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
1956年,我和姨妹子,一个从农村到城市,一个从城市到农村,为了各自的生活,背向而行。至今,整整50年了。回想起来,宛约昨天的事。为了纪念,我不写自己,特为她写一篇文章。
那年,党和政府动员大中城市的青年学生支援边区建设,叫做‘支边’,这就是新中国的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当时,她到街道办事处报了名。妈妈和哥哥都不同意,说一个不到17岁的女孩子,怎么行啊!街道干部也不强制,说只要她自愿就同意。由于她态度坚决,家里没有办法,街道干部则乐观其成。
那年春节刚过,元宵未到,‘支边’青年就启程离开长沙。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些衣服、被褥,哥哥在棉絮上用墨笔写上‘焦淑成’三个字,深怕别人拿错了。
离开长沙时,欢送的场面十分热烈。她们200多男女青年,戴着大红花,唱着:“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高兴得头上还冒热气哩。不知怎的,车子启动了,她看到妈妈、哥哥都在哭泣时,她的眼泪也流了出来。这是她根本没有心理准备的事,为不让妈妈和哥哥难过,她扭过头,再不去望她们。
车子颠颠簸簸走了两天,才到湘桂边境的苗族自治县城。
次日,工作人员告诉大家,要动身去南山了。据说,红军长征时,王震看到那广阔的南山草原说:“革命胜利后,我要到这里办牧场。”
她们听说到南山去搞建设,又高兴起来。可是,车子去不了,要走路。她想,走路有什么要紧呢。
她们的行李,有的背着,有的挑着,就上路进山了。那弯弯的山路望不到尽头,越走越陡。走着走着,喘气了,流汗了,体力也不支了。她们女孩子走不动了,只好把行李交男知青挑着,空手跟在后面爬。只到这时,她才知这山区走路的艰难!
到南山80多公里山路,她们总总走了三天!她想起这三天艰难山路,不就是人生艰难路吗!她又想起当年红军爬山,还要打仗,那是多么艰苦呀!
到了南山,她们个个脚上起了水泡,走路一痂一跛的。男青年的肩也红肿起来。但一看到南山的美丽,那些伤痛好像减轻了,精神顿时振奋起来。
那一望无垠的草原,馒头状的山包,此起彼伏。时值初春,阳光普照也不见暖意,北风吹来,依然寒气逼人。仰望蓝天,偶有几朵白云轻轻飘过。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她们住下来,就搞种植,因为不在行,种的还不够大家吃。大米还得靠男知青下山去挑上山。这种状况是她在城里根本没有想过的事。
她们住的是用竹片、茅草做的屋。有天夜里,下起雨来,屋漏了,有的就撑着伞坐着等天明。她的被子打湿了,‘焦淑成’三个墨笔字将棉絮染成一团黑。她哥哥的好心落成这样,也是她没预料到的哩!
半年之后,党和政府实事求是,决定开发南山暂缓执行。为了爱护知青,将她们接下南山,另行安置。这样,有的返回到长沙,有的在县内各个部门工作。她选择了继续在城步的生活之路。于是,她落户苗乡,一幌就是五十年!
啊,五十年!有好多好多要纪念的事,这是最值得纪念的!
-全文完-
▷ 进入休闲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