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抽屉里总是放着一本书,闲来无事,随手翻翻,不几日,看到一篇关于“破执”的章节,让我联想起蚕、蝉和禅。
蚕,不能不说是人类的好朋友,无论是我们的父辈抑或更久远,还是我们及我们的孩子,都有与蚕亲密接触的经历。蚕是一种我国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它的经济价值在于蚕丝,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我国也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古史上有伏牺“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又有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先蚕”一说,众所周知,我国具有民俗文化的蚕丝及蚕丝产品已称誉世界。
说蚕,人们自会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佳句。是的,蚕之所以能为人类创造经济价值,与它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唐代诗人蒋贻恭也留下了“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的诗句。蚕那种作茧自缚、痛不欲生的滋味,又有几人能知晓。
与蚕的无声相比,蝉则给人一种另外的感觉。
“知了,知了……”是我们熟悉的蝉鸣,悠然飘荡在炎炎的夏日里。蝉鸣是天籁之音中极其可爱的一种,然而,有人不喜欢,嫌它聒噪,像长舌妇的唠唠叨叨。蝉鸣虽然聒噪,却总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当你置身于树阴林密之境,阵阵蝉声娓娓动听,不由想起“蝉噪林愈静”的诗句。愈是树阴林密的地方蝉声愈是喧聒,悠然的蝉吟又使这静境显得更加幽静。
虞恭公的咏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道出了蝉的气概和品格。蝉处炎炎之世,居高饮露,不奢荣华这份清高又有几人能属?但有人却偏偏不领略它的清音,明朝的许元倩就把这清音比做“附炎鼓噪”,舞文弄墨欲作“憎蝉”之赋,这又何苦来哉?
我们知道。蝉变为成虫时,要蜕去幼虫时的壳,此谓金蝉脱壳。后比喻用计脱逃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得益于它的蜕壳,蝉是悠闲的,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风尘世界,歧路纵横,岁月长河,坎坎坷坷,我们行走尘世,各种烦恼都会接踵而至,就如幼蝉背负的重重的壳,然而,如果不懂得放下,事事执着,那么势必会“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整天纷纷扰扰坐起不安,是非常痛苦的。
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风采的禅文化则为我们指明一条“破执”的出路,惟返朴归真,方能怡性怡情,惟禅心禅智,方世事洞明。禅是一项修炼,虽博大精深,却人人参悟可得;禅是一面心镜,透视自我,善恶美丑皆可鉴;禅是一盏心灯,扶正祛邪,内省净心,指引人的心路;禅更是一种巧妙地将信仰与生活、神圣与平凡自然亲切地融合起来的人生智慧。这种智慧,可让我们的心灵可从混沌迷茫中解脱。禅悟也并不复杂高深,只需把荒芜的心田清扫干净,把曾经阳光的自我重新找回。
一句话,禅就是用心去感悟的一种回归生命本真的精神境界。
生活中的解脱,就是要懂得“放下执着”,这样的人了解“执着是苦,放下是乐”的道理,同时也能悟出“蚕”与“蝉”的哲思:执着的人就好比是春蚕吐丝一般,重重地裹住自己,让自己封闭在黝暗之中,缠缚痛苦;而懂得放下的人则犹如脱去外壳的金蝉一般,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鸣出一夏的幽丽。
蚕与蝉,代表着执着与解脱,也象征着苦与乐。
希望你就是那一位了解“生活的解脱就是处处放下”的快乐的人!
本文已被编辑[匆匆小语]于2006-2-23 13:40:3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轻烟微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