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未了
1、
当工作累了或者休闲的时候,做得最多的下意识动作可能就是推窗,看看窗外的世界,听听窗外的声音,想想窗外更远的地方更远的人。
与那个站在水中的荷通话的很久,他说他盘腿而坐,如寺庙里的佛打座的姿势。他说充电器长长的电线在他手中一晃一晃,他打坐的身子也跟着一晃一晃。很象寺庙里朝拜的香客打揖的样子。原来,因为文学,我们不觉谈论将近两个小时,电话没电,带着充电器继续。我轻笑。原来,一些感觉在文字里早就息息相通。
源于他的那个打揖的样子,在结束谈话的时候,推窗望去,那个有寺庙上香打揖的地方离我很远很远。
2、
我早就想写那个寺庙。那个五擂山,那些个我叫不出名字的佛。
那样想的时候,窗子已经漆黑一片。宁静的小区宅院近处没有灯火。这个时候,还没人行人走动,偶尔有谁家孩子敲打地板的声音,象极了寺庙里木鱼的声音。
梅子前些日子约我去五擂山朝拜。我不说去,也不说不去。面山朝拜,需要一颗虔诚的心,若是许下愿,一定要在规定的时期前去。而我是不能左右自己时间的人,心里即使想去,但终究不能支配自己的时间,怕一旦许下自己的愿望,又不能前去,心中会有很不是滋味。据说,佛祖也会怪罪失信的人。
但我知道佛祖的大肚能撑船,他怎么会刻意计较不经意的爽约呢?何况,心中有佛,就时时就佛,处处有佛。
倒是一些事情不能按自己的愿望所左右,故地生出许多的烦恼,于是,想起深山的寺庙,想起清静的佛堂而已。
很多的时候,生活里的不顺心会让人生出逃避尘世的感觉。其实佛门也不得清静。正是因为那些朝圣的香客,那络绎不绝的脚步声,祈祷声,惊扰了香案上的烟火,惊醒了佛祖闭目修神的清闲,惊动了莲花指中的念珠。
3、
早些前去了南岳衡山。那里有全国最大的庙宇。因长途跋涉,又着高跟鞋,几乎是挪进每个庙堂的。记得最清楚的是购买香火和纸钱的钱必须自己出,小孩子也不例外。我跟随朋友买厚厚的纸钱,香火,蜡烛,一个一个菩萨上香,叩拜。后来还在公德箱捐款。佛拜完了,人也累了,愿,却忘记许了。只带了两串开过光的念珠回来,一直珍藏在自己的家里。
刚结婚两年,没能怀上孩子,母亲见庙烧香,见寺求拜,终于给我求来了儿子。儿子出生以后,给我们老家的土里烧了高香,添了灯油,修了过河桥,感谢佛祖显灵。
后来去了很多地方,却不再进去叩拜了,只是远远看着,静默。远道而来,我实在是累了。我不想我的倦意让佛祖看见。于是给自己找理由“佛在心中坐”就可以了。
4、
其实,生活里,我们无时不再虔诚打坐,休心养神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让烦恼得到解脱。生活真的太累了。
所以,生活里需要不断开启自己的心窗,呼吸要不断以旧换新。但一扇窗子打开久了,心会觉得疲倦,抬头看真实的窗外,那些忽高忽低的云层抖动着无光的翅膀,如同心窗上落满的粉尘。于是,勤拭,于是叹息。
5、
“世间本无事,何处惹尘埃”。这话到底对还是不对?生活里,谁又能做到心如止水?谁又能做到看风而心不动?旗子明明在风中飘扬的啊,心,如何把握“按兵不动”呢?
如此那般,不如归去。归于山岭,归与田园。所谓大隐隐于市,不隐也罢。干脆,剔了青丝,做尼姑去。夜静,人无语,木鱼身声声,只有冷冷的山风掀来拂去。
若尘缘未了,埋伏在心底已久的祈愿尚未清净,纵然见到到满山松枝,也只能领略松枝布满的一场冰灯。也好,冰凉清静的光,照透的自己,映透的却是他人。
那样感觉的时候,一柱香早就燃尽,焚香、打揖了了一个愿心。至于斋戒了七日,不粘鱼肉晕腥,终局是表象的事情。心城,则灵,我还是那样想着。因大肚是决不会计较香客的心诚不诚的。这样仔细的想来,这样的开窗、闭窗,想要归依佛门的人,已不再懊恼这滚滚红尘了。
-全文完-
▷ 进入轻轻走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