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必然存在着争鸣,凡没有争鸣的地方,也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类。
这话听上去似乎有些别扭,但细思一下却又千真万确。历史书上说,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制造并使用劳动工具。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觉得任何一个结论都不能概括全部。因为这种比较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从另一角度来看,是人的思想比其它动物的要复杂些。于是,除了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生活的表象之外,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跌荡起伏。换言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更多的人却只能在别人的思想支配之下不得不失去自我。
“自相矛盾”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晓,即使不知那故事的来历,也还是知道“矛盾”这个词意味着什么。既然万事万物都有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史学家就把历史上的诸多矛盾记录下来放在今人的面前。这还只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由此也可能想象出,在没有文字之前,这类矛盾就已经存在着了。
远的姑且不论,仅有文字记载以来,也足够我们探讨的了。因为有矛盾,难免有争鸣。于是历史也就在这种争鸣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着。有时是大争鸣,像春秋战国这一动荡的时期。由于政治的不稳定,个性的人也就在那种大的环境之中各抒己见,也就有了诸子百家。很难说谁得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他们或因立场的不同,或因见解的差异各自传播着自己的思想。有的存在着利益纷争,有的并无利益可言。特别是后者,更是纯粹地体现出人的意志,那种不带功名利禄的思想也就尤其值得敬佩。
不少人会记得墨子和公输班争执的那套有名的言论,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同,也就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的争论为后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有人说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但后人在谈儒家的时候却更多提到孔子和孟子。因为,荀子已经到了战国的末期,他的思想已经不是纯粹的孔孟时期的儒家思想,有些博采众家之长的意味了。不然,很难想象出,一个纯粹的儒学大师,会教出李斯、韩非这样纯法家的学生来。
我一直认为,除了战国,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因为哲学是必须在论辩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大一统的思想绝对不能被称作哲学。以国外而论,不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康德、叔本华,他们的哲学思想都是在争鸣中逐步完善的。
争鸣,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未必一定是社会安定,而是建立在良好的学术气氛的基础上。由于时代及各种因素的局限,没有哪个人的思想是绝对完善的。王充是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却又认为人的贵贱寿夭、国家的治乱安危,都受“时数”的支配。最典型的莫过于南朝齐梁间的范缜,他初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和因果报应的言论,又在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后,于天监六年(公元507年)辩难王公朝贵及僧正六十余人,终不为屈。我倒是有点羡慕范缜了,不是因为他的思想,而是它遇到了一个可以让他争鸣的好时代。我也知道梁武帝不是一个好皇帝,可又不得不佩服他能容得下范缜这样的人存在,是他思想上的宽容让我们看到了一千五百年前的人留下来的《神灭论》。如果没有那场大辩论,范缜大可以享高官厚禄,可他选择了自己认为的真理,而且,他遇到了允许各类真理生存的土壤。
学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都明白,文学史上的争鸣有过几次,谁也很难说服谁。毕竟,只要有市场,它就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哪一种观点是绝对正确的。文学的价值要通过读者来体现。戏剧盛行的年代,才会产生莎士比亚和关汉卿。如果写出来的东西没人欣赏,它自己就会慢慢走向式微。为什么文学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代表体裁?决定它的不是某个人,而是这个时代的读者群。不要以为自己的作品高雅的无可比拟,没准就像南北朝时的四六文,徒有其表呢!
事实上,只要有人类,自然会有争鸣。从某个角度来说,争鸣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完全没有争鸣的时代无一不是悲哀的。试想,人的思想会有完全一致的时候吗?当然不会,既然不会而又不存在争鸣,不是一部分人的独裁,就是人人都成了随风草,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我。这种表面上的大一统潜藏着的是更大的危机。
当然,这种争鸣必须维持在争鸣本身,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则又沦为无耻之徒。譬如,不是以理服人而是跳起脚来骂娘,或采用人身攻击等卑劣的手段,这是对争鸣一词的歪曲和亵渎。连鲁迅这样的讽刺大师都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我们在读他的文章的时候,那种尖利的锋芒是从绵里露出来的,而不是用一些不实之词进行诬蔑换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凡争鸣,必遭忌,也就未免有些悲壮在里面。如果怕承担风险就不再争竞了的话,人便成了麻木的人,社会也便成了植物人的社会。没有人希望这样,却又有很多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这样做着。这样的社会便是不正常的,是泯灭了天理与人欲的,更深一层说就是对人性的摧残。争鸣不是有意进行的,而是因观点的分歧在不经意间完成的。有时看上去大张旗鼓地争论,也只是集中表现观点的一个过程。理不辩不通,话不说不明,只有在争鸣中说出来,才能在实践中任由人来评判。没有哪种观点会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也没有哪种观点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如果真是那样子的话,一定是社会的反常,而不是人们的真心表露。
网络给了我们一个各抒己见的自由平台,每个人都会在这个舞台上竞相表演,这种自由的氛围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不同的观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舍之”。我这里所说的善与不善仅指观点上的,那些只靠漫骂和人身攻击彰显自己的辉煌和伟业的,就又不在此列了。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善意地表露自己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经过时代的检验是错误的,也是可歌的,毕竟,它给人们开阔了思路。如果完全没有或失去了立场,那才叫可悲呢!正基于此,我又编了这首难听的歌,送给那些善意地争鸣过以及正在争鸣着和将来还会争鸣的人,他们是人类真正的壮士。
-全文完-
▷ 进入薄云残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