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安妮和不喜欢安妮的人也许同样多,可是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直喜欢她的文字,安妮说她的文字是写给有相同心灵的人看,是写在水中的不断消失的幻影。
我至今一直都在收藏着她每出版的一本书。现在她的《莲花》出版,给我带来的,又是一种淡淡的惊喜。
我对她没有崇拜的眼神,有的只是,我看懂了她的文字,却写不出来,当然也不希望写出来,因为文字写到她那么的繁华脱尽,苍凉毕现的时候,我想我的头发会白了。
开始看她的文字的时候,很认同她的文字有毒的说法,阴郁,缠结着重重阴敛的情结。心情低沉的人看了会自杀。现在再阅读的时候,发觉安妮的文字,原来却是现代城市里,那些在生活中最真实的渴望和隐藏的阴桀的展示,它是敞开的我们心灵的深处最真实的一扇门。已经完全逸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局限,开拓了现代主义的意境,洗尽铅华,不事浓妆艳抹,却尽得风流。
有人说,现代城市人的真实心态是一项空白,而安妮是第一个成功的写出真实的城市人尤其是边缘人心态的人,如此深刻却是如此的破碎和悲凉。一直以来,正统的文字,诸如革命文学之类、还有一些城市文学之类,总有做作之感,可是安妮却真实的写出了城市生活里的一个群。她的文字有如禅宗般直指人心,灵性自灵魂中发散而出。因为她是一朵怒放的伤花,是用心在写字的人,所以生活在她的笔下,散发出绝望冷酷的清香,宛如午夜的百合,一次次寂寞的凋谢后,依然继续着温暖和幸福的渴望。
安妮,读这个女子漂泊的旅程和漂泊旅程中的心情,同样属于都市丛林,也曾经害怕时光的流失。在都市荒凉冷漠的石头森林里,漂泊无根的一群人中,安妮宝贝是个梦醒的绝望歌者。她用她不太健康略显沙哑的声部倾诉出了心灵深处的都市情节。她的文字不追求情节的复杂,不追求精致的构思,却努力写出自己个人的情绪流动和心理的变化。仿佛是靠激情,靠才气信笔去写,也许会有些松散,有些粗糙和随意,但能真诚地表达出现代人的心理困惑与无力的挣扎。文字如行云流水,淋漓酣畅,笔随意到。虽然满纸阴霾,有着病态的颓靡和绮丽,每个文字都闪烁着消逝的寂寞,但她的思想无限流动,智慧的语言,即便星光一瞬,也仍能使人感觉到这世间真情流转。这种极端情绪表达之后感悟到生活的真诚和可贵的反差,的确只有现代主义的微妙感受和写作方法才能达到如此的效果。
生活长了,就会感觉到某种失望,觉得人都是如此的千篇一律,直接的、伪装的,都是一个套子里的嘴脸。可是安妮却有着一种真诚,她使我想起几米的一句话:我是幼稚的儿童寄宿在中年人的躯体内。安妮无疑有儿童一样的目光,在光怪陆离的都市里奋力保持内心的声音和那一点本真。她的身上有很多天才的特征,当然也有天才所具备的一些脆弱和疏忽。读她的文字,仿佛在读着一个我们曾经挣扎和奋力抗争寂寞的真实的自己,只是我们大多在岁月的风尘中淹没了。
曾经想找一句话表达对安妮的感觉,可是她的文字好象是一个整体,是年轻桀骜的岁月中最真实的心灵,不官怎么说都好象是不完整的。佩服她表达微妙情绪的本领,有的论者把她当做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我觉得也不为过。作为小资的代言人,她身上有自私、自恋、自爱的特征,小资有做作的地方,可是小资很少爱管别人闲事,很少去无聊的干涉别人。
感情是安妮的主题,以至于在感情上,使她到了厌倦平庸的程度。安妮的笔下主人公,有“潮湿的内心”、“阴影”、内敛而寻找着出口,安妮心里的那个人一直没有出现,那个可以甘心的跟他走的人却好象一直迟到。出现的只是地铁站上那个神情冷漠、表情骄傲却独来独往的人,或者就是梦里的那个有压抑的表情,但是脸上却有一种莫名的自信和骄傲的人。很多人不喜欢她对性随便和不看重的表情,我也很纳闷。可是有一次我恍然大悟:安妮还没有结婚,而且正当芳龄,她对感情有渴望,可是却不滥索。所以她说:“柏拉图是一场华丽的自慰”。怀念父亲,有浓郁的恋父情结。小时候她的父亲很爱她,可是却不知道怎么逗她高兴,只是很拘谨和客气的待她,使她很渴望亲人无拘的抚慰,加上年轻尴尬的时段,桀骜的安妮被迫踏上了一条离家出走的路,随后就流离失所,漂泊不定。读着她的文字,仿佛在读着纸张后面迷糊的泪光。感情的失望和渴望,都可以让人从对精神的苛求中漠视身体,当然,我觉得这已经是一种灵肉分离的状态了。
她笔下没有政治理想人物,政治中的勾心斗角不符合她的标准,“这个世界不符合她的梦想”,这是他笔下主任公会出现的特点。写的全是挣扎和生活在残酷现实里的人物,有阴影,有伤口。很多人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或许一直在观察和洞悉别人的内心,按照世俗是非的标准小心翼翼地生活,可是没有自我,也很少脱去面具,还自己一个真实。安妮却写出了一种心灵的真实,却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疑问,真实的纯洁的生活在红尘中,我们可以摆脱世俗的是是非非吗?听从内心真诚而善良的声音,可以就活得好吗?世界好象仍然只接受虚假。
她写堕落的女子,偶尔也写妓女,可是这些人有相同的特点,就是爱而不可得,或者渴望爱,“没有爱,原来一切是如此的冰冷和寂寞”,这种爱包含爱情和亲情。很多人童年的时候就有亲情缺陷,所以长大后在世界里悲伤失落,寻找迷失,世界在人魔中折磨着他们的心灵。用佛罗依德的心理学去了解她的人物,或许是可以对号入座的。
感情和被迫结婚是不同的。我们想要的婚姻,却也可能是一把埋葬真实的沙土。有一句话说:十八岁以前没有经历过初恋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似乎理想化了点,道理却很真实。最直接的感觉,飞蛾扑火般纯粹的情感,往往不在婚姻。婚姻有时是一种因疲惫而想有所依靠的归宿。看起来好象是一个完整的窝:有物质、义务、权利,还有情感——可情感在其中究竟占有多大的份量呢?有人因相亲而结婚,有人通过征婚而结婚,仓促地,为了完成人生的使命。人性里的悸动与真情,在婚姻冠冕堂皇的光辉下黯淡无光。于是,感情的行事往往变为叛逆、漂泊,或者放纵。可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感情呢?是没有形式却有内容的爱情,还是没有内容却有形式的婚姻。在光明的威风凛凛的现实里,最真的情感只能被视为孤独,永远被排斥。而安妮宝贝世界里,就全是这些“孤独”的美丽。
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安妮宝贝是一个异数,包括开始关注她的作家,和开始疏远她的网络。这么说好像有些两极分化,但作家注定要和寂寞相依为命,而网络必须要以繁华来歌舞升平。面对一个深居简出,只知道写字的女子,网络曾经为她敞开了一扇大门,而她只是路过,一如既往的不惊不乍,自己走自己的路。
安妮宝贝是朵自恋的水仙,自恋的人也许会自私但必定更懂得自爱,自爱的人也是我喜欢的。很多地方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有些段落仿佛要从整篇文章中脱逃。有时作者选择文字,有时文字选择作者。有些激烈而极端的感情是冷静的手法和文字所无法控制的。有时深入骨髓让人浑身冰冷,有时直抵灵魂让人恐惧颤抖,但读完后并不感觉真的颓废,“温暖,要付出巨大的寒冷才能感受到”,这和“悲伤比起欢乐更容易接受”一样绝望,她一直都在寻找温暖的线索。所谓本质是什么,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痕迹,在生活中寻找灵魂的出口,这是危险的探索,沉沦于黑暗是常有的事,半途而退的妥协更是司空见惯。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世界中,不安全感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痛苦让我们懂得生存的价值,如果光明让我们的灵魂沉默,那么我们选择黑暗。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入佛界易,入魔界难”,所以经历过黑暗后的灵魂才会更加纯洁。可以说安妮是盛开在污泥中的一朵莲花,本质是一个纯真的人,有着不安的灵魂。安妮总是喜欢旅行,可是我知道,旅行只是她的装饰品,装饰她的悲伤,装饰她的梦想和寂寞。她的文字中强烈的渴望爱。我相信爱才是永恒的主题,没有爱生死与人何干?安妮如此的冷艳,文字如此的清冷孤独,但还是喜欢一遍一遍的看,不厌不倦。
淡淡的惆怅。感伤的情调。永远的远方。长发飘飘的白衣女孩。石头森林里荒漠的都市之旅。风中隐约传来渺茫的歌声,甜美或忧伤。然抚慰着旅人断肠的心思,温暖了流落都市的灵魂。
我爱安妮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是一个平淡的人。她一直坚持说:“自己是个低调的人”,实际上也从来不张扬。她的文字是“写给相通的灵魂看”。她写文字,纯粹是我手写我心,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不是在追逐名利。她不需要别人的吹捧、奉承。只需要了解她文字的人互相明白,并且安静地看她所写的文章就可以了。是这样一个淡漠而真诚的人。看完她的文字,心里有激烈的疼痛。可是却似乎有一抹暗香,在不经意之间就浸透了你的思想,挥之不去。
感情象一根细细的丝线,在安妮的笔下,居然就读出绝望和虚无来。我所看过的文字,没有笔安妮对真情的把握更入木三分的。是,爱是宿命,真爱是上帝对人性的清洗和作弄。她读杜拉斯,评论杜拉斯,因为有相同的孤独和虚无绝望感觉。这是现代城市和社会里真实的现象,我们谁是心安理得的呢?
曾经给安妮发过一些邮件,只可惜无回音,我希望她看到我的文字,并且希望她幸福。生活在别处,是现代人推崇的口号,生活在脚下,是中国人喊了几千年的传统口号。到低飞好还是不飞好,这个答案也许没有结果。可是我希望安妮不要在流离失所,希望她找到自己的归宿。她的文字是开在污泥里的莲花,恩慈、温暖和爱,则是贯穿其中的终极追求。
而她也是我心里的一朵莲花。
-全文完-
▷ 进入樱花渡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