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熊飞骏的杂文,觉得如嚼橄榄,久而弥香。很多话,可谓目光如炬,入木三分。他的《毛泽东的主要功绩》又说到了伟人毛泽东的身上。我觉得他的想法和我的有些相同:首先对西方的民主生活感兴趣,其次对官本位文化有感触,最后又回到毛泽东身上。
毛泽东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他的身上仿佛凝聚着一种巨大的历史能量和人格魅力。虽然有过文革那样的十年浩劫,可是人们还是一样的怀念他,对他崇敬有加。熊君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崇善静态和温良恭俭让的国度,可是毛泽东居然让一个内向的古国沸腾起来,使中国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人们的热情空前迸发,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西方的拿破伦,在法国革命的时候,面临新世纪向旧封建宣战的关头,也曾经使法国走向辉煌,他创造的奇迹也和毛泽东的相似,还有西特勒,是一个恶魔般的“恶之灵”,煽动了整个德国走向战争,人们战死沙场,为他效命,死了也觉得重于泰山。这类人身上有巨大的能量,用社会学家的话说,属于“卡斯马里”,意思是魅力非凡的非理性人物。
如果我们是学习历史的,好好的联系起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毛泽东主[xi]的一些思路。
有人说,毛泽东主[xi]连军帽都没有戴正过,就把敌人给打败了。他的头脑真是厉害无比。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他那个时代不相同,因此看问题很容易用新标准去看待,得出的结论也会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从能力角度说,能力的最高境界不是无中生有,有奇招绝技,而是做什么都好象理应如此,做最应该做的事。毛泽东的很多行为,好象也没有什么大奇之处,可是仿佛又是最应该做的,而且是只有那么做才对的。可以说,这已经是禅的境界。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会发动了文革那样不可思议的运动呢?
熊君说,人民怀念毛泽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使人民在贫困的年代里依然精神充足,活得有意义。在围绕这个问题发掘下去,就知道为什么毛泽东那么看重精神了。
毛泽东是劳苦大众出身,也真心的为劳苦大众,历史上的人奋斗的目标往往都是为了荣华富贵、封侯拜将,毛泽东似乎已经超越了这些东西,鄙视你,“粪土”之。他逆历史常规而行,刻意要为劳苦大众作主,反对资产阶级,恨一切害人虫,这些都能够激起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感情。
但是毛泽东对中国人的状态显然是失望的,他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做着相当的努力。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从文化上改造国民性。
毛泽东和周恩来,前者要文化革命,后者要改造人性,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古老的中国在步入现代化社会时,都有很多的毛病,所以需要改造之。
我们在看毛泽东时,很容易忽略了一个人,如果忽略了这个人,那么就难以理解毛泽东和他的文革。
这个人是谁呢?
鲁迅!!!
文革时期也经历了类似于焚书坑儒似的毁书运动,而且实行了汉字简化,一方面是利于书写,另一方面也是要摧毁旧文字中的一些封建内容。而这些书中唯独留下了鲁迅先生的书,为什么呢?
鲁迅先生是最正直的中国人,他对旧中国,又爱又恨,写下了大量的杂文进行批判。鲁迅先生深刻的揭露了我们国民的劣根性,而且对国民性“爱之深,责之也苛”,毫不留情的揭露。鲁迅的思想和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以说,毛泽东的终极追求不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当国家主[xi],而是在新国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文化上的革命,从精神上重新构建国民性。
“五四”运动是中国接受新文化的运动,对中国从旧入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五大旗手分别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恩来、毛泽东。有人觉得新文化运动终止了,其实一直在毛周身上延续下去。只是毛周不相信文人的笔可以成功,而借助于革命政权。
周恩来和毛泽东的不同之处在于,周不相信不依赖物质的精神改造会取得最终的成功,所以企图经过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来逐渐的改造人性。毛泽东则更主要是从精神上构建国民的性格。
且不去说这些努力的成功失败,遗憾的是,我觉得鲁迅先生要是活到文革时期,是他的大幸,还是大不幸呢?
用今天的眼光看,文革无论如何都是非人性的啊。
-全文完-
▷ 进入樱花渡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