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 颜。。。。。。”一首《圆圆曲》道尽了英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也泣诉了美人的无奈和悲哀之情。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宣告大明皇朝的灭亡,而于此同时,大明皇朝的主力部队吴三桂大军上书李自成表示忠心,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本应由此进入一个新时代,但却突遭变故,李自成刚愎自用不听右将军李岩的劝阻,强行抢占了陈圆圆吴三桂最心爱的女人。最终导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少数民族再一次占据了中原。而吴三桂也因自已的行为落下了一个千古骂名,成为中国历史潮流中的一个大汉奸。
吴三桂是否真有卖国之心呢?其实这的确是冤枉了他。作为大明皇朝的山海关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一直在抵抗满清的入侵,而且从他宁愿不战而降李自成就可以看出他的民族心还是很纯正的。但真正令人遗憾的是李自成过于自大没把拥有重兵占据战略之地的吴三桂放在眼里,反而作出了强占陈圆圆的举动,令吴三桂不得不胆怯,今日你能强占我女人,明日就能要我命,逼使吴三桂走上了令他饱受历史唾骂的判国之路。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除了恐遭杀身之祸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的“怒”。李自成强占他的女人,让吴三桂大为怒火,他宁愿李自成引军和他大干一场也不愿李自成去抢他的女人,战场上的失利而导致失去一切,这无可厚非,也证明了吴三桂尽力了,而以这样的方式去强占他的女人,对一个拥有重兵的统帅来说简值是最大的侮辱,何况在事前为了民族利益吴三桂甘愿为臣,却没想到满腔热诚竟换来了如此下场,怎么能让吴三桂不感到怒不可遏呢。
“怒”这一字非贬义也非褒义,从字典从查看得出“怒”是指生气、气愤的意思。一个人可以因受引伤害而生气、气愤,但就要看他如何去保持自已的理智,生气而不丧失理智就能使自已赢得转机,相反却能使自已因失去理智而走上死胡同。吴三桂这一“怒”却偏偏是丧失理智之怒。
大明皇朝灭亡后,天下有三个主要力量,李自成最强,满清其次,吴三桂最弱,但这也是在理论上相互比较而言。吴三桂多年抗清其军力本就非同小可,再加是满清一直有侵汉之心,从战略上说反而是吴三桂部占得先机。
崇祯帝缢死煤山,李自成夺取北京,多尔衮心有不甘想趁李自成立足未稳之际,争夺天下。如何入关却又是多尔衮一直颇为头痛的问题。突破由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即使能攻下,恐怕其伤亡不会很小,战力将所剩无几,又将如何再去面对李自成的大军呢?任由李自成坐稳,多尔衮又心不甘情不愿,如此良机一旦错过还会再有吗。
最后在洪承畴的建议下,清军改由西面的蓟州、密云之地入关,直扑北京,避开吴三桂直接和李自成一决雌雄。就在清军出征的第六天前,吴三桂因李自成强占陈圆圆而派密使向满清乞降,让多尔衮喜出望外而改变了主意,以吴三桂部为前锋,清军主力跟进,全军大军突破山海关,击溃了李自成大军,入主了中原,也使吴三桂永远背上了大汉奸的罪名。
如果说吴三桂“怒”而不丧失理智,那会有什么局面呢?满清入关以是箭在弦上、事在必行。
多尔衮如强攻山海关,定会受李自成的重视,不但率部增援也能送回陈圆圆,最坏的结局最多关破人亡而成为民族英雄,但这对多尔衮来说却大为不利,很有可能使满清元气丧失在山海关,因此多尔衮未被肯为。那么就只有接受洪承畴的建议,从蓟州、密云绕路而行。可以说又回到了楚汉争霸的历史重演中去, 楚汉相争到了僵持阶级,而在当时作为第三势力的齐王韩信就拥有了绝对性的影响,齐楚合力,汉必败,反之齐汉合力,楚必败,齐如两不相帮,则齐必胜。这对当时的吴三桂也同样适用,李、多决战,吴三桂两不相助,双方任何一方得胜也多为惨胜,必受不了战力完整的吴三桂部所重击,不但能报了仇,出了怨气,还能力挽狂澜于民族危难之中。
“冲冠一怒为红颜”本是男儿本色,坏就坏在吴三桂为此丧失了理智,在人生最关键时刻走错一步,终酿成大错,本可成就大业建立不朽功勋,却无奈落下一个千古骂名,真是令人惋惜不止。
-全文完-
▷ 进入何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