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会昌民间忌讳初探文会看

发表于-2006年02月28日 下午4:23评论-2条

会昌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既是要冲之地,兵家必争,又是山多水曲、交通极不便利的边远山城。客家人迁栖会昌后,在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忌讳,从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饶有趣味的佐料。在这里,笔者举此实例说明,谈一谈会昌民间的讳言及其所反映的一些地方习俗,以飨读者。

一、“盛”字在会昌方言中的妙用

1、每当刮风下雨或天冻地裂之时,而你家的大门还在洞开,深居在屋里的长辈会说:“某某,快去把大门盛转来!”如果换了外地人,一定会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这句话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你快去把大门关上。怪啦!会昌人为什么要把“把大门关上”硬说成是“去把大门盛转来呢”,原来,这与会昌民间的忌讳有关。“把大门关上”在会昌民间的忌讳中含有“这家人都已经死光了,没有后人啦”之意。而“把大门盛转来”则带有“这家人人丁财盛”的含义。“把大门盛转来”既表达了把大门关上的意思,又能为多说一句吉祥的话而使人心情愉快(在会昌,民间迷信认为,老人和孩子随口说出的话是会应验的)。

2、每当别人送礼物给你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出于礼貌性地表示拒收。在我们会昌,送礼的人则会非常恳切地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把礼物盛起来!”为什么会昌人送礼物给对方,不是请对方“把礼物拿起来”或者说“把礼物收起来”,而是请对方“把礼物盛起来”呢?原来,在我们会昌,“拿”、“收”都是对对方不礼貌的言词,只有“盛”字,既能表达自己的“盛情”,又含有祝福对方“兴旺发达、人丁财盛”之意。

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忌讳

1、对“虚”、“输”字的忌讳。当你挑着一担货物去赶圩(普通话叫“赶集”)时,碰上熟人,对方会出于礼貌地向你打个招呼说:“某某,这样早去赶‘赢’啦!”为什么会昌人要把“圩”字说成是“赢”字呢?原来,“圩”字如果用会昌方言读,它的谐音是“虚”。去赶集做生意,人人都希望讨个好彩头,实实在在地赚点钱,而“虚”字在这里,很自然就犯忌啦!此外,在我们会昌,有的地方还习惯将“时候”、“初一”、“读书”、“姓朱”说成是“赢候”、“赢一”、“读赢”、“姓赢”,这些都是因为“时”、“初”、“书”、“朱”等字,用会昌方言读,其谐音是“输”。

2、对“死”字的忌讳。如果谁家死了人,大家只说某某家“出了生佬”,而不是说某某家“死了人”。为什么硬把“死了人”强说成是“出了生佬”呢?这都是因为会昌人最忌讳“死”字有关。再如:把“死去”说成“归仙”、“过身”、“去哩”、“归哩”等;把“死了”说成“走了”、“老了”等等。所有这些,都与忌讳“死”字大有渊源。还有,把“埋死佬”(普通话叫“安葬”)说成“还山”;把“办丧事”说成“办白喜事”或“做白好事”。此外,关于成年人断气时,选择的地点也是相当讲究的。女的要在原住寝室断气,叫“寿终内寝”;男的则必须搬到厅堂断气,这叫“寿终正寝”。否则就犯忌,认为死者福气浅。因此,很多人因为过分追求所谓的“福气”而讳疾忌医,最终落了个含恨九泉。

3、对“冇”字的忌讳。每当别人向你借钱,而你身上确实没有带钱,又怕别人会误会你有钱不肯借时,一般上了年纪的长者都会表示歉意地说:“我今天身上的钱多哩!”他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冇钱”(普通话叫“没钱”)呢?而偏要多费口舌说:“我今天身上的钱多哩!”这是忌讳“冇”字的结果。大家宁愿多费口舌,也要想方设法避开这个“冇”字。

4、对“光”、“霉”、“舌头”、“耳朵”的忌讳。把一桌酒菜“吃光”了说成“食升”了;把“霉豆腐”(普通话叫“臭豆腐”)说成“香豆腐”;把“猪舌头”说成“猪利子”;把“猪耳朵”说成“猪顺风”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会昌民间因忌讳南昌形成的独特词汇。

三、做寿木(普通话叫“棺木”)的忌讳

1、佛经上云:“入土为安”。几千年来的土葬习俗(人死后,将尸体入殓棺材,葬入土中称“土葬”),使上了年岁的老者,无不为自己的“后事”着想。因此,生活较宽裕的人家,往往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深山老林中寻找多年古杉或古柏木、古樟木等作棺木。如果找着了,回来后不能直截了当地讲已经寻找到了做棺材的材料,而是应该十分委婉地说已经找到了“寿木”。这是因为在我们会昌,活着的人,特别是上了年岁的长者,最忌讳与“死”有关的话语,认为说“死”字有关的内容是不吉祥的,会倒霉运的。就是采伐,也要择定“黄道吉日”。

2、当采伐到了做棺木的材料后,做棺木又要择定“黄道吉日”请专门制作棺木的能工巧匠进行加工制造,并在做好的棺木上涂上桐油,再涂上油漆,然后写上“寿”、“福”等文字,再绘一些与福寿的图案,棺木就算做好了。而棺木成品后,不能称名为“棺木”,应称之为“寿枋”,象征着添福添寿的意思。

四、水上作业的忌讳

在水上作业的劳动者,一般指船夫和放排工(水上木头运输者),他们最忌讳“翻”字,就是与翻字有关的内容以及字的谐音,都是在忌讳之列。他们把“番茄”、“番豆”、“番薯”、“番瓠”等等,统统称作“顺茄”、“顺豆”、“顺薯”、“顺瓠”。乍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但随俗释疑,就不难看出,水上作业的劳动者,他们的主要工具就是舟船木筏等,最怕出现的也就是翻船,如果在他们的言语中出现“翻”字,当然犯忌。最有趣的是,他们吃“糖醋鲤鱼”这道菜的时候,是十分有讲究的,如果把鱼上边的肉吃完了,你千万别把鱼翻过来去吃另一面的肉,这样就犯忌了(鱼象征着一条船,如果把鱼翻过来,就含有翻船的意思)。假如,你想吃另一面鱼的肉,也只能从鱼的上面一点点地往下吃。除此之外,他们对炊具和日用品的放置也有一定的讲究,不允许翻过来放(普通话叫“倒置”),例如:饭碗、饭勺、钵头、鞋子、翁、缸等等,如果倒置过来放的话,则含有“翻船”、“落水”的含意,这就犯忌了。

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清规戒律”

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普及,许多自然现象都能用科学的知识予以诠释,使大部分年轻人对封建迷信逐渐淡化。但几千年封建制度在人们心目的根深蒂固,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清规戒律”,依然挥之不去,亟待进一步另以肃清。在我们会昌,初一、十五,特别是大年初一,早上打开大门是不可以先碰见女人的;春节后第一次出行、孩子启蒙上学、店铺新开张等等,是一定不可以先碰上女人的(寡妇更甚);孕妇不能用手去触摸神坛物品,也不允许去抱人家的小孩子;已嫁人的妇女,特别是寡妇,不允许用手去碰撞或触摸男子的头部(也包括小孩子的头部)。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反映了几千年来形成的轻贱妇女的封建思想观念,认为女人是祸水,谁碰上谁就会倒霉运。

2、还有一些“清规戒律”,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人们不能用扫帚指天,否则就会触怒“老天爷”降灾难到人间;砍伐屋后大树(包括已经枯死的树)会伤“龙气”,给人们带来不幸;砍伐水口树,会招致损丁破财倒霉运;“分龙”那天不许挑尿桶,否则会导致一年干旱;“花朝日”妇女不允许做针线活,不然就会伤及花苞;婴儿出生三天内要保密,要不然的话就会招致“阴生鬼”附体等等。

六、日常生活注重口彩和预兆

1、对口彩的重视。如果家里有人要远行、开张、外出打工、从事高危作业等等(特别是春节刚过或初一、十五等日子),家中成员或在场的宾客,他们都必须缄口不言忌讳话(如:死、绝、衰、灾、危、受伤、血光等等)。有时,大家往往还要讨口彩说些吉祥话来饯行壮别。令人不解的是,倘若预兆不好,或因无意说了一句忌讳话,那么一切行动都会因此而取消,有待来日重新起步,很多要事都会因此而错失良机。

2、用预兆测结果。家中商讨办喜事,如男婚女嫁、乔迁新居、生意开张、小孩入学、婴儿满月等喜事,在场的长者对周围环境所发生的种种预兆是十分敏感、体察入微,并借此事预测事情发展的成败。就是进入喜事阶段,假如有人在办事不顺心、身体不适、周围出现一此不不吉利的人和事,抑或因在场人无心说出一句忌讳语,东家都会十分在意,甚至耿耿于怀。假如这场喜事真的出现了什么意外或其它不吉利的事,很多人的第一感觉,不是去寻找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事故,是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某种安全隐患,或者是因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把一切“罪行”都统统归咎于预兆和口彩犯忌上。这是人们在某种意识上存在的一大误区。

当然,新中国成立后,会昌人民已过上了安定美满的幸福生活,人们在不断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基础上,不断地移风易俗,新风渐兴。而长期形成的生活习俗,有些能体现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大力弘扬;有些陈规陋习则不切合实际,且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笔者本着对研究史料需要的动机出发,客观地加以记载,寓褒贬于记述之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文会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芳草人家点评:

丰厚的学识

文章评论共[2]个
轩雨抚梦-评论

这种文字应该在当地报刊刊上了!
  【文会春 回复】:写得不好!请批评指正! [2006-2-28 21:31:29]at:2006年02月28日 晚上7:42

文会春-评论

谢谢编辑赞誉!at:2006年03月10日 中午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