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憋在心里已经很久了,苦于缺乏勇气,迟迟没有动笔。
适逢烟雨春日征文,想来网站中必将又是春色满园。作为会员,就有责任让烟雨青春永驻,于是借了几分酒胆,要在一片春光烂漫、生机蓬勃的赞歌声中说几句煞风景的话。
可能是我平时喜欢在故纸堆中留连,一眼望去,众多文学网站中只有“烟雨红尘”、“红袖添香”、“且听风吟”三个名字甚合我意。闲暇之余,便以“文学青年”自诩,在此三处悠悠荡荡。不几日,就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烟雨,其余两处仅作浏览。
烟雨最吸引我之处,在于她有着其他文学网站所难以比拟的广阔的交流空间和温馨的文学氛围。大家可以在任何一篇文章后面的评论栏里随心所欲的发表自己对人生、对文学、对具体的字句的看法和感受,说长论短,互相促进。文友们通过交流渐渐的熟悉,可以结交到许多朋友、前辈,甚至能够成为知己,彼此间产生深厚的友谊。于是便有了潇湘才女聚会、文友互赠著作的佳话。把友谊从虚拟带到现实,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实在是难能可贵。但退一步看,有些交流难免有一团和气之嫌。文章读后多说些客套话,突出优点,忽略缺点或是根本不谈缺点,象孔雀老大、冶心兄、轻轻走来等人“不留情面”的评论则少之又少。苦口方为良药、论短才能进步,希望大家能短长皆论,促使作者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烟雨另一个使我感到亲近之处在于编辑们能够兼容并蓄,广纳贤文,激励创作,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据我所知,烟雨的投稿量、用稿量和其他两处相比都是最高的,退稿量却是最低的。一些别的网站因为种种原因不敢发或是不愿发的文章,只要有可取之处,在此照发不误,因而吸引了大批的创作高手,产生了大批的优秀作品。象美丽的马蹄声、雪孩子的夏天等人的散文,张贤春、薄云暮雪、文若书诸君的杂文,孔雀老大、索心若简等人的古诗词,紫色菊、被春天流放诸君的现代诗放眼网络都可称之为精华。但就作品的整体质量而言,烟雨就显得有点良莠不齐了。少数文章或不知所云或组织混乱或字词浅俗(可能是本人欣赏水平有限),编辑出于鼓励的态度也都予以通过了,当然,文章的好坏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还是希望老编们能够把好审核关,该毙则毙,这样对烟雨、对作者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烟雨中的推荐、精华文章也是一个亮点。好文共赏之,既提高了作者的积极性,又提升了网站的形象。纵观烟雨精华,散文独占半壁江山,杂文、现代诗、其他类加起来也占的四成以上,而小说和古诗词可谓凤毛麟角,比例很不平衡。古诗词限于条件暂且不论,作为读者最喜欢的、最能直观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创作质量的滞后则毋庸置疑。而且散文精华中,倾向于内心情绪流露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虽然这也是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这类作品的文笔也都很优美,但文学毕竟是要反映现实的,读者也是希望读到更多反映现实的作品的,现实题材优秀作品的缺乏很难把烟雨的散文水平推向高峰。一味的沉迷于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很有可能把创作引入一个只追求文字美感、只注重文字技巧却忽略了现实需求的误区。关于这一点希望编辑们和烟雨的领导者能够及时引导,也希望文友们能够更多的关注生活,创作出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我相信我们是有这个能力的。
酒后絮絮叨叨废话说了一堆,虽然可能会引来一片非议,但我想,烟雨诸君皆是有文化之人,应该不会把我当作异类或是败类一脚踢开吧。
本文已被编辑[烟雨琳静]于2006-3-26 19:28:2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乘马班如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