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字已经过目好久了,可它却像牛皮癣一样顽固地赖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肯离去,并时时躁动着膨胀着,作扰我。
这个数字是刊在某省报上的,说该省“户均家庭财产”拥有16小数点某某万元人民币。撰文者的口气来得十分欣慰甚而至于还有点儿沾沾自喜;可我却怎么也“喜”不起来,倒觉得不是滋味儿,也不得不“悠着点儿”。
学文的我一再琢磨:“户均”就是“户平均数”的简称吧?我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平均数”是可以代表一定水平的。比如,在百分制下学生的“平均”成绩,因为它有个上限100分;最高和最低就是一百倍的差距;而在社会财富没有上限的当今社会里,财富方面的“平均”数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硬要说出意义来的话,那就是会让“平均”数下的大多数人感到差距之巨从而感到悲哀感到社会的不公平从而很可能添乱于社会。比如,说大一点,好多国际问题专家(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都认为世界上产生恐怖主义固然有宗教的民族的地区的诸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恐怕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与国之间的、人群与人群之间的贫富悬殊……
啊,扯远了,书归正传,还是说“户平均”。这个“户均”最少能够说明两个情况:一是社会财富总量增加了,这是胀眼的;二是社会财富的占有太不“均”了,这又未尝不胀眼?
有个网友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个‘户平均’如果在毛泽东时代实现的话就太值得吹吹啰!现在,啧啧……”
另一个网友感慨道:“也倒是,我住的那个社区几百户人家中恐怕就没有一户达到了这个‘户平均’的,更不要说边远的山区了。”
再一个茶友说:“我去一个地方打工,有三个老板合伙买了二百多亩地来修了有亭台楼阁舞榭歌台的住宅,叫我去给每个景点题名,像大观园修好了贾政叫贾宝玉题名一样。我说,这要我当作家的老师才行,不过你得给穷秀才作家买机票。你说,他们三个人的财富该是‘平均数’以下的弱势群体的人的‘数’(如果还有‘数’的话)的多少倍呢?他们该是占有了平均数下的多少人的多少‘数’呢?”……
那么,笔者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呢:看起来我们的社会财富总量是增加了;但是,现状是极少数人占有了这总量的绝大多数;因而,在一般情况下,社会财富方面的“平均”中并没有几多“平均”。
“户平均”再高又有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呢?请不要忘了我们的改革设计大师的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是“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个中与“先”字儿相反相成的内涵才是它的真谛啊!
所以,有些“平均数”是非常愚弄人的,只是胀眼而已。尤如愚人节里的话,是信不得的。嘻嘻……
窃以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没有背景的;因此,我们看事物也就不能只看表面,还得看看背景啊!你说是吗——有机会看到此文的网友们。
-全文完-
▷ 进入曾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