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心上疏影(5)女人系列·书轻轻走来

发表于-2006年02月23日 晚上11:43评论-2条

我与读书

从年少的岁月走来,一手握住梦,一手捧着书,默默,那么多年。爱书,看书,写书,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痴迷不悟的结局,一个执迷不悔的信念,就是我。我是女人,我爱着文字,爱着书本。

时常叹息自己怎么生不逢时,怎么没有出生在古代。若在古代,我一定与李清照是最好的朋友,我一定也是一个古典的才女,因为,我是那么爱着唐诗宋词。我喜欢古典诗词里的忧郁和淡淡的哀愁,喜欢从古典里透露出来的典雅朴素的气息,喜欢油墨的清香,喜欢发黄书页的怀旧气息,喜欢书卷气里散发的宁静和淡雅。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究竟读了多少本书,自己没有统计过,只知道每到一处,看见书屋或者书店,眼前便会一亮。买书,对于我来说是毫不吝啬的。

我家别的家具可以没有,但书架却是不能缺少的。新修的房子,整座墙拆了下来,重新装上特制的书柜。古老的藏书放在父亲的书房,我的书房,几乎是现代、时尚的散文、诗歌、小说。

新出版的杂志是不上书架的,因那是随手翻阅的东西。卧室、卫生间、客厅、甚至是厨房,随处可见杂志。从小没少挨母亲的责骂,长大的结婚了,免不了了丈夫的唠叨,但恶习不改,最后落得——由她去吧,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原则错误,总比成天打麻将、美容强一些。

关键是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支持我——丈夫的父亲,也是一个喜书之人。他在与儿子一次不经意的对话中那样说道:“那些书,你们不爱看,以后都归你妈妈。”当时我感动了许久。现代的人,读书者甚少了,儿子这代人阅读习惯和方式已经超越纸质书本了。家族所有的成员,只有我与父亲,还坚持着看书、爱书的习惯。

因读书害人,我是深有感触的。

中午读《散文时代》,其中的三篇散文影响了我一个下午的情绪。那篇《父亲的天堂》和《唉,那个悼念的人》沉重得几乎让我窒息。文字的感染力,是非读书人难以体会的。一篇好的作品,一本好的书,给人的影响和感受,不仅仅是受教育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对文字痴迷那么简单。书,在某种情绪下,你仿佛读懂了,在某个特定时期,又仿佛一片空白,到头了,一个“痴”字怎么了得。

总是遗憾我的一生没上过大学。无论看再多的书,写再多的字,但人生缺少了在大学读书的那个经历和氛围,仿佛自己的灵魂就永远不能到达最高的境界。所以,我拼命读书,拼命写字。

总觉得一些理论的东西非要在课堂上,从书本上才能获得。时常愧疚自己对文学理论的欠缺,与一些朋友谈论文学上的话题,他们谈笑风生,说什么写作手法,说什么文艺走向等等,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读书还不够。但学无止境,要学的东西太多,要读的书太多太多了。于是,在看书累的时候,索性自己尝试着自己写书。不写书之前没发现自己有写出的本事,一旦开始了,就没法停止了。记得《死亡日记》里有那么一句:“一旦让我开始,我就永不停止”。是啊,读书,写字,一旦让我开始,我就永远无法停止。

学生时代课本上有那么一句“书非借不能读也”,讲的是因贫穷买不起书,反而借来的书,读起来更加勤奋和珍惜。用在现代更是那样。倒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偶尔遇见一本好的书,想读,与是借来的,那种感觉,与读自己买的书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

在梅子家看见几十年前出版的一本《台湾现代诗歌赏析》,因书里的几个喜欢的诗作,当时我就爱不释手,与梅子借来读,却遭到拒绝。但我也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趁她不注意把书塞进我的包里,等她送我出门,我与她在电话里说“对不起了,梅子,书非借不能读也”。梅子臭骂了我几句。我也不恼。因那书,确实是梅子的心爱之物。我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那本书。

回想学生时代,曾经风靡一时的琼瑶的小说,同学租来偷偷地读,在他们入神学习的时候,我却用一节课的时间,把一本书匆匆扫光。

上课看小说的恶心其实还是初三时语文老师灌成那样的。

那个时候的农村,上学看课外书被大人和老师看成是不务正业的行径。但我的语文老师是刚从部队专业回来改行做老师的。他的思维方式我教学方式与别的老师不一样。他鼓励我们多看课外书,说学好语文就是为了写好作文,而写好作文,得从看书做起。于是,我冠冕堂皇地可以看很多的课外书。当然,是在母亲的视线之外。而父亲,总是在他看我的时候,给我几本《十月》、《钟声》、《芙蓉》等杂志。其实,那是邮局过期的旧书。但对于我来说,那些过期的杂志,却几乎影响了我整个学生时代。

后来,有了自己支配工资的权利。成箱的书买回来,细细看,慢慢看。偶尔家里人也会有牢骚,说,买回来的书,又不见天天阅读。殊不知,一些书,不是一买回来就一定要看完的。各个档次和风格的书,适合不同是时间和环境阅读。想轻松的时候,看一些精品的散文。大段时间空闲的时候,读长篇的小说、理论方面的书。那些书,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呵护,马虎不得。因读曾国藩的《冰鉴》,我喜欢上了他那书的名字,于是,决定给自己取名“冰鉴”,一恍,都十五年了,那个笔名,与我的身份证上的名字,逐渐合二为一了。

自己喜欢读书,总希望能感染家里的人。父亲退休在家,给父亲订了几本杂志和几种报纸,父亲在步入老年的时候,爱上了读书。偶尔杂志报纸上有“有奖问答”,父亲会饶有兴趣地参与那些活动。竟然有几次还中奖了。父亲读书的积极性更高了。我不是个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我读书的爱好能影响父亲的晚年,也算是我对父亲的一种孝敬了。

母亲却不爱读书的。

现代家长若是读书少,课本以外的知识从哪里来?写作入门从哪里来?所以,我鼓励母亲也多读书,可以继续她的教育事业——“教我的儿子弟弟妹妹的儿子作文”。母亲又重新戴起了眼镜,每到傍晚,吃过晚饭,一家人读书、看报、学习,多么其乐融融。

我看书的速度和质量是惊人的。以前读书做读书笔记,我读书,若是对书里的文字有感应,我会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有很多人问过我“你怎么有那么多东西可写?你的情感怎么那么丰富?你怎么时刻都可以写出那么好的情诗”。现在,我可以回答我的朋友:其实,我好多的写作灵感和情绪来源于书本,我可以为一篇文章落泪,擦干以后,我用自己的文字与作品对话。我爱读诗歌,若是一首诗能让我有思想共鸣,我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出一组诗歌。最近的《哥哥,你要让我幸福》,其实,我是偶尔在网络看了一组民歌,当时有强烈的思想共鸣,流水一样,我的情绪就那样倾泻出来了。若让我解释,你那诗歌,又是在爱着谁?我无法回答。因我看书太多,受的感染太多。

那本《尘埃落定》,躺在我手中的时候,我渴望拥有的心情,犹如尘埃落定,轻松、满足感油然而生。那是最近最能影响我的书。

红袖添香

读书,对于我来说,夜晚是我读书最佳的时间。

“红袖添香夜读书,卿正欣喜吾欲狂。携手相看徘徊处,知音鸳侣共徜徉。”其中的“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古人眼中理想的读书意境,宛如一幅工笔重彩画,向每一个观者展示着和谐与默契,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读书的美丽。

红袖添香夜读书,这不仅是古代书生的理想。

我也有过这样的梦想:夜深人静之时,我为君端上一杯清茶,点一瓣心香,相拥看书,促膝谈心。或者我为君献上一杯美酒,酒能助兴,君才思敏捷,说不定能重回年轻时的浪漫,挥笔成文,我投去赞赏的眼神。

君年轻时写得一手好诗,因生活的奔波和劳累,君放弃了年轻时的爱好。现在生活稳定了,可以夫唱妇随了,妇以夫荣,相互促进,相互洽谈文学了。那该是多么和谐美好的夜晚呵。

这样的梦做过很多,这样的红袖添的香是爱意,是一种浪漫。

“红袖添香夜读书”,理想毕竟与现实有差别的。

想想真的有一双玉手在男子读书时左右晃着,为男子倒茶续水,挑灯点香,他的心神会不会飘曳不宁,书,还读得进去么?避开身边的红颜不谈,就说“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如果读书读出书中有美丽的女子,那这个男子会想什么呢?心猿意马?还是继续用心品读?有些文豪墨客为了专心读书做学问,一直独身,不就是怕红颜分心,影响事业成功么?

文字有一种魔力,它无时不在诱惑着读者的心,无论男女。特别是女人,读的书多,情感世界就会越丰富。

所以,“红袖添香夜读书”对于女子是最贴近最浪漫不过的了。

入夜,为自己点上一柱香,准备好一杯花茶,玫瑰、菊花、茉莉,都可以。也也可以煮一壶咖啡,或者冰一杯冷饮,再拿出自己喜欢的书品读,精彩时击案喝彩,灵感来临时大笔一挥,伤感之时任泪纷飞,困惑之时去哲人那里寻求答案。

在这样的夜,放松自己,放纵自己,做一个真正的我,为自己添香。就是读出书中有陆小曼之类的美女加才女,也只是对自己的激励。偶尔回到古典,与李清照牵手,那也是对红颜命运的思索。这样的夜晚才是真正的红袖添香夜读书!谁还能对这样的女子说,你只能点香倒茶,做别人梦中的风景呢?女人读书,才是自己的风景。

因为读书觅得那些诗句,因那诗句,爱上“红袖添香”那个文学网站,因为那个网站,自己也步入了写书的行列,感谢读书。感谢“红袖添香夜读书”。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轻轻走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城市玩偶点评:

轻轻文字,云淡风轻。从容之间,絮絮;转弯有度,回旋落笔。自也是一种风格,欣赏了!

文章评论共[2]个
云丫-评论

我也喜欢这样的氛围。at:2006年02月24日 上午10:03

longwen-评论

你现在不是正收获着书种下的爱情吗?祝贺你,成功的女人!at:2006年02月24日 上午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