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一位同志说,有次他随团去西方某国某市考察,惊奇地发现该市的土地利用规划竟然是50年前编制的,现在依然被遵守执行。笔者听后也很惊诧。
观之国内,对规划的重视程度并不低于任何一国——许多规划被写入法律作为依法、科学管理的前提、依据,凡发展必谈规划;可民众化的语言却很能说明规划的实际意义,典型的如——“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规划不如计划,计划不如变化,变化不如领导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落差呢?原因很多,但其中很根本的一个原因是规划自身先天不足——不切实际,难以落实。
规划会出现先天不足,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规划编制缺少资金保障。从编制规划到执行规划,科学的资金分配应是编制规划费用占绝大头、执行规划费用微乎其微。实际是怎样的,参加过规划编制或执行的人可能都知道,我们的规划执行成本很大(因为常常调整),而编制规划的资金投入是如何的艰难。
二是规划编制缺少人才支持。规划的重要性表明,规划不是孩子画画,它需要众多专业人才来共绘蓝图。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临时抽调一些人员(业务能手被抽人单位往往不派出),集中办公一段时间,“规划”便编制出来了。
三是规划编制缺少广泛参与。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说,规划一旦制定,县、乡镇至少10年内的一切土地利用行为就必须跟着走,所以乡镇政府、计划、城建、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是很有必要积极参与规划编制的。可在实际工作中,整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好似土地管理部门一家的业务事,那些部门只是作为成员单位象征性地参加一些会议。至于召开听证会,在现时的中国,只是个形式。听证时谁认真对待那可以装几车的图纸、文本,请来的专家也只是就图审图、就表审表,最后大多都是讲一些原则性的话,规划便算通过了。
仅此三点,编制出来的规划还有存在并被执行的价值吗?执行它,无异于听从一个盲人指挥交通。
揭摆了问题,也就谈一下解决问题的建议:
1、将规划编制所须费用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全力支撑。
2、专设规划局(更完全意义上的规划局,除去此局外任何部门不编制、管理规划),隶属国、省管理,专业人才、设备充斥其中,统一编制总体规划和各业规划。这样编制出来的规划才可能够科学、易执行、不打架。
笔者希望,若干年后,有国家来我国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而他们看到的挂在墙上并仍在执行着的规划,是我们100年前编制的。
你是首长?你重视规划?那就用行动证明!
-全文完-
▷ 进入九哥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