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农村行走,或是说在我们邻近几个乡镇行走,更或是说在我属的村庄行走,你总能稀两地看到在马路旁那用大砖垒起的小小住所。在这些小屋前你还可以窥到那嘴中衔着烟杆,或是满脸郁愁、头发斑白的老夫老妻,也或是丧了老伴的独身。他们一天到晚地做在屋前,不会有人来问寒问暖、送吃送穿。悲哉!
他们忙碌了大半辈子辛苦了大半辈子,到老该是享福的时候了,可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他们被儿妻捻出那原属于他们的家,他们辛苦创立支撑的家,独自艰辛的苟活着。天天与他们相伴的也只有那恒古的日月了,再勉强地说还有那“同是天涯苦命人”了。他们偶时会遇在一起,也会有一番畅聊,可他们的话题永远离不开他们的儿女。“哎!这没心肝的东西,早知道这样小时侯就应该给他掐死;想我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拉扯大,如今他这样对我,我真是晕了头;娶了媳妇看着媳妇的好,竟说我的不对,我可是你该说的;儿媳打我,他拦也不拦,真是白养了。”可恨!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他们的父母,他们太无情了。他们不是人,对,他们是禽兽。不!他们连禽兽也不如,禽兽亦有情。他们怎不想想他们的父母在他们成家立业前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他们眼睛瞎了吗?他们怎么就看不到他们父母那爬满皱纹的额,那斑白的头发,那弯下去的腰。他们才五十来岁,可他们的额、头发、腰怎么会变成那样?是他们真的老了吗?不,不是。你们该知道他们还不是为了你们的将来愁的太多,为你们以后更幸福而负重太多。可悲!他们为儿女所做的一切,他们的儿女却不能理解,更有甚者会说:“谁让他们生我,生我就应该养我。”哎!他们怎么就这么无情,要是这样真应该如他们父母所说“小时候就应该给他掐死”。可有谁能预知未来,知道他们长大后会这样。要知道,他们小时侯可都是那么可爱,惹人喜欢的,为人父母的有谁能舍得呢?那可是他们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娶了媳妇忘了爹娘,不都是这样的,那样的毕竟是少数,多数的儿妻还是挺孝顺的。有的儿子原来不怎么孝顺,可娶了媳妇后,被妻子管制的可孝顺多了,那真是可喜!
在我的脑海里长存着这么一个幸福故事。我不知道是从电视里看到的,还是从书上读到的,更或是听别人说的,更无从知道它是不是真的,但它无时无刻不在感召我孝敬父母。
那应该是刚解放不久的年代,人民大多还在苦水中挣扎,一个属工人阶级的家庭自然也脱离不了那苦水,就是在这“苦水”中荡起了那个故事。一对夫妻都四十来岁了仍无儿无女。他们目睹了其他有儿女家庭的艰辛,但同时也经受着无儿女的孤单、痛苦。这对夫妻大概经历几夜的辗转无眠,他们决定到孤儿院去领养。从此有两个陌生的孩子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两个孩子使他们的家庭负担变得很重,纵然这样,可他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夫妻俩日夜操劳,慢慢地把孩子养大,供他们上学。那两个孩子还算上进,都考上了大学。可两个要都上,他们父母一定负担不起。那两个孩子也挺孝顺,都互相推让。最后老大背井离乡,机会留给了小弟。五、六年以后他们都成功而归,富贵而归,最重要的是他们已有了妻小。他们父母从小就没有隐瞒他们的身世,可能也就因为这样,他们更爱他们的父母更孝顺他们的父母,妻子亦如此。他们把父母接进了城,儿孙满堂的幸福地生活起来,艰难的日子远去了。夫妻俩不再忙碌,开始变得清闲。可能以前太忙碌没时间生病,现在却被病魔缠上了。“病来如山倒”原来虽憔悴但还算健康的两夫妻,现在却躺在病床上,任病魔一点一点地销蚀生命。这俩夫妻很早就有个心愿:能站在九华山顶,看那壮丽的日出。可他们太“老”了始终未能如愿。日夜守在病床旁的弟俩,大概透晓他们父母的心。他们决定背上父母上九华山,完成父母的心愿。一个人要到山顶也够累的了,这要再背上一个人,那可想而知……可他们没有畏惧,也没有叫累,因为他们晓得这点苦相对与他们父母为他们付出的要渺小的多。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了山顶,照在了相亲相爱、相依相畏的他们身上。他们父母笑了,可这弟俩却显得很沉重。大概他们知道:美丽的日出下,他们的父母就要远去。是的,他们的父母就这样安详的去了,没有一点遗憾的去了。
想想上述故事,我就会热泪盈眶。那俩夫妻“好走了”。他们不是在路旁小屋里那张冰冷的床上死去,也不是在敬老院里冷床上死去,他们是在他们领养的两个儿子温暖的怀里长眠。
养子尚且如此孝顺,何况我们这些亲生儿女呢?
娶了媳妇别忘了爹娘:有了富贵别忘了爹娘。赡养父母,孝敬父母。
本文已被编辑[千叶红]于2006-3-21 22:45:4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语林高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