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乡村联中任教。没想到学校安排我任初三语文,我立马惊呆了。中师文凭,只能是小学教师的合格学历。让我一上阵就送初三毕业班,岂不有点荒唐?我一介学子初为人师,且新来乍到怎敢与领导分庭抗礼?认了吧,又恐误人子弟。思来想去,还是忐忑不安地找到校长,语无伦次地叙说了自己的担忧:我年纪轻,没有教学经验,毕业班还得要升学率,别在我手上砸了,我想教小学……谁知校长是一个倔老头,他打断我的咯哩罗嗦,一字一板地说:咱的安排,事先都反复掂量过了。一旦宣布,就是钉子入木!现下,你甭心思别的,想想怎么教好课吧! 既然是反复掂量过,仍决定用我,虽然不能说是领导对我有多么的信任,但是也表明领导确有难处。至于钉子入木,后来才知道,这是我们领导的口头禅,意即不可更改。得,人家非得赶着鸭子上架,无奈我只有自认倒霉。毕业这些天来,日思夜想的尽是些花朵般天真烂漫的孩子的笑脸,于今只好忍痛把他们从脑海里驱逐,换上些年相若道相似的同辈人。接下来就只有想怎么教好课了。
初为人师,第一堂课至关重要。一炮打响,一顺百顺;若有失手,一蹶不振。办公室里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和一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纷纷向我传经送宝。综合起来无非两条:一是备好课,事先只有将教材教法烂熟于心,到课堂上才能口若悬河得心应手;二是镇住调皮蛋,步入教室登上讲台,表情要严肃,批评要严厉,教鞭万不可像魏巍笔下的蔡云芝先生轻敲石板边……这让我有点为难,我素来微笑着面对生活,涉世未深,无法成熟,面孔怎么也板不起来。至于第一条,自信我还是能够马马虎虎的。
我所教的第一篇课文是毛主[xi]的词《沁园春·雪》。我翻阅了我所能找到的全部参考资料,关于词的基本常识,关于毛主[xi]创作此篇的时代背景,关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同时我又把课堂具体操作按照在师范里学的“五三八七”进行合理分割,做了统筹安排。一课时的教案,我竟然密密麻麻地写了近十页十六开稿纸!
我准备提前试讲一下。这是个夏末里的寂静的夜晚,蛙宁蝉息。无月的天空,星星尤其明亮。我悄悄地打开教室门,登上讲台,面对着空荡荡的课桌,一种神圣的感觉油然而生。那时,就在那时,我忽然意识到我所面对的不是木制桌凳,也不是学生,而是责任、而是使命、而是即将跨越的那个世纪!
第二天的正式上课,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整个四十五分钟,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沉浸在我着意营造的艺术氛围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好心的同事们教给我的招数,一个也没用上。
本文已被编辑[千叶红]于2006-2-26 19:37:30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秋雨鲁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