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从父亲的几件小故事中说起,现在想来,从中有很多的收获。
记得小的时候,也就是七十年代初吧,有多次父亲给农村的乡邻们在茶余饭后说到:人家毛主[xi]过的是怎样的日子,每顿饭后要吃一颗比拳头还大的“红元帅”苹果消食,是那种变得绵绵沙沙的苹果呢。话语之间,几多羡慕,尽显眉眼之上。而啧啧之声,呼得气氛很是热烈。看得出,那时候乡邻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白米白面大油炒菜过后,能够吃上一颗开胃的苹果,该是何等的惬意。一个父亲编造的故事,竟也在艰难的岁月成为一种憧憬到向往层面上生活的追求,常常在梦中品尝。
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事实,也不知道父亲从哪里搜来的消息抑或编造的灵感,反正那时作为教师的他所有的话语,是有很大的权威呢。同理,每有新论和惊人之语,不论正确与否全部会被人相信。
还有一次,当我们家用尺八的大锅煮了一锅红薯片,当我们几个孩子每人盛上一碗吃不下去时,父亲执意让母亲把仅有的一包胡麻炒后研碎,将其拌入其中,使得我和兄长姐姐胃口大开,一阵风卷残云似的干掉了多日维持生计、顿顿千篇一律的那碗煮红薯。饭后,记得父亲清楚的说到:“日子总会好起来的,不要着急。”说此话时,坚强的父亲一脸的自信,给我们又是一阵鼓舞。
这些记忆,都是近三十年来不舍得丢掉的资产,并在陪我走过的人生中不断地处于升值的态势之中。
在我印象中“日子总会好起来的”这句话,应该是源于父亲那里的,因为我从他那里接受这句话的时间最早。现在每次和母亲、兄长、姐姐全家团圆而缅怀已经去世多年的父亲时,看着眼前的兄长姐姐和自己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被人羡慕,心中就会浮动着父亲的这句话:“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是的,我们家曾经因为父亲右派的身份贫穷的一清二白,经受过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但毕竟我们走过来了。按照传统的说法,我们小辈虽然没有重振祖上的声望,但都也算得上殷实之家、无愧先祖了。这些,父亲健在时也看到了一段这样的日子。
日子总会好起来的,这句话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只要信念不死就会有希望的存在。用家乡的话说,就会有盼头。想一下,当遇到困难时坚信感觉到还有盼头的时候,即便战胜不了困难,但至少也会跨越困难,绕过困难。在这里,我想说说自己的12岁,说说12岁的那段日子。
在我12岁多一点的时候,一位当时在家乡师专当讲师的亲戚建议父亲将我转学,由是就走出了家门到城里开始求学。最初的日子是寄人篱下的,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还很小,什么也不会,一个人怎么能够住校呢,而在别人家生活总会多少有个照顾,至少不用自己做饭,何况那家的男主人是父亲一手养大并成家的。但是,父母错的一塌糊涂,因为女主人此前因为我的即将入住和入围,曾经和男主人吵了个天昏地暗,后还是在男主人以离婚断言时,才勉强同意。而那一盆心中的怨气,完完全全、毫不吝惜的泼在了我的身上。但在现在想来,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那时大家的日子都很难,都不宽裕。这也是我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每次春节回老家探亲时,必须给两位老人厚意表达,甚至远远超过他们自己的孩子一年孝敬的情意。
由于不想提起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在这里我只想写下我的12岁里几个记忆深刻的片段,回顾一下昔日少年时期的不易:
在12岁,我学会了包饺子。这门手艺是因为女主人曾经说到,谁想吃饺子就要自己包。听到此话,不会包饺子的我有点儿犯难,因为在自己家里平素很少吃到饺子,偶尔的一顿也都是母亲姐姐她们包的,我是家中的老小,根本就没有学过饺子的包法。自然,女主人不会因为我的年龄小而放弃为难我的机会,尤其是当时看我的眼神,一眼的鄙夷和嘲笑。男主人悄悄的看了我一眼:彬彬的饺子我替他包。我咬咬嘴唇,挤出了一点笑容,声音就像从屁股底下轻轻地飘了出来:我能学会的,我看过妈妈包的饺子。那次,我学会了包老鼠饺子,并且包了十三个,至今记忆犹新并且技术娴熟,速度很快。
在12岁,我学会了做炒菜。由于男女主人有时候中午不回来,记得他们当时也很忙,我自己学会了做炒菜。有一次,在炒韭菜时给里面放了些葱花,女主人回来后看到没有吃完的炒韭菜,好好的奚落了我一番:韭菜那么重的味,你放葱花干吗?你妈也是这么做的吗?真是土的掉渣子!那时我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旋旋,但硬是没有滑落出来。晚上吃面的时候,只舀了清清的一碗,并且一声不吭的吃掉。男主人看到此状,晚上给我偷着买了一个烤洋芋,并看着我吃掉。记得我在吃烤土豆的时候,男主人坐在床边一个劲儿抽水烟,没有说过一句话。
在12岁,我知道了看别人的脸色做事。记得一次,天下着好大的雪,由于路上走不快,到家的时候主人一家人已经吃过饭了。女主人看到我走进家属院,脸色阴沉的将我挡在檐下的院子里,她在屋檐下面就大声的吼了起来:到哪里胡逛去了?我刚解释了个半拉子时,她就显得不耐烦了:以后再回来晚就不要吃饭了!把你成天像个神仙一样供着,理由还多的不行!当时我在院子里站着,一会儿身上厚厚的一层雪积了下来。只记得同院子王爸的女儿偷偷的掀起一缝门帘,眼里好象惶惶然。我不敢动,心里突然感到很想回到农村的家里,回到妈妈的身边。后来还是主人的大儿子将我拉进屋门的。那顿只吃了一个冷馒头,喝了一杯开水。此后,我会偷偷在课余活动时,瞅个空子回家拣菜扫院,收拾屋子,争取女主人的高兴。这也是后来王爸给父亲的说道:你的彬彬真的很懂事,做事情就像一个大人一样,以后肯定有出息!
在12岁,我学会了撒谎,并且撒谎的水平不低。周末我会步行十几公里回家,心情十分的愉快。会在山路上唱着学到的歌儿,渴望着美美地吃两顿妈妈做的饭菜。每月底的时候,我要带口粮回到寄宿的家中的,这个时候就有点不安。因为那时候家乡因为小麦的产量低,几乎种的都是高梁和玉米,小麦面很少。平常只等着爸爸每月27斤供应粮中的5斤麦面带到别人家里交差,但有时候家里来亲戚时就会吃掉,留不下来。这时候,我会在家里没有好面时(麦面)一个人哭着背上相对较好的玉米面离开同样流泪的母亲,而到寄宿的家里时又满脸气定神闲的说到:我爸爸妈妈不在家,串亲戚去了。麦子没有人去粉,下次我一定把白面背来。其实,那时候哪有那么多的麦子面呢!实在抗不过去的时候,我会把父亲给我的2元零花钱分几次买成菜,嘴上念念有词的说到:我平常不化钱,装在身上弄不好就丢掉了,还不如买菜咱们吃。我的12岁,我知道了撒谎比说实话容易也会被别人更轻易相信。还有很多……
不知道有多少次,父亲到城里来和我一起在街上的饭馆吃饭时,摸着我的头说着:孩子,坚持两年,等你长大了就住校去,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这样在别人家寄宿读书的时间,总共持续了一年多点的时间,然后在不到十四岁的时候坚决说服父母开始住校,自己凑和着开始做饭和自理生活。虽然有时候手忙脚乱,倒也过得心情愉快。一直到快高三的时候,家里才因为落实政策返城为止。
我的12岁,有很多现在想来心酸的往事。我是羡慕那些从小在父母跟前长大的所有同龄人的。我总觉得自己的少年阶段好象缺少了很多的东西,唯一可以感到庆幸的是,那段时光我学会了自立和坚强,并使我受益匪浅。所以说,那段经历,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起码使我感受到了离开父母生活的艰难,感受到了家里最小的“宝贝蛋”最终还是要自己闯荡世界,要独立生活并且生活的让亲人们放心。也是那段经历,使我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并在赴湖北的大学报到时,一个人纵横几千公里,使得别人对我刮目相看,并在后来的工作中,永远对未来充满着的期冀和不断的取得提高人生质量的满意成绩。
说句厚道话,由于有了12岁的经历,我彻底悟出了有个憧憬或者梦想的重要。可以说,就在这种心里状态下,我才会实现着自己的一个个憧憬和梦想,并且一路走来,有着比很多人更为坚韧的心理素质,取得骄人不菲的成功。而这些成功和坚强,均在有意无意中源于父亲的这句话:“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日子总会好起来的”,一句毫无文采的话语已经根植于我的心底,并且永远长得枝繁叶茂,不曾枯萎!而我,也会把自己的心情置于她的荫凉之下,数着雨滴,数着雪片,数着春风几度,数着秋枫几红……
-全文完-
▷ 进入秋过留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