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并不是一个慈祥的母亲。她的严厉使我从小就成熟于同龄人,尽管这是以心灵的摧残换来的。这也许就是作为一个痴情的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病吧。如果今生我不从事教育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理解母亲。如今我秉承她老人家的遗愿,痴情地躬耕于杏坛。就是为了还母亲当年那份未了的心愿。这是我从垂死病中的母亲闻听我和妹妹在讲台上的出色表现时流露出的欣慰表情感觉到的(当时的母亲因病已经失语)。爸爸当年老泪纵横地以我和妹妹在讲坛的出色表现告慰病危的母亲,失语的母亲用手比划着,那意思是说这些表现都象她。我当时根本无法了解母亲那时的心情。时届不惑之年,方才真正理解当年母亲对我的爱。
活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而今生活在残酷现实中的我,要是没有母亲当年那“最后的表情”支持,几乎要丧失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痴情。把本能的爱升华为理念,谈何容易。自视颇高的我,当年还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母亲的亲生儿子。何况众多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所以多年来我都在寻找让学生理解理念情感的途径。母子亲情尚不能让孩子认同母亲的理念情感,理念的情感又有多大的现实意义?会不会一厢情愿地好心劳而无功呢?功名利禄身外之物,误人子弟却是无法改正的错误。从教十五年来,我一直在受着这种情感的煎熬。深远怕自己亵渎教师这神圣的职业,辜负了母亲那最后的期望。
我对教育的痴情来源于我的血管里流着母亲的血。父亲教会了我做学问,母亲教会了我干事业。尽管如今他们这份痴情已不被人们理解,可至少还有他们的儿子来继承他们的衣钵。不同的是我在力求将他们的精神转化为一种时代理念。塑造一个传播人类文明的播火者的形象。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中华民族最后一批“傻子”。作一个文明时代的最后一个殉道者。黄河虽然已不再川流不息了,可龙的文化是与日月同辉的。
妈妈,儿子将以毕生的精力诠释您当年对教育事业的痴情,您老如若泉下有知,保佑儿子完成此夙愿。保佑您的孙女能继承先辈的事业,将咱们的家学发扬光大。
黑暗中的光明是脆弱,可为了炎黄子孙的明天,请您给儿子挑战黑暗的勇气。我愿作新时代普罗米修斯,不求功成名就,只求把那种不屈的精神传给后人。让世人知道,在我这个句号之前中华文明这篇文章仍然是以不屈为主题的。
本文已被编辑[古草]于2006-3-11 15:42:0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