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6点不到人就醒了,让人吵醒的。楼下有家办丧事的吹拉弹唱把我从梦乡拉了出来。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碰上了。不错,为去世的亲人办丧是在情理之中,应该理解,也是一种传统习俗,是对故去亲人“孝”的一种表现。但如此办丧,却让我想到了“做戏”一词,一出做给活人看的戏。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需要也有必要永远地传承下去。但正所谓“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应该更多的在亲人在世时,让亲人能够感受在身,感怀在心。倘若“亲待”时不尽心尽力,却在其离世以后花大把的钱在葬礼上,又有何用呢?遗憾已然造成。更何况依上述做法,亲人是入土为安了,周遭的邻居可都“不安”了。一大早被人吵醒,虽然是情有可原,还是难免心里窝火,仍是有几分怨气的,又何苦让自己的亲人离开时也要承载他人的怨气呢?
不过现代人在亲人后事上如此“尽孝”有很多也是不得不为之。中国的古老观念——厚葬最能表达对故去之人的尊重和爱戴,也是给予其的最大荣耀。古时君主对以身殉国,战死沙场的将士予以厚葬就是很好的例子。究其根源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大都相信死后的世界是存在而且有等级的,葬礼的隆重可以显示死者生前的功绩进而提升已故者在那里的地位。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已经很少有人相信了,它们更多的属于一种宗教观念。但人们对于丧事的办理——却依然不改初衷。原因就在于世俗的眼与口,虽然人的观念可以因为科学而改变,可延续了几千年的习俗非一朝一夕可以更改的。所以为了不至于成为“不孝之人”,也为了尽这最后一孝,就要花去很多的钱,向单位请很长的假,再劳心劳力的忙碌好几天。而且虽然葬礼俗称为“一喜”——“红白喜事”的“白喜事”,但毕竟是一件伤心的事,活着的人需要平复伤痛的宁静空间,而离去的人也同样更需要享有安静。虽然忙碌是治疗伤痛的良药,但缅怀亲人总是更需要私人空间的。这原本就属于家事,最多也就是一个家族的事情,事实上却反而成了一种社会行为了。
“孝”是一种情感表现,过于复杂就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了。不管是在亲人身前还是身后,“孝”最重要在于用心,而非物质的表演。
-全文完-
▷ 进入蓝色仙人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