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湖州市之东,与江苏省吴江县交界处,有一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环境秀美,早在明清时代就是闻名华夏的江南水乡名镇,现时已被开发为旅游胜地的古镇南浔。1991年,南浔名列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之首。
南浔建镇已有745年历史,明万历年至清代中叶,蚕丝业和手工业、缫丝业的兴,起及商业的发展,曾为南浔营造出了一个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镇上的巨富豪绅,几乎都靠经营蚕丝业发迹,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只金黄狗”。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浔是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
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崇文重教,仅仅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41名、京官56名、州县官57名。近、现代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80多名。南浔还有保存完整号称“江南第一古民宅”的张石铭旧宅;有民国奇人张静江故居;有湖州市首家丝商建立的公所——丝业会馆;有江南至今罕见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有记载着动人传说的“南浔三古桥”——通津桥、洪济桥、广惠桥。
在湖州工作的同学多次邀请我到南浔看看,她一提南浔,总是涛涛不绝地夸赞:南浔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园林众多的古镇,自南宋至清代,镇上大小园林约有30来处,如此一小镇集有这多园林,真是非常罕见的,江南也怕仅此一处。至今幸存古建园所有嘉业堂藏书楼、刘氏小莲庄、陈氏颖园、张氏适园、明代百间楼等名胜古迹,风貌奇特,移步换景,别有情致,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南浔的美,非一般江南水乡的外秀美,而更具有内含之美,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天性偏爱水乡风情的我,总怀着对南浔的向往。苦于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如愿,只好把这份念念不忘的向往暂时收藏在心底。机会终于来了,当我们齐心协力提前完成了工作计划,上级奖励业绩精英们,特地组织了一次活动——参观古镇南浔。
早春的清晨,虽然还是有点寒意,但我并不觉得,心绪早牵到南浔去了。
江南三月,春暖树醒,草长莺飞。此时,雨后略带点朦胧的南浔,另又多了一份闲适的恬静柔美。南浔虽说是江南的水乡古镇,但它与其它古镇相比,确有它的不同,那便是这里少有老屋长廊,石桥深巷。南浔吸引人的亮点在于与众不同的江南名园,而且这些园子多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南名园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似南浔闪烁着人文历史的辉光最灿烂的明珠。
嘉业藏书楼,说是书楼,其实是一处江南小型园林,园子里莲池、假山、凉亭处处流露出江南园林的小巧与别致。其主体建筑是一座西式回廊式的藏书楼。这座藏书楼乃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是清代的秀才刘承干在1920年到1924年修建的,其藏书最多时曾达到60万卷。现在是浙江省图书馆的古籍书库。
毗邻嘉业藏书楼的是小莲庄。小莲庄景致与其他的江南园林相仿,有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莲花池。显得较有特色的是园子西边的古树长廊,由数十棵古香樟树组成。小莲庄的主人仰慕赵孟兆页的莲花庄因而名之为“小莲庄”。外园那10亩荷花池边,有逶迤的中式长廊和尖顶的西式小姐绣楼,中西建筑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陈氏颖园和张氏适园虽然有名,大多数游客也是冲着它们而来。然而,给我影响最深的却是依河而建,蜿蜒连绵,粉墙黛瓦,桨声舟影,古朴天成的古民居百间楼,它将明末清初民宅建筑的后遗风韵与江南水乡的人情风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规范模之大,气势之宏,是我所见的江南水乡沿河民居建筑楼群之首,也是我所见过的古民居中,唯有的沿河建有雨棚,连成一片,都有圆形的门洞,各楼之间筑起一道道封火山墙。这重影叠韵形成独特的韵律节奏感,在我心灵上回荡。
百间楼一带现在仍然是居民集中的住宅区,没有机器的轰鸣声,没有汽车喇叭声,四周都静静的,只见圆形门洞下有人来来往往,偶尔有一辆助动车从百间楼的廊下驶过,也将油门调得小小的,声音轻轻的,轮子缓缓的,就是在河边廊下交谈的老人们说话的声音也是轻轻的,柔柔的,就怕会打破宁静一样小心奕奕的。
据资料介绍说这些建筑是明清时期的遗物,但是我怎么看也不像有如此之久的历史。我问正在交谈的老人们,他们微笑着告诉我,他们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年代的,反正是有些年代,历史不短了。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原来这里的建筑群规模比现在大数倍,结构也更加完美。在抗日战争时期,湖州一带曾经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蹂躏,因为当年有两个日本兵在附近失踪,百间楼的建筑被日本侵略军烧毁了一大半。细心浏览,不难发现河的两边建筑风格不同,原来这样静谧的环境中曾经上演过如此残暴的历史一幕,原来美好的回味瞬间即逝,心里忽然杂交了难以磨灭的愤懑。
后托同学多方打听,查阅资料,才知道这个百间楼最初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以及家仆所建的居室,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名“百间楼”,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湖州特殊的水乡地理环境,在外观上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魅力。
除此,南浔也是可以看到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千年的古桥,百年的老屋。不同的,那是在我充分领略它传统的同时,还品味到了旧时代的时尚——20世纪初叶的摩登。这里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近代史上最大的丝商群体。南浔人不但富庶,而且多到西方求学经商,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所以镇上宅第的宏伟规模和中西合璧的风格都是江南其他古镇所缺少的。
南浔留在我印象中,除了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百间楼,还有苍凉沉郁的洪济桥、广惠桥和通津桥,还有曾经居住在古居、行走在街道上的人。如曾获孙中山先生手书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的张静江故居,“四象”之一张氏长孙张石铭的中西一体的旧宅,以及清朝名相刘镛第三子梯青所建、曾承载过清初第一大文字狱——庄氏史案的刘氏梯号……都有历史记载,翻阅的印迹,有让思绪遐想的空间。
烟花三月的南浔啊,你已经铭烙在我的心上。
-全文完-
▷ 进入峻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