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改革开放的潮头,这里是风景如画的天堂;这里有“圣师后裔”、“礼仪之邦”的美誉,这里有项乔、娄一、娄二建城抗倭的动人事迹;这里是抗击倭寇的古战场,这里是抗日战争解放时期的老革命根据地。沙城镇领导一手抓富民强镇,一手抓兴武强兵,使新时期的党管武装工作增加了新内涵,拓宽了新领域,步入了新境界。
——题记
巍巍大罗山,滔滔瓯江水。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古镇沙城,人文荟萃、经济发达。近年来,沙城镇在着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民武装工作,确保了武装工作和经济建设与社会同步发展。沙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以坚韧的创业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当地百姓的赞誉。沙城镇人民武装部多次被温州市、龙湾区评为:基层人武部建设标兵单位、军事训练先进单位、民兵三落实达标单位、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和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磨砺利剑护长空
沙城镇民兵参加2004年温州市高炮团双37高炮实弹射击纪实
未雨稠缪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中国古代有位军事家说过:“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败而后求胜”。意思是说:“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做好充分的应敌准备,先创造取胜的条件,而后才同敌人作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在未做周密考虑和充分准备的情势下先同敌人作战,而后期求饶幸取胜。”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沙城镇政府认识到做好战争准备的重要性,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时时不忘“谋建”之要求,充分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
作风篇 穿上军装我是一个兵
出操、队列训练、五公里越野、整理内务、打扫卫生,上午训练四小时,下午训练五小时,晚上看新闻、搞教育,这是记者在高炮营看到的集训人员的训练计划表。如此大的训练强度,参加集训的民兵整整坚持了一个月的时间,而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参训人员从未当过兵。营长陈久肖说:“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首先必须是作风过硬的部队,因此我们特别强调严抓细抠参训人员的作风。”
让没有当过兵、吃过苦的民兵天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少数民兵刚开始难免有些怨言,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后,最终都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民兵项勤光是某公司的干部,集训前坐惯了办公室,从未受过如此的约束和苦累。有一天,他值日打扫卫生不彻底,被连长勒令返工三次后,甩手不干了。教导员陈佐找到他后,就苦口婆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别人能受苦,你凭什么受不了?何况你还是个企业干部,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听了陈教导员的一翻话后,项勤光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脏活累活抢着干,训练强度再大也不叫苦。班长陈宇脚扭伤了,一声不吭地贴上膏药,坚持带兵训练;一班林益波其祖母去世时,把悲伤默默埋在心底,参加完实弹考核后才请假回家奔丧;民兵汪宏海的母亲生病住院,汪宏海只请了半天假,探望一下就马上赶回训练场。这些典型的事迹时时刻刻感动并激励着每一个民兵。
没有过硬的作风就谈不上战斗力。考核那天,每一个战士在指挥员的口令中从容的完成射击任务,士气盖过了疾风暴雨。记者闻之咂舌,同时对参训民兵的过硬作风肃然起敬。
训练篇 爱军习武练精武艺
集训前,95%以上的战士没有接触过双37高炮;二十五天集训后,人人能熟练使用双37高炮,能排除一般故障,单项、班协同、连系统考核优秀,这是双37高炮营集训官兵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为了搞好这次高技术的训练,特地邀请了宁波某高炮专业教员担任教官。战士们深知参加这次集训来之不易,所以都非常珍惜;同时他们也深知要在短时间内学到技术比较困难,所以都非常努力。从最基础的理论和动作开始学起,教官教的认真,战士们学的起劲,一天下来个个一身汗水一身油污。
战士林益波、项星星虽然没当过兵,却是连队里的训练尖子。他俩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刻苦钻研,每次训练的一招一式都一个细节一个细节严抠,不明白的地方虚心向教官请教。五、六炮手压弹既要求有技巧,更要求有质量。为了提高速度,他们狠下功夫,别人练一遍,他们练十遍;别人在上课练,他们下课后还练,练到最后两双粗大的手掌除了老茧,就是擦破手指的印痕。所谓熟能生巧,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的压弹速度最终练到了20秒,在全连排第一。
考核篇 磨砺利剑射天狼
5月23日,集训的双37高炮营接到实弹射击考核的命令。次日上午8时28分由牵引车、通讯车、高炮等组成的长达三公里的高炮营车队启程开赴阵地,上高速,过瓯江,一路上尘土飞扬,摩托化抵达东海甲米礁炮阵地。
5月31日凌晨,甲米礁上倾盆大雨,狂风大作,寒气逼人。8时41分,两颗红色信号弹升空,防空警报突然响起,数百名官兵穿过硝烟迅速进入阵地。龙湾区民兵双37高炮营在野战条件下对空反袭实弹射击考核按时展开。8时43分,一连准确命中拖靶,旗开得胜。8时50分,二连迅速占领炮地。这时,一架“敌机”向我空域逼来。雨越下越大,雾越来越厚,炮手立即定位,连长郑斌沉着指挥,战士们凝神静气,仔细瞄准,锁住目标。正当指挥员准备下达发射命令时,目标航向空变,进入雾中逃遁。又一架“敌机”出现,搜索目标,打开保险,短点射—放!炮弹如离弦之箭,直刺苍穹,“敌机”瞬间被击毁。9时05分,三连官兵命中拖靶。三个连队一举命中三具拖靶,参加考核的省军区领导翘起了大拇指。
空中开花,炮响靶落,一时间高炮阵地沸腾了。为龙湾人民争光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每名官兵的心中都荡漾着不辱使命的壮志和气壮山河的豪情。
雄鹰只有经历疾风劲雨,才能练硬翅膀搏击长空,士兵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提高作战能力而有所作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沙城镇民兵预备人员参与地方建设纪事
在正义中挑战邪恶,在憧憬中甘尝苦难,在祈祷和平中义无反顾地投入战争。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安康幸福,顾小家更爱大家,惜自身更重气节,这就是英雄——在人生的舞台上,总是把苦难留给自己,而将幸福留给别人。英雄是座山,活着让人感受着他的高大与浑厚;倒下凝结成一种精神,成为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
辛弃疾、岳飞、谭嗣同、秋瑾、重存瑞、黄继光、王成、刘胡兰……群山为英雄肃然,江河为英雄放歌。然而在和平年代,一群平凡而不平淡的民兵预备役战士,虽然没有英雄那么鲜艳,却也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也不失为新时代一群最可爱的人。
99’瞿溪抗洪
将日历翻回到1999年瞿溪的特大山洪。道路被毁、桥梁被冲、良田被淹、房屋倒塌、企业停产、水电和通讯瘫痪,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牵动了温州预备役直属工兵连全体战士的心。于是,他们迅速组织全连投入抢险救灾活动。“关键时刻站出来,冲上去。”这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政治本色的集中展示。
参加抢险救灾,不仅要与狂风暴雨搏斗,还要冒着随时被洪水吞没的危险。温州预备役直属工兵连的战士们风驰电掣般赶赴各险点,有的手提铁锹,有的肩扛编织袋,有的填堵草包,有的打桩。不仅衣裤湿透了,手脚也磨出了血泡。大雨滂沱,如倾似注,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通宵达旦突击奋战,两天两夜不下火线。水火无情人有情,工兵连官兵以满腔的热血在第一线解救和转移了数百名群众,清理了1000多平方米污泥,联手保住了瞿溪居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合抱粗的大树连根拔起,上百间民房轰然倒塌,这瞬间发生的一幕幕,足以证明这场特大山洪的威力。如果没有平时过硬的战斗作风,战时哪里能上得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事实证明,温州预备役直属工兵连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点能奉献的队伍。
建连以来,勇挑“急难险重任务”重担,参加地方“三个文明”建设。山林防火、抢险救灾、义务植树、维护治安等活动,踊跃参与无不闪动着他们矫健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预备队团部队的良好形象。他们这普通的“兵”,不是用血肉之身躯将英雄的群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吗?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英雄:将自己的灵肉和血液献给一种道德,一种文明,一种精神,这就是这群可爱的“兵”。
2003抗击非典
随着预防非典工作从大城市的突击战和攻坚战转为农村的防御战和持久战,龙湾区沙城镇人武部充分借助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分散在各条战线上,对社情民情熟、突出力强的优势,组织他们向群众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做好抗击非典工作,并构筑起镇、村、组、户四级防控网络。15个行政村尤如15个堡垒,村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筑就了一道农村民兵预备役人员防治非典的钢铁长城。
要对全村的村民和外来人员负责永福村民兵连的预防非典工作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成立了民兵“抗非”小组、巡查队。自上月开始,全村已经四次招集专门预防非典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会议向村两委献计献策。同时,村民兵连还主动安排一名民兵值班,一名民兵负责每天向村民播放预防非典知识,通过该村的广播源源不断地把防控非典的要求和知识“灌输”给每位村民。
要想更好地控制疫情传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杜绝病源的出现。通过调查,民兵“抗非”小组掌握了全村在外经商、工作人员的详细情况。村民兵连向全村民兵役备役人员发出通知,发动他们通过做家庭、朋友、亲戚的思想工作,与全村在外经商、工作的人员取得电话联系,要求他们近期不要返乡。该村民兵孙福清的大哥在广东经商,近期准备回温。接到通知后,孙福清欣然给广东的大哥播了电话并告之:“家里很好,近期不要回家,自己注意预防……”5月10日,民兵“抗非”小组在夜间巡查时发现一村民从广东重疫区返乡后,马上向指挥部作了报告,接着与保洁员立即赶赴他家,对其进行体温检测,并送上预防非典的相关资料。通过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该村民最终同意居家留观14天,每天上门量体温。永福村外出经商、外来打工的人员多,流动性大,非典疫情极易传播。民兵连长孙连荣对群众的“举报”是这样认为:我们村民兵连抱着上要对党委、政府负责,下要对每一位村民、外来人员负责的态度。
流动人口再杂再多也要查清楚顺江村是泰顺珊溪水库移民村,该村现有人口475人,外来人口3300多人。外来人口最多、人员流动性最大,使该村防控非典面临严峻的考验。对此,该村村长兼民兵连长夏念斌主动请缨表示:“再难也得干,再杂也得查,而且还要登记造册。”首先,他发动民兵20多人在村口设卡检查;其次,对两个移民点进行封闭式管理,利用二天时间为外来人员免费办理了3000多份健康证、出入证;最后,组织1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党员和村民代表上门登记检查。
“今天你家有外来人员吗?有人离开吗?”顺江村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村干部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在出租房、出租户的家里度过的。一家一户,反复“机械”地上门登记、调查排摸着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动了广大出租户、外来人员。他们纷纷作出响应,只要同行、邻居有了一丁点儿情况就立马报告。5月15日晚九点多钟,一村民报告有一外来人员张某发热38·8度。民兵连长夏念斌接到举报电话后,马上赶到出租房,为其带上口罩,带他到沙城中心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直到深夜十二时才离开。第二天,张某从留置观察室逃了出来。夏念斌组织民兵人员立即展开查寻,在其老乡处找到后,反复耐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最后张某才同意继续留置观察。
我们是最基层卫士走进全镇最大的沧宁村,有32对身穿迷彩服的民兵目光注视着本村村民的人员进出和身体状况,这32位守卫和战斗在最基层的民兵卫士,是镇、村、组、户四级预防网络中最基层的一支力量。上月底,沈某一家从北京返乡抵达本村。村民立即向民兵防控网络发出“情报通报”,不到半小时他们一家人就被设卡民兵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之后还限定他们居家观察,不能与外界接触。刚开始几天,一家人对这种细心照顾和关爱戏称为“软禁”,甚至有抵触情绪,怨言和意见很大。在民兵连领导的多次耐心说服和教育下,最终他们心悦诚服,积极配合。每天由民兵陪同下的保洁员上门为他们测量体温时,他们总是高兴地说:“你们是我们家的卫士,更是我们沧宁村的卫士!为了全村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全家决不‘轻举妄动’,不迈出家门一步”。
全镇15个行政村民兵连连长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是一线的战斗员,他们工作的认真和疏忽直接关系到我镇的抗非大局和村民的生命健康。
2005抗台
在防汛、抗台、抢险救灾过程中,沙城镇民兵应急分队始终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但是每一次的抗台工作,对沙城镇民兵应急分队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2005年8月13日夜里11时许,第9号台风“麦莎”的中心位置到达温州东南偏北方向。14日下午14:00时,龙湾区人武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民兵应急分队人员做好抗台抢险待命。接到通知后,沙城镇人武部立即向应急分队发出抗台通知。台风预报就是命令,不到10分钟,队员们顶风冒雨,从各村匆匆赶到人武部。
据镇抗台指挥部报告,台风将于15日后半夜到16日早晨在瓯江口到温岭之间登陆。受其影响,当夜将有暴雨到大暴雨,沿海海面风力达12级以上。上级要求16时前将全镇居住在危险地段的临时工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海涂养殖户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庄桥村地处大罗山脚下,上有天柱、天河、银河三个水库,排洪大堤绕村而行,是低沆地段。但是该村又是外来务工者的聚集地,而且大都租住在旧房、危房之中。镇党委要求民兵应急分队动员大转移。
台风就是命令,抗台就是战场。强台风“麦莎”步步逼近,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人员转移行动紧张有序地展开。
14:45分,民兵应急分队在人武部的带领下,到达庄桥村委会待命。15:10分,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兵分两路,挨家挨户动员,劝他们迅速撤离安全地带。但是一些妇女、老人只管坐在一起闲聊根本不理会他们的劝导。对台风还没有什么概念的外来务工人员也觉得没有特意避难的必要。
看着时间一分分地流逝,外面的风雨一点点地加大,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应急分队队员心急如焚。15:30分,他们冒着呼啸的台风,开始了第二遍动员,第三遍动员……一些村民终于被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劝解感动了,开始简单地收拾行礼进行转移,紧接着一些务工人员也陆陆续续地松动了。
15:40分,在一出租房里,一处被鉴定为危房的房子里居然还挤着十多个人,一桌麻将正战方酣。看着工作人员第四次上门通知撤离,他们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解释还没有动手收拾的原因。
15:50分,在来自安徽的赵子飞家,队员们一起把他们的电视机、vcd等家当从一楼搬上了房东家的二楼。
15:55分,队员们找来三轮车,把江西籍一家(小孩出生才二个月)转移到安置点。
16:00前,庄桥村旧、危房人员全部撤离完毕。
天慢慢地暗了下来,外面的风雨越来越大。在沙城高级中学的礼堂中,整齐地铺着草席,旁边放着镇政府为他们准备的矿泉水、饼干、方便面等食品。三三两两的村民、外来务工人员或躺着休息,或互相聊家常,或打牌打得不亦乐乎。
令人比较担忧的是,台风中仍有不少群众偷偷躲着没有转移,或数次被转移后又偷偷地跑回去。
20:15分,孙作汉带队再一次进行检查,把偷偷跑回去的务工人员再次劝回。
21:08分,从一名湖北老乡口中得知,睡在旁边的江西王晓康一家不告而别,可能回菜地的工棚去了。副队长孙建国立即带上五人抄近路迅速赶赴菜地。在离菜地的工棚越来越近时,突然狂风挟着暴雨,狠狠地压来,扫得工棚开始动摇。正当王晓康一家吓得不知所措时,民兵应急分队的队员跑进去把他们强拉了出来。没不久,整个工棚就被风刮走了。事后,王晓康一家满怀感激地说:“如果没有你们,我们一家人早就没命了。”
22:25分,民兵应急分队队员送一名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的外来老人和一名发高烧的小女孩前往卫生院诊治。
23:00,组织人员进行全村巡罗,防止小偷。
00:00,组织人员到排洪堤塘察看情况。
危难时刻见精神,风雨过后见彩虹。2004年、2005年沙城镇民兵应急分队两度被温州市军分区评为抗台先进单位。
播火铸魂育新蕾
——沙城镇学生国防教育纪实
少年儿童是花朵——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祖国的希望,他们是新世纪的太阳,他们是新时代的主人。
未来,照耀着腾飞;希望,承载着民族的振兴;新世纪的太阳,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新时代的主人,承载着热切的希望……
放眼大江南北,极目长城内外,在求才若渴的今天,无数个孩子无不在为求知废寝忘食。然而,他们还有比求知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的爱,对战争与和平的信念。为迎接民族的复兴,实现祖国的强盛,他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激昂而嘹亮的歌声汇聚了沙城镇5000多学生的爱国力量。在歌声中,每朵新蕊都是崛起的精灵,每根枝叶都浸染着绿色的希望。
国防教育要从学生抓起。在不断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框架内,广泛挖掘社会资源,以《国际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大胆实践,锐意创新,把国防教育贯穿到校园文化和学生素质教育中,是沙城镇各中小学校的特色。教师注重挖掘教材中和国防知识有关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讲解、引导,让学生变“被动受教”为“主动吸收”。同时,他们还向社会拓展教育空间,利用健康、有益的活动尝试体验式教学,吸引全员参与、园丁们言传身教循序渐进,在幼小的心灵播散关注国防,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火种。
沙城镇大部分中小学校较为普遍地坚持了国防教育“五个一”活动,即每日唱一次国歌,每周升一次国旗,每月观看一场爱国题材影视片,每月听一次国防知识讲座或一堂国防教育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国防知识竞赛或国防知识演讲比赛。一些中小学校把开展“五个一”和每周开展“三歌五旗”(唱国际歌、国歌、军歌,升挂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一项日常性、制度性活动。全镇七所中小学校还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国防教育“三纳入”制度,即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党团组织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第一课堂活动计划,纳入学生德育考核目标。2003年,龙湾区国防教育书架子工程试点工作在沙城镇中学举行,并赠送了国防教育图书二万多册。
“今天我们是纤纤幼苗,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学生代表在阅兵式上立下铿锵的誓言。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后的前两周,是学生们固定的军训期。镇人武部抽调优秀退伍军人担任教官,指导学生在学习军事常识、摸爬滚打中提高对现代战争的认识,加深对国防的理解。受起影响,起征兵期间,全镇每年都有90%以上的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职业中学学生踊跃报名参军。除了军训,每年暑假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或到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如参观江心屿革命烈士纪念馆、赵尔春纪念室;或走进白楼下海军基地,近距离地了解军人紧张有序的军营生活;或到烈士墓开展祭奠先烈活动。到有“军味”的场所开展活动,同学们苦中有乐,汗水中有收获。
一份份自编的“国防天地”、“军事天地”小报充满着童趣,一幅幅武器幻想画挥洒着无尽的憧憬,一篇篇文章传遍了童心的真情告白……“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沦肌浃髓。”建立少年军校,参加国防知识竞赛,开设了国防教育课,设置了国防教育书架。通过加强中小学校的国防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蒙发了保卫祖国、献身国防的热情,提高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思想认识,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了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防教育之花开满校园,为祖国培养“四有新人”发挥了积极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沙城镇的中小学国防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来自于教育工作者的精心培育,归功于沙城镇的悉心指导,饱浸着学生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辛勤汗水。
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在沙城的中小学,我们看到了勤奋刻苦,看到了人才辈出,更看到了新世纪国防大业的希望!
战旗为什么这样红
沙城镇民兵规范化建设纪实
与时俱进的共[chan*]党人,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提出了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搞建设,谋发展,全面打造惠及十几亿人民的更高的小康社会;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为全面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今日的神州大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和美好前景。然而机遇与挑战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任何事有机遇就有挑战。
直面纷尘跳来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直面日新月异令人眩目的科技浪潮,直面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分量与竞争,直面世界范围内多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激荡,直面新国事革命的严峻考验,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钢铁长城的组织者,别无选择,必须有忧患再忧患,必须急迫再急迫,必须紧张再紧张。沙城镇的领导们洞察世界变幻风云,认清形势牢固树立“战斗队”的思想,切实按照“三个同步”要求,抓紧民兵预备役“一线指导部队”建设。
沙城经济飞速发展,“三个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武装工作应如何适应发展需要,成为镇党委一班人牵挂的一件大事。镇党委书记、武委会主任胡学崇认为:“党管武装工作不能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停在会上,关键是要自觉地把职责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做到“三纳入”、“四不忘”,即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民兵工作纳入村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国防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研究工作不忘研究武装工作,检查工作不忘检查民兵预备役工作,财政预算不忘安排国防建设经费,总结表彰先进不忘国防建设。”
2003年,根据上级军事部门正规化建设的要求,镇党委一班人统一思想认识,在镇机关办公室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合并了二个部门的办公室,专门挤出了四间房子作为人武部资料室、器材室、办公室并投入六万多元进行了装修,配备了相应的应急器材、战备物资,使人武部的“三室”建设得到落实,正规化建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地方经济发展了,不能忘了部队;人民富裕了,不能忘了人民子弟兵。镇党委一班人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一项安定军心、支持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把现役军人的优抚工作纳入党政议事日程,要求有关部门对每名军人的状况、经济收入、在部队的表现等登记造册,对军人立功受奖,进行张贴喜报、开庆功会、实施物质奖励。
目前,全镇有近一百名现役军人、二战时期的老交通员和一批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军人、烈军属。对这部分人,镇里采取镇村两级领导干部定户挂钩的办法,及时帮助解决生活上、生产上的困难,令他们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在现役军人优抚金的发放上明确要求,宁可停发、缓发干部的工资奖金,也要保证优抚金及时、足够、到位。几年来,沙城镇对现役军人优抚金的发放上没有拖欠过一分钱,也没有迟发过一天。不仅如此,每年的建军节、春节,书记、镇长带上三套班子成员,买上慰问品、送上慰问金,去部队与战士们促膝交谈,共叙鱼水之情;走访慰问军烈属、老红军,送去党的温暖。
近年来,“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军人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等在沙城镇已不仅仅是一句政治口号,而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每年的征兵一启动,书记、镇长亲自作动员,镇人武部及相关办公室协同作战,采取宣传车、印发征兵手册、张挂横标语、举办图片展、刊出专栏等形式,大造声势、渲染氛围,使村村涌现当兵热潮。全镇年年出现父母送子参军、外出经商青年乘坐飞机赶回家应征、青年大学生争先入伍的动人事迹。几年来,沙城镇所选送的兵员个个过硬,已连续四年被龙湾区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日出江花红胜火
沙城全民国防教育纪实
据明史记载:“明嘉靖年间,海上倭寇频繁,经常登陆掠杀百姓。为了保家卫国御防洪潮和外来侵略蹂躏,沙城人民奋起垒石建城。”从抵抗外来倭寇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到2000年组建浙江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温州第一团工兵连,沙城是古往今来的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当今世界风云莫测,台海形势十分严峻,台海战事势在必行。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近几年来,沙城镇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民武装工作和国防建设工作,确保了武装工作、国防教育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同步发展,走出了一条在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新路子。
抓住龙头,率先让国防教育进机关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民安,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是党的三代领导人的一贯思想。各级领导干部不仅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更是国防教育的领导者和示范者。发挥好领导机关的职能作用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将会对全民国防教育的贯彻实施产生关键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沙城镇把国防建设、国防教育摆在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的位置上,利用每年的建军节、国庆节、军事日等节日机会,积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定期为地方领导干部作国防法律法规辅导和国防形势报告,使他们加深了对部队的了解,提高了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增强了对国防建设的重视程度。现在上至镇委书记、镇长和镇三套领导班子,下到机关普通干部和各村两委成员,都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过好军营一日生活,听部队同志讲述革命传统,听取国防工作报告,分析研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订阅《解放军报》、《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等报刊、杂志。每逢重大活动、重大问题,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及时解决,起到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突出重点,依托民兵连让国防教育进村居农村中的民兵和预备役人员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不仅能完成保家卫国的任务和使命,也能带动广大村民关心国防,参与国防的崇军尚武热情。
沙城镇始终把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国防教育的骨干来抓,不仅以广播、刊函和集中的形式落实每年四次的政治教育,而且还在在各村中建立了“民兵示范岗位”、“民兵应急分队”、“民兵巡逻队”,较好地发挥了其先锋模范作用,达到带动一个、影响一片的目的。其中“民兵应急分队”成立几年来,先后出动了2万多人次参加抗洪抗台、温瑞塘河治理、山林灭火、抢险救灾、义务植树、兴修水利和维护社会安定等社会活动,充分发扬了“两不怕”精神,以实际行动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随着经济的发展,沙城镇还把发展企业民兵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企业把国防教育纳入到职工教育中去,促进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
结合民兵整组、训练,开展国内外形势分析,在教育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沙城镇在各村民兵连建立了国防教育活动室,使广大民兵有了一个自己的活动之家。同时,还在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活动场所布置国防教育展板,增添国防教育图书、报刊、杂志,使广大民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去年,沙城镇把江泽民“三个代表”、“七一”讲话、“5·31”重要讲话及十六大的报告编印成民兵读本进行学习,认真领会精髓,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温州日报》、《东海民兵》等杂志专题报道了学习情况。通过这些措施,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组织纪律观念和凝聚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拓展阵地,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国防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经常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系统工程。只有拓展、巩固和发挥其教育主阵地作用,把国防教育融入到全镇精神建设之中去,才能使国防教育扎实有效。
在镇委、镇政府领导支持下,沙城镇人武部积极协调机关职能部门、各村、驻镇各单位,在主要大街、路口设置了大型宣传牌、公益广告牌,建立了永久性双拥共建宣传阵地、国防教育宣传站和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投入20多万元永强大道两侧设立了国防教育宣传一条街。15个行政村的双拥宣传橱窗,营造出了关心、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的浓厚氛围。
通过鼓励、引导、培养和宣传,全镇的拥军队伍逐年扩大,范围涉及到服务、制造等十几个行业。现在,全镇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军人、民兵、预备役人员优先、免费字样的标志牌。沙城中心医院、四甲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军人、民兵预备役人员都能够享受到优待和最好的服务。每逢重大节日,镇领导都要亲自带队,把地方党委、政府的关怀送到驻军的每一个军营。各村也积极开展拥军活动,走访慰问现役军人、老红军、军烈属,处处体现出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
面向群众,渗透家庭,奠定基础在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中,沙城镇坚持把国防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家庭中去,建立了以社区、各村小组、家庭为重点的全方位、覆盖面广的教育宣传网络。为让国防教育进万家,镇广播站专门开辟了国防教育之声栏目,各村每月负责出一期专栏。此外,沙城镇还聘请在二战时期的老军人和利用现役军人回家探亲的机会组成了“国防教育报告团”,成立了双拥工作演出队,开展了“国防教育进万家”和“我为国防献真情”等教育活动,发放了国防知识问卷一万多份。在沙城图书馆设立国防教育图书专柜,免费发放图书证。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落实。
通过“国防教育进万家”活动,近几年来,全镇掀起了一股参军热。与前几年个别村无人当兵,消极应征,勉强当兵的现象不同的是,今年出现了争先当兵,踊跃入伍的动人新局面。七五村现有军人十一人,考上军校了四人,被转为士官的二人,一人军事成绩突出被破格提干;七三村一人被三军仪仗队特招为仪仗兵,参加了99国庆首都大阅兵、澳门回归等重大仪仗司礼活动,并圆满完成了任务。据统计,近几年来全镇在部队荣立三等功的有九人,获优秀士兵称号的有八十多人。
结束语
今天,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全面奔小康的沙城镇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不忘注视祖国并不完整的版图,注视海峡之间涌动的暗流和波浪,把愤怒深埋心底,用热血镀亮手中的钢枪。面对民族败类疯狂的叫嚣,随时准备亮剑相搏。沙城镇的领导用青春、热血和汗水铺出新时代之路,用忠诚、挚爱和智慧谱写新时代之歌。在新世纪的征途上,他们高唱大风向太阳,从辉煌迈向新的辉煌,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全文完-
▷ 进入wqfp8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