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于“偷吃”子涛

发表于-2006年03月03日 上午11:30评论-3条

有人问我,在兵团时有没有偷吃过老乡家里的鸡和黄瓜,我非常认真的挖掘了一下在兵团关于吃的记忆,大致情况如下:

第一顿晚餐

在船上闷了4 天3夜后,终于到了广阔天地,卡车把我们从团部拉到了连队,住进了早已安排好的宿舍。

一会就有老军工招呼我们填肚子,馒头是定量的,一人一个,足有电话机那么大,令我们十分惊讶,老军工就说了,半斤一只是要这么大的,非常实在,好几个大木桶,装满了热气腾腾的稀饭,管够。那粥味道不正,有股子咸涩味,难吃死了。老军工见了就摇头,连大米稀饭白面馒头都不要吃,这城里蛮子就是刁。

食堂的饭菜

第二天,我们每个人领到了8块钱饭菜票,7块钱现金,送我们去兵团的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每个月的工资。

关于食堂的饭菜,我最深刻的记忆是5分钱能打一脸盆的南瓜汤和菜瓜汤,还有和山芋干、麦屑、玉米粒混煮在一起的饭和粥,说句实在话,真的不好吃。相比之下,我们还是希望吃山芋干饭,块状的山芋干吃不下可以挑出来,最难吃的是麦屑,那东西细得没法拣,却特别糙。

当我们成为连队的主要劳动力以后,我们的肚子终于说服了我们的喉咙,把它们统统咽了下去,当然我们非常怀念家乡的白米饭和青青菜蔬,曾让我们觉得难吃死了的第一顿晚餐,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了最受欢迎的伙食。偶尔供应一次白米饭,我们会拿个脸盆去打饭。

半年后,连队召开动员会,要抽调部分知青去大丰方强农场,方强农场来我们连的领队是个复兄,皮肤特黑,刚在连队一露面,便让知青给起了个绰号,管他叫“摊焦落格面衣饼”。面衣饼给我们介绍方强农场的情况时,特别强调,我们方强农场不吃杂粮,天天都是大米饭。后来,面衣饼成了我们连的男排排长,在我们大口吃着白米饭的时候,面衣饼会很自豪的说:怎么样,我没骗你们吧。

关于“偷吃” 

每个月8块钱的饭菜票,对我们女生来讲,倒也够了,但对男生来讲,总差了一截,大部分男生是让家里再寄些钱和粮票来补贴,也有早早就和某个女生好了,二个人互相接济着,也就过了这坎,少数家里难的,又无人支援,便免不了想些别的法子来充肌肠,女生们虽说肚子是饿不着,可也有嘴馋的时候。

我们把刚长成豆荚的青蚕豆塞进嘴里,玉米棒子才灌浆就让我们给啃了,在大田里劳动累了渴了,跑到就近的沟渠边,挖出几只山芋来,既解渴又解馋;我们用煤油灯煮过豆子,在热水瓶里焐过玉米粒,一水瓶能解了一宿舍人的馋。当然了,这些东西都是老军工们种的,他们对知青们的明偷暗掠,是极其宽容的,不怒不骂,反主动送了我们。至于鸡鸭之类的活物,确实没有偷吃过,那东西侍弄起来动静太大,我们的煤油灯和热水瓶也奈何不了这等庞然大物,此乃实情。

但在临近的生产队里,这样的事是时有发生的,曾有几个知青,结伴去偷老乡的羊,逃得慢的一个被逮住了,让那些恨极了的村民被吊在树上活活打死!呜呼哀哉!

其它

探亲后回兵团,带的全是吃的,除了自己的,还有同伴的,从无锡寄到兵团的包裹,里面装的也全是吃的,其中有几样东西是少不了的:猪油、糖、炒米粉、老卜干,因为这几样东西经吃、扛饿,不容易坏。

呵呵。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子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薄云残雪点评:

别样的环境,别样的情调,给人别样的心情。偷吃的感觉真的不错。

文章评论共[3]个
御城门-评论

这个我看了觉得挺亲切的。我单位书记也是那年代的人,我用文字帮他记录了一些比较有趣有意义的事情,现在又看到你的文章,所以觉得非常亲切。尽管我不是那时代的人,但并不妨碍我看这篇文章的热情,呵呵。
  【子涛 回复】:是“我在东北当兵的日子”那篇吧,尽管你在文章开头就声明,是根据单位书记的口述而写的,但我在看的时候常常是疑惑了的,我不太相信那些打动了我的生动鲜活的场景不是你的亲历,于是又跑到前面去再次确认,呵呵。你不是那个当兵的人,可那些当兵的日子在你的笔下充满了灵动,非常亲切感人。 [2006-3-8 11:02:48]at:2006年03月06日 晚上10:52

子涛-评论

是“我在东北当兵的日子”那篇吧,尽管你在文章开头就声明,是根据单位书记的口述而写的,但我在看的时候常常是疑惑了的,我不太相信那些打动了我的生动鲜活的场景不是你的亲历,于是又跑到前面去再次确认,呵呵。你不是那个当兵的人,可那些当兵的日子在你的笔下充满了灵动,非常亲切感人。at:2006年03月08日 上午11:00

WWPPTV-评论

子涛你好:我也是方强农场知青,在15团7营度过了刻骨铭心的5年,看了你的文章倍感亲切,你文笔细腻,娓娓道来,思路清晰,希望能读到你更多地回忆当年方强农场知青的文章,谢谢你。at:2007年03月16日 中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