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总在锅台间打转,就和老公约好一起接了女儿去饭店小酌。闹市间,老公的衣角被一个形容有些憔悴的人拉住,说自己已经饿了好久,却没有钱买东西吃。天性厚道的老公赶忙拿出5块钱,放到那人摊开的手掌里,还告诉他到附近的店里吃碗羊肉。热心的女儿却从我身旁转到那人的眼前,仰着头,看着那人有点脏的脸,认真的说:“叔叔,你想找活儿干吗?去我三姨的钢材市场吧,每月比我妈妈的工资还要高呢。”不经意间好象有一丝尴尬掠过那人的眼底,含糊的一句话后,攥着钱匆匆的走了。
女儿一步三回头的望着那人离去的背影,眼睛里满是问号。同样不解的还有老公。看着女儿若有所思的小脸,老公终于忍不住问道,“豆子,你怎么想到要给人家找事儿做?”女儿总算收回了目光,看着我们俩,很严肃的说,“你给人家5块钱,只够吃一顿饭,以后怎么办?他不又要饿肚子么?如果他自己挣钱那多好,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根本不用向别人讨钱。而且,那个叔叔那么年轻,好象比你们俩还小呢。”看看女儿,瞅瞅老公,咳,我这心里还真的不知道他俩哪个做的更好。
回到家里,老公这脑袋还在摇晃。他笑着告诉我,本来想借这个机会教育女儿,做人要有爱心,遇到有困难的人要尽力去帮助他们,不料却被这小家伙将了一军,仔细想想,小东西的想法也很有道理,所谓“受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她虽然不知道这句话,却做到了这点。看着老公若有所思的模样,我也觉得又好笑又真的有点意思呢。
是啊,教育孩子应该注重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说言传不如身教,能寓教育于无形应该是最好。可是社会风气在变,人们的思想在变,好多的事情已经不是我们可以想到的那么单纯。就拿沿街乞讨来说,这样的队伍越来越大,老弱病残有,居然好多的青壮年也加入到这个行列,把乞讨当成了谋生的手段。我们是应该奉献爱心,可是也许爱心在某种程度上却滋长了一些另类人群的惰性,这该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残缺吧?可是对于纯真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去解释这些社会的浮尘呢?即使对于真正的弱势群体,说的好听点,是献爱心,其实也就是一种施舍罢了。你说在孩子面前我们的这些善举真的能够起到教育作用吗?我总觉得与其去培养孩子的这种爱心,倒不如以这些乞讨的人群作为另类的教材,告诉孩子要懂得自强,学会自立,维护自尊。在许可的范围内,用自己的实力奉献社会,回报社会,或者最低限度也要做到起码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能够自食其力才行。
人心是面镜子,可是社会却太大太复杂,我们不可能照到它的每个角落,爱心要有,善举要有,可是毛主[xi]老人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绝对不能丢!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明白,这个世界上,最靠得住的是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头脑,只想着从别人那里索取是行不通的。
-全文完-
▷ 进入指尖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