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拣得一枚麻钱,一面只有两个不认识的文字,好象是篆体字,另外一面则没有字。币身附有绿色的铜锈,觉得很是希奇古怪,就顺手装在口袋里。闲暇的时候拿出来仔细琢磨了好久,虽然明明知道是古时候的钱,就是不清楚具体的时间和名称。该古钱外圆内方,直径23毫米,里面是7毫米大小的方孔。
它到底是什么时候的钱币呢?我询问了好几个同事,可没有人能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时候的钱币。有人建议到网上查一查。
可怎么查呢?
只能从古币上的篆体字查起,可电脑上是打不出篆体字的呀。没办法,只好从最原始的地方做起:查阅有关古钱币的文章。
这一招还真灵验,终于我找到了关于这个古钱币的文字。根据资料介绍,我才第一次知道了它的名称:货泉,是王莽时期的货币。货字在左,泉字在右,异常清晰。
据资料介绍,王莽篡位后共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天凤元年(公元14年)废“宝货”制大小诸币,开始铸货泉、货布二种钱币。货泉直径一般为2·2—2·4厘米,重约2·8—3·6克;多有内外廓,“货泉”二字作悬针篆,工整纤秀,最大的特点是“泉”字中竖笔中间断开;初期铸币坚挺精致,厚重者达5克以上;中期后因滥铸、私铸而日渐轻小粗劣,最轻者仅1克左右。
货泉自天凤元年至新莽灭亡(公元23年),铸行10年,在王莽钱中属铸量较多者,版式纷繁,变化多端。
东汉光武帝刘秀相信迷信,“货泉”篆体折开四字为“白水真人”;而刘秀起兵于南阳的白水乡。因此刘秀光复汉室后,将王莽各钱尽废,唯独保留“货泉”,继续铸用达16年之久。
尽管王莽推行的四次货币改革都以失败告终,但不得不提的是王莽的制币工艺与货币形制促进了铸钱水平的提高,在中国的货币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钱币上的字体篆法纤细秀丽,刚中有柔,后人称许其“起笔圆如垂露,收笔尖如悬针”,堪与清末的机制钱相媲美。
搞清楚了古币的真实身份,真的下了一番苦心,虽然还不知道其价值几何,可也学到了不少诸如王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等历史知识,值得。
-全文完-
▷ 进入古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