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陀印象
说到普陀,不了解普陀的人,都会以为普陀即是普陀山,其实,普陀山只是普陀的一部分,普陀除了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普陀山名扬世界,还有与之相辉的洛伽山,相传是观音最早的修行之地;普陀还拥有“中国渔都”之称的沈家门渔港,是全国最大的渔港;同属普陀的还有国际沙雕节会场所在地朱家尖。
普陀,佛教《华严经》中“一朵美丽的小白花”之意,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东南部,因境内佛教胜地普陀山而得名。普陀是舟山市的一个市属区,面积673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6271平方公里,陆地面积459平方公里,是海洋大区,陆地小区。全区共有大小岛屿455个,有人居住的有32个。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全国沿海要冲、舟山渔场中心。渔汛季节,全国沿海省市的渔船及各地商贾云集于此,早有“小上海”之称。所形成的渔都风情,即具有大陆风韵,又有海岛特色,与挪威的卑乐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合称世界三大著名经济渔港。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面临辽阔海洋,与台湾基隆港、日本长崎港、韩国仁川港相对。自然资源丰富,渔业发达,港口优良,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素有“东海明珠”之称。
早在八五年以前,因我距普陀很近,多次游过普陀,走马观花,四处看看,心中有一种普陀印象,但还没有更深地了解,不识普陀真面目,只缘身在普陀中。八五年后,我工作调动到了宁波,同学们调往普陀工作的渐渐增多,当我再回普陀,便注意对普陀的了解,对普陀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后,我便与普陀结下了解不开的情结。每当我稍有空闲,最想去的地方,便是普陀了。这不仅仅是因为那有老同学可叙旧,也是因普陀的人文风情与佛教文化时时牵动我的心。一晃二十几年了,普陀总让我有日新月异的感觉,随着岁月的增长,我对普陀的情感也在增长,我总为普陀魂牵梦绕。
二、沈家门•夜排档
沈家门是舟山最大的渔港城市,从地图上看,它是缩在舟山岛最东面的一个角落里,再往东去,就是浩渺的大海了。沈家门夜排档有其自己的特色,在全国恐怕也唯普陀所独有的海景夜排档,集吃、玩、乐、观为一席,称普陀一绝,这一点也不为过。别说是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就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海岛人,也常常找个机会品味一次海景夜排档,尤其是夏末初秋,我总会心血来潮,下了班驾车直驱沈家门,溶进延绵数里,摆满了大排档的夜景街区。
夜排档一条街,就在沿海马路上,一边是临街小店铺,一边是码头海岸,顺着海岸的一边,密密紧紧的排满了喷火的炉头,摆满了盛装各种海鲜的水台,还有一桌又一桌,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食客。整条街上回荡着从油锅溅出的滋滋声、大师傅的吆喝声、锅碗瓢勺的交响声、以及抽拉板凳、猜拳行令、敬酒劝酒的喧闹嘈杂声和人们的谈笑声,汇集在海水轻拍岸边码头的海浪声里,这巨大的海边露天排档,变成了一座乐台。与其说人们来这里是吃海鲜,不如说是来品味风情,一桌桌的食客,似乎早就在这儿品味了很久了,并且还一直慢慢地吃下去、品下去。桌席间偶尔有卖花女孩送上几朵透着晚香的鲜花,更增添了一道情趣……
那一次,电话中相约下班后到沈家门吃海景夜排档的同学们,不见我到,就等候在那里看着别人在轻松地谈笑中吃着气氛,品着海鲜,大家这就那样等啊等啊,等到了日落西山,再等到月上树梢,同学们都饿得快要前胸贴后背了,我才姗姗来迟,她(他)们才不管我途中有否堵车,汽渡有否脱班,唯要罚酒,方可了事……
透过这条街上的独有的气味,海鲜味混着酒香、煽动着我的食欲,如果我是一个化学家,一定会有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空气中寻找出多种多样的分子。那些活灵活现、鲜美奇特的佛手、虎头、青鲷、扇贝、鲍鱼、银鲳、带鱼、石斑鱼、小黄鱼、红膏蟹、梭子蟹等,还未等它们下锅煮熟,我的食道好像已经感觉鲜香的美味滑下的快感。水台中那形状各异,琳琅满目的海鲜,尽管我从小是在海边长大的,也叫不齐品种,就更别说是那些外地游客了,他们是一边在品尝,一边在观赏。
每次到这里同学聚会,能记得清的也只有前部分,这里总有一种气氛让能你把酒兴提到最高,不知不觉中都已喝高,微微醉意中看到一桌桌兴致浓浓的人们,心中似有一种合合融融的感觉,一盏盏的汽灯,在人们头顶上发出明亮而温柔的光,好像是一团团鹅黄的气体,氤氲在这个渔港的夜晚,更加烘托出渔港之夜的情趣。吃饱喝足了,自然也别想再驾车返回了,同学们也不会放我走的,要么上哪个同学家接着品茗,继续摆开侃场,高谈阔论旧时的笑话趣事,要么就干脆把我丢进早就为我准备的宾馆席梦思里,让我梦游……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得起床了,得赶时间回返上班,驾车慢行在渔港,张望一下似乎也刚从夜梦中醒来的沈家门,昨夜的海景夜排档似从梦中飞走了,哦,那只是沈家门这座大舞台上的一幕场景,精彩的大戏是在白天。看到码头上已经开始有渔船停泊,渔家把收获搬到岸上来时,岸上有人开始交易,一筐筐白的晃眼的鱼虾从我的车窗前走过,生活在这里拥着海信潮息,多彩的变幻,永远是沈家门每个丰满的日子里独有的气息。这渔港有着大海般的活力,永远涌动着生命的潮汐。
三、普陀山情结
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这山是我心中的一座圣山。
普陀山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画卷。奇景圣境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普陀山的观音文化“缘结四海,福泽五洲;慈悲为怀,利济众生。”演绎“以和为上”的时代精神,“和平、和谐、和睦、和合”,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观音是随着佛教由古印度进入中国的,进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观音的性别由男性变为了女性。观世音有三十六种变化,变为女性就是其变化之一。当人们遇到麻烦,一念到观音的名号,她便能立即变化成合适的身份降临,民间便有“千眼千手观音像”之说,倍受信仰崇拜。观音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菩萨。观音送子的观念也便深入民间,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也是观音文化的一大特点。
90年初,父母与公婆看我已经三十好几了婚后多年还没有怀孕的动静,不免有些焦虑。母亲听说普陀山的送子观音很灵验,就特地进普陀山敬香。或许是双方父母的诚心诚意感动了上苍,或许是我们到了该有孩子的时候了,反正这年四月我真的怀孕了,次年二月二十八日那天夜里,身材弱小的我,竟然能产下一个重八斤四两的大胖小子。这让双方父母深感观音送子的灵验,妈妈说她许愿的时候有过承诺,等孩子满周岁时候,要全家再进香还愿。就在我儿子将周岁的那年正月初二,妈妈真就带着我们姐妹两对夫妇携子带女,进普陀山还愿了。
普陀山我来过多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进山不是陪朋友游玩,纯是为了陪妈妈还愿,平时工作忙,没有机会陪老人到山中来,现有这种机会,我和我的先生,妹妹和妹夫当然都乐于前行。为了表示我们还愿之心的诚挚,所以也没敢东逛西游,就直奔我们的第一目的地慧济寺。
慧济寺又称佛顶山寺,传说进普陀山还愿,必先上佛顶山烧头香,历有“不到佛顶山,就没到普陀山”之说。妈妈说上佛顶山还愿讲的是心诚,是不能坐车的,必须得步行。寺院坐落在海拔299·1米的云雾山中,由法雨寺(后寺)到慧济寺需经石级小道,人称香云路,全程有石级1088层,约2华里,此路原为樵蹊,细盘如羊肠。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慧济寺住持文正,东监院庆禅募资砌石而成。
一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路西的青玉涧,自山巅至山麓,一带飘流,淙淙汨汨之声,伴我们走在每级石阶。香云路不到三分之一处,中途的香云事,呈长方形,建于路中,下有两涧穿行而过。亭侧建有茅蓬及眺廊,游人和香客常在此驻足小憩。体弱多病的我,空着手走上山去也已经是力不从心,气喘嘘嘘,妈妈和妹妹一直扶着我。先生抱着我们的大胖儿子,也是汗流满面。民间传说为得子上山还愿,一路上是不能换人抱孩子的,连换手都最好不要换。我先生信以为真,谁想换他抱一抱孩子都不让。
走完香云路,踏上一条间嵌莲花雕刻的石板路,路旁林荫夹道,七步一荷,引香客入三摩地。寺院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大悲阁、藏经楼、钟楼等组成,布局不规则,颇具江南园林特色。该寺山门简朴,上书“慧济禅寺”,各殿依山建筑,供奉着佛像与观音。寺内现存御印三枚,其中御赐金印一枚,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制,上刻“敕建南海普陀名山观音宝印”;嘉庆元年(1796年),赐翠玉印一枚,印文是“南海普陀佛顶观音大士宝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赐普陀禅寺钢印一枚,印文为“敕建南海普陀禅寺观音宝印”。
佛顶山是普陀山的最高处。那天正好是先晴后雨,让我们领略了晴雨佛顶山风光。时逢大年初二,又下着毛毛细雨,游人香客不多,我们很快就完成了我们还愿的仪式,就到我们的第二目的地——普济寺。
普济寺又名前寺,坐落于灵鹫山麓,是观世音菩萨感化处,为普陀山供奉观音大士的主刹,与法雨寺、慧济寺构成了普陀山的主要观音道场景观。
普济寺内分御碑殿、钟鼓楼、天王殿亦称金刚殿、大圆通殿、法堂、后殿、方丈殿、功德殿。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堂宏大巍峨,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殿内正中端坐着观音菩萨,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边站立着她的门徒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灵动。
功德殿在寺院最后面,是佛教信徒为其祖宗立位做功德的佛堂。殿堂四周附设斋堂、僧舍等。在功德殿,主持师傅接待了我们,以佛教还愿仪式渐递进行。主持师傅看我先生怀抱中的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白白胖胖,进了功德殿,小嘴一直像敲开木鱼似地咧着,一副弥勒菩萨开怀咧嘴的样子,眼珠子好奇地转来转去,教他拜佛,也能学得像模像样的双手合一,头像小鸡啄米似地点个不停,教他叫人,他也能鹦鹉学舌,虽然只能学简单地单词不能成句,但口齿吐词清晰,表现特别乖巧可爱。古稀高龄的主持师傅很喜欢小家伙,摸着他的脑袋,最后竟不由自主地想抱抱他。他也不认生,就由老师傅抱着,我教他“给太太香一下”,他还真在老师傅脸颊上亲了一个响,逗得老师傅和在场众僧笑逐颜开,赏了他几颗长生果(花生)……
做完佛事,天也转晴了,我提议上紫竹林转转,反正是回程路过的。这紫竹林是我此前到普陀山必去的地方,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会对这独有情钟。
紫竹林禅院在双峰山东麓潮音洞上,传说为观音菩萨修道居住处,背山面海,古朴典雅。紫竹林植紫竹约3000余枝,已有3米高。上年五月间我陪二哥上普陀山,正当金笋齐发,参差错落,向我们展现紫竹的繁茂古景,让从黄河岸来的二哥顿感惊奇:“我当紫竹林只是相传中的故事,没想到还真的有紫色的毛竹,真是大开眼界了。”
位于紫竹林禅院的“不肯去观音庙”,虽不在普陀山的主要寺庙之列,而我却单单偏爱这一处。寺庙临海而建,景色秀美而又不失大气,尤其是当我站在临海的方亭中,能顿感心平气和,心情舒畅,静心遐想,似乎能把我给净化了……
我的家人和好友们常戏笑我的脸型和眉型像观音,凡与我一起到过紫竹林禅院敬拜过观音的,没有一个不这样戏笑我的。开始我也没多在意,可听多了,有时也难免会细细地去比较一下,我像吗?可能是大家对我的一种愿望,希望我能像观音一样善恶分明,慈悲为怀吧。
其实,我何尝不是这样想啊!我要是真的能像观音那样助人解难,能像观音那样给迷失心智者找回丢失的真诚,给那些让伪善遮盖真假迷糊不醒者指点迷途,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我只是一个凡妇俗女,这一想法也只能是我的一种愿望。这一愿望,可能就是我对紫竹林禅院情有独钟,我敬拜观音的最终原因了。
-全文完-
▷ 进入峻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