的时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凌晨,或许在我眼里只有在这样心理和外界平静的时候时,才会领略它其中的意义。
看完这部片的时候已是凌晨两点多了,但却丝毫没有睡意。脑海里定格在其中的几个画面,思想也随之僵化。麻木地抽了一口烟,任由烟雾在头脑里缠绕。
镜头一:在高田先生去石头村接李加民的私生子扬扬时,和主任说,他们村委会现在同意给李加民见他的私生子时,不是给你邱林面子,也不是给李加民面子,是给日本朋友面子。
镜头二:高田先生去监狱请求要拍犯人李加民演《千里走单骑》时,经过监狱领导层的研究讨论同意后,还组织了大量的人观看,并为此营造一种良好的表演气氛。
这两个细节无疑是中国人很好的真实写照,盲目的崇洋媚外,视一切外国人为朋友。试想想,假如高田先生不是外国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民,那么,和主任会轻易地同意给面子他而让他带李加民的私生子和他的生父见面吗?监狱会同意给他在监狱拍摄所谓的《千里走单骑》吗?答案的不得而知的。
高田先生的爱子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和尊重的,但在这理解和尊重的背后,似乎藏了点对中国人自己的残忍。
在看到这里时的感动之外,我心头有了一点悲哀。大家是否记得日本鬼子在二战时给我们带来的是战争的苦难,家破人亡,把我们折腾成什么样子了?还有那八国联军侵华,一次次毁灭性的灾难,一次次刻骨铭心的教训。什么时候都被我们抛之脑后了?
历史我们是不会忘记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不但没有记得历史,而且口口声声地称外国朋友,这是民族的悲哀。一个民族连自己的立场都不坚定了,那她还会有她吐气扬眉的一刻吗?我不敢想象。
2002年,还有人提议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改名为“中国南京国际和平中心”,这是何等的居心?虽然名字不能代表一切,但难道那1937年南京大屠杀遇难的同胞连一个属于自己的纪念馆都没有?那后人又该如何拜祭?
为什么一味地追求友好而淡化历史?我们是否也应该好好反思了?
镜头三:在同意扬扬与其生父相认后那举村齐欢的场面,一望无际开大吃会的场面。
中国人也未免太铺张浪费了吧,小至一个小小的石头村,只是多了个外国人帮忙人家父子相认算了,也不至于搞这样的庆祝排场吧?
看着张导演一次一次地不留余力地拍摄这个场面时,我的心里不是滋味。村里到处都是泥墙的瓦房子,真是有钱的话,何不改善改善自己生活条件,何必在此浪费?
看着张导演的这几次细节的拍摄,对他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为之兴叹。这些描写完全写出了中国人的实质,在感慨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改改了?
《千里走单骑》拍得很感动,但在感动之余我们是应该想点其他的东西了。
-全文完-
▷ 进入枫之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