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列车离开了大同,向着内蒙丰镇方向疾驰。
这已是十一月份的深秋时节,而我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遥远的西藏。
促使我这次西行,只因要陪着父亲去拉萨做一件事情。我现在还不敢想象几日后将踏上曾遥不可及的西藏土地时会是什么心情?只因太遥远,远的有些模糊,所以便不去想,将这份潜在的情绪暂且存在心中。
望望车窗外,列车还在山西境内,满目尽是空阔而杂芜的田地,树木也多已谢顶,光秃秃的又恢复了原生状态。
忽然就想到了大同。我并不在大同出生,但从小随父母迁移来,至今已度过了二十年。也可以说大同与我真正的故乡份量是同等的。这些年来,潜移默化中大同这座城市以她特有的风格努力雕塑着我的性格、思想、品行和勇气,以至于我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感谢她的培育和感谢母亲的关爱没有区别。
说到大同人的性格特点就不能不提从古至今大同特殊的地理位置。古时的大同居于内、外长城之间,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接壤处,自古烽火连天,战事不断。近现代的大同,又曾处于山西、河北、绥远、察哈尔、内蒙、陕西等省的交界处,人员往来频繁而复杂,是地区性焦点;直至建国后,经济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大同创建的许多大型企业,诸如616、428、3528等大厂。又从全国各地调运大量人员汇集于此,再加上一个特大型的发展到今日足有50万人口的大同矿务局,构成了广义上的大同人性格形成的多员化,多层次、多方位融合混杂的特征,由此也造就了大同人剽悍有时而发狠,硬朗有时还蛮不讲理,豪爽真诚带些小心,热情大方兼有狡黠,但我认为民风硬朗还是大同最主要的特征;这一特征既造就了大同男人硬汉、女人泼辣的本质,同时也因这根深蒂固的民风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大同曾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称做“暴力城市”。现在的大同已好的多了,无论如何,这是一方养育过自己的土地,因为对她爱的太深沉,以至庇护着她的缺点,所以长久以来我只选择默不出声。
但我还是为大同而骄傲的。她辉煌的历史在全国也是排名极靠前的,史学界有一种俗称: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大同。由这一句话你就会感受到她的地位与份量。曾做过北魏94年的国都,又做过辽、金时期漫长的陪都,在1984年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时,大同身列其中,而全山西省当时也仅有大同。
以前天天紧贴着大同,但我并不真正知道她的历史价值。比如说云冈石窟,记忆中从小学到初中和同学们骑着车子就去过四、五回,对那些神态各异的石头佛除了感到新奇之外,确实再无别的收获;直至大三时一个假期回来后,又偶然陪人去了一次云冈,学历史学专业的我,从第一窟开始就久久拔不动腿了,我眼底几乎是蓄着泪专注着这个以前极为熟悉而又被我忽略的巨大的民族艺术宝库;我终于明白了许多中外史学专家为何终其一生熬白了头发仍然在痴痴地每天趴在这些佛像前细心地琢磨与研究了。我的无知使我枉活了二十年啊!记得回来后,我即刻写了一首题为《云冈》的诗:
云冈一片天
世上几千年
塞北的风诵着经文
北魏的神走到今天
五万尊佛齐声曰:丢下欲念
这梵号引导你在黑暗中穿越
七色莲花的圣光
将照亮你灵魂的春天
还有那座著名的华严寺,以前曾不知去过多少次,但那一次暑假重新去过后,我陡然体会出教授在给我们讲课时讲到华严寺表情的庄重与惊羡之色,我也切身体会出了这座为全国现存辽、金时期三大寺院之一的华严寺的史学地位与文物价值了。华严寺上寺的那个大雄宝殿,以往只觉得它大,却并不知它是全国所有的大雄宝殿里殿内面积最大的宝殿。难怪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梁启超之子)来到大同后,流连忘返,痴迷情醉不已,几乎为大同的古建筑而兴奋地发狂,这在他的日记中已有记录。
大同可观的地方实在很多,在大同生活了这么多年,对她浮光掠影般的了解,委实让自己汗颜。自那次云冈之游后,有一种强烈地抱愧大同的心态长久地一直左右着自己的心绪。
<二>
列车在内蒙古大地上飞奔,已快接近包头了。
包头,草原上的钢城,这只是人们对包头习惯性地称呼与印象,我没有来过,父亲对我谈起了包头,说他前年还到过包头,包头的变化让他大为吃惊。原来塞上的几座城市中,大同基础条件比较好,比之包头要强多了,但前年他从包头回来,第一感觉就是如今的包头不论从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城市规划、美化绿化上都已全面赶超大同了。包头市现在已是全国有名的创建文明城市的典型了,尤其是其城建的规划、设计、美化上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也处于前列。父亲说到这里时,我一下子记起前两年听到过的一则故事:一位外宾在游览云冈石窟时,要上厕所,可是跑了两、三个地方,那里的厕所臭气熏天,无法入内,这位外宾也已无心思再游览了,急忙打车二十公里回到市里居住的宾馆,才舒舒服服地解了手。
拿大同与包头做比较时,大而化之,我又自然地想到了拿山西与内蒙做比较。内蒙曾是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偏远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不为人所重视,当然也包括不为山西人所看重,尽管山西的经济也并不发达。可是改革开放后,机遇就摆在每个人面前,山西还在忧郁,而内蒙人却不再迟疑;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山西还在苦于寻求一个经济突破口之时,从辽阔的北方内蒙古高原却突然杀出来数群强悍的人马,那队伍前面的旌旗在阳光下猎猎作响,旗帜上依此写着:仕奇、鄂尔多斯、伊利、蒙牛、蒙古王、腾格尔·······山西震惊了!全国震惊了!宛若一条巨龙形状的内蒙苏醒了,在中国的北方当空而舞,声震九霄。而内蒙人说:我们的目标绝不只限于北方。这种毫气就像千年以前成吉思汗及其儿孙神统亚欧时一样气冲云汉,我也相信蒙古人的智慧与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历史上的蒙古族与蒙古帝国。现在的内蒙古面积近110多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三。而历史上的蒙古帝国疆域是世界史上所有帝国中疆域最为广阔的。做为中华历史延承下来的元朝,其辽阔的疆域在蒙古人史册上只是当时蒙古帝国版图的四分之一。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奔命地向亚、欧纵深处扩展,他们的铁骑与金刀在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是最为勇猛和所向披靡的,向西一直打到多瑙河畔,并在今莫斯科附近建立了金帐汗国,欧州史书上把这一段令人恐惧的历史称做“黄祸”,即由黄色人种带来的灾祸;如果不是当时窝阔台大汗去世,统帅拔都为争汗位而撤军回师,欧洲还不知要经历怎样的灾难呢?向西南一直打到阿拉伯半岛的伊拉克和叙利亚,还曾一度渡海与埃及作战,并建立了伊尔汗国,还有广阔的西伯利亚的蒙古本部,十三世纪至十四完全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人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当然这种壮举是带着野蛮与血腥的一种极大地破坏活动。欧洲史学界在选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近4000年来最为伟大的人物时,公元前2000选出的是凯撒大帝,公元后两千年选出的是成吉思汗。凯撒大帝其影响只限于欧洲南部或地中海区域,只因是欧洲人在评选,所以欧洲总要出一个代表,但成吉思汗无疑是最无争议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神思正在漫游中,听预报说要过黄河大桥了,哦,就要进入宁夏了。
<三>
宁夏是一片热土。
以往我对宁夏全部的想象总被历史上的西夏国的光芒所笼罩着。西夏地理位置偏西,但却在与当时北宋、契丹、(后是大辽)的激烈对抗中,顽强地生存与延续着,西夏文明在大西北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拿西夏国做一个参照,学习中国历史,人们普遍地认为宋朝是一个比较软弱无力的朝代,处处受人欺负。其实经过五代十国频繁的战乱之后于公元960年建国的北宋,需要面对的是乘中原战乱而养精蓄锐多时的契丹与西夏这样的强敌,当时的具体环境与条件就是这样,试想北宋怎么能够短时期战胜这样的对手呢?至于南宋,已成了偏安一隅的区域性国度了,她的力量相对就更弱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尽管宋朝在军事上并未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绩,但宋朝的经济却高度繁荣,中华文明的许多成果都是经宋朝的发扬光大而传播于世界的。
至于现在,宁夏给我的印象又几乎是被贫穷的西海固这样的地区所代替,那幅希望工程著名的大眼睛小女孩的照片竟成了我对宁夏的理解,尽管我清楚这种理解有失偏颇,尽管我知道宁夏还有誉为“塞上江南”之称的富饶的河套地区,但是贫穷这一概念仍然固执地在我脑中占据着宁夏应有的位置。但是冥冥之中却有一种召唤,使我对宁夏有一种神往,使我对这片土地有一种别样的情愫。
除此之外,宁夏给我的感觉全都来自于文学。其中对我震动最大的莫过于张贤亮,他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习惯死亡》等非常有名。生于江苏的张贤亮因插队改造而被下放到宁夏,直到今天他仍在那片土地上。张贤亮也是中国文人中较早下海并获得成功的一位,他组织创建的“西北影视城”也相当有名,据说已有130多部电影,电视剧在此拍过场景。近些年宁夏文坛又杀出来一些颇有实力的中青年作家、比如石舒清就以《清水里的刀子》而荣获鲁迅文学奖,此外还有几位也引起全国文坛的瞩目。我相信这方热土会出现优秀的作家甚至是伟大的作家,艺术家的,因为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
列车到中卫站,我尽可能地在站台上多逗留一些时间,尽情呼吸一下中卫的空气。对中卫有印象是从95年开始。那年一起分配到平朔的学生中,就有一位老家是中卫的。因他分配在党委办,我分在组干处,同在公司党委职能部门工作,后来就成了好朋友。他常向我们提及到中卫是枸杞之乡,红枣之乡,苹果之乡等等,使我们非常惊讶,那里与沙漠接壤,居然还有能产出这么多的好东西,于是中卫这个地方就在我脑中定了格。再加上好友显而易见的西北人豪爽,淳朴、真诚的性格,我对宁夏便越发产生了兴趣。
列车驶出中卫站,继续向西。大约只行驶了十几分钟,广袤而苍茫的沙漠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还是第一次真正地看到沙漠,看到一种可怕的灾难的不住延伸,看到一种毫无生机的绝望的呈现。沙漠化,已经成了目前国人倍受关注的一个环保大事了,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牵制着人类奔向富裕文明的脚步。我眼前的沙漠已使我体会不出“大漠孤烟直”的美妙意境,更多地是对它至今仍难以被驯服的忧虑。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面积约有170多万平方公里,尤其是广阔的西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开发大西部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伟业,但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相对就要大得多。
列车在死亡之海的沙漠中前行,我的思绪也茫然而空洞。
<四>
兰州到了。
诗意的兰州被裹在雾蔼中,显得极为宁静。
走在兰州的大道上,享受着西北风的吹拂,我恍如梦境般地进入了唐朝边塞诗中所描写的古朴、沧远、雄浑的氛围中;一种高亢、激扬的旋律在蔓延,在上升,在我的血液中绽放出神奇的花蕊······
久违了,兰州。
追溯兰州厚重的历史,会让人因激动和惊讶而喘不过气。那条举世闻名的在中、外史册上闪耀了千年光华的“丝绸之路”足以把兰州举到至高处;而兰州在美丽的丝绸面纱后,却极尽显示着她的豁达和粗犷,给人的记忆更为刻骨铭心。尽管自古兰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边陲重镇,但他却是通往西北边塞的重要出口,属于大边塞范围之中。边塞的奇异风光、壮丽景像和清贫生活让古时到过兰州的人精神世界受到极大震撼,尤其是让那些意气纷发的诗人们。唐朝时的“丝绸之路”更加繁荣发达,西北经济也在大力发展之中。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来到边塞,不断吟唱出一首首千古绝句,而“边塞诗派”如一座高峰在唐朝诗坛甚于在中国古代整个诗坛上俊秀挺拔、高不可攀。当你读到诸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等充满激情与豪气的诗句,你便会陡然而升对边塞的神往之情。我个人总以为唐诗中的“魂”正是奇壮的“边塞诗”,兰州、我真不知道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面对你时而激情澎湃、面对你时而文动思诵、面对你时而潸然落泪·······
其实,喜欢兰州还有一个小小因素,那就是因为兰州的名称中有一个"兰"字·我个人对"兰"字和与之同音的字都有一种莫明的偏爱,比如:兰花、蓝关、楼兰、澜沧江、兰陵等等。兰州在中国地图上几乎处于中心位置,据说建国之时,一度有人提议将兰州做为新中国的首都呢。黄河穿兰州而过,更增加了兰州的秀丽。
因时间有空闲,父亲和我领略了一番兰州市区的风光后,便一起去了五泉山公园游玩,公园是依山而建,寺庙也依山而建,随山势的增高寺庙一层一层往上叠着,公园也就越发显得气势饱满,力度逼人。这公园、这寺庙给我的感觉很特别,算是兰州独有。
其实兰州独有的东西很多,甘肃独有的东西更多,甘肃是中国所有省份中一个重要而特别的省份。古时的甘肃因了她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位置和西北边塞重要的军事位置而让历代统治者备加关注;甘肃做为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和能源基地让人瞩目,还有一个泉卫星发射基地,甘肃永远让人不能轻视。
客观地说,甘肃仍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但让我惊奇的是,甘肃却是个盛产诗人的摇篮,也许这与古时甘肃文化繁荣有一种延承的关系吧,亦或是血缘关系。观察近10年多来的中国诗坛,甘肃出的有名的中、青年诗人可以说是全国最多的,如古马、娜夜、人邻、阳飏、叶舟、第广龙、张子选、高尚等,甘肃的这些诗人的作品在中国的许多纯文学刊物上占据着大量的版面,甘肃强劲的诗风让人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以这样的势头和这样的氛围,甘肃是定会出现大诗人的。陇上的诗人们,用你们的笔尽情地抒写一切美好的事物吧,我诚心祝愿你们。
<五>
我们又踏上了西去的列车,从兰州到格尔木。
夜里正熟睡中,车已过了西宁。第二天清早起来,发现列车驰骋在空阔无人的草原与盐碱地混壌的地带,远处有山,近处有风,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见一人、一牛、一羊。青海啊,和我想象中的一样,甚至比我想象中更空阔;空阔的让人失去思想,空阔的让人容易窒息。
从旅行路线图上来看,坐火车是不会经过青海湖了,这给我西部之行带来了较大的遗憾。青海湖的美丽与神奇已是我久久所向往的了,但如今也只好擦肩而过,这就是我们间的际遇吗?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尤其是她湖中的多鸟更是声名远播;去年我在翻看一本杂志时,看到有关青海湖的文字,是说由于人为的滥砍滥采滥捕滥捞,不仅青海湖的面积大大萎缩了,就是湖内著名的特色大蝗鱼数量也在锐减,青海湖在哭泣,青海湖在悲哀。这段文字让我惋然,但并没让我吃惊,因为这些年来看到的人们践踏大好自然、河山的事例在中国实在太多,对于经济开放,盲进而愚昧的低素质的国人只一味图“利”,哪管什么环境保护;哪管什么会引发生存危机?哪管什么子孙后代?他们会为自己的无知而付出惨痛的代价的。但不管青海湖变成什么样,在我心中,她永远碧波万里,柔美如画。据介绍,青海湖将于2002年7月举办级别甚高的“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相信这一令人瞩目的体育盛事定会将世人的目光吸引到美丽的青海湖边,青海湖也一定会用她七色的光彩让人惊叹的。她的的确确是镶在青藏高原边缘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呵。
我的目光在无垠的旷野上跳跃之间,忽然便记起了昌耀,这位中国当今诗坛的耀眼明星,西部的大诗人。他在西宁这座城市居住了很久,他热爱着西部深厚而含情的土地,他的每一首诗里都有对生命最真挚的礼赞;此刻,他正躺在医院的病房上,与疾病做着最后的斗争。以前我想不出像他这样优秀的诗人为什么安于西部的大风沙中而享以一生呢?如今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我一下子就全明白了,大西部啊,这是你诗歌的灵魂。
人们常提青藏高原,其实百分之九十的人第一印像或者全部印像都会认为青藏高原就指西藏,而会无心地遗忘了青海。青海省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居全国第四,五分之四的土地都在青藏高原范围内,我们怎能会常常无视于她应有的高度呢?一些在世界上名称都非常响亮的山脉,诸如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大多在青海省境内。而从青海省发源的大江、大河可谓多矣,如长江、黄河、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等等,所以有“江河源”之称。青藏高原其实一半的风光已被青海占去。如果你是乘汽车向西旅行,往往一到西宁之侧的橡皮山,便开始有高原反应了。而我是到了格尔木,感觉稍有些头晕的。
格尔木的站前广场空阔的一如辽远的大西部腹地,我还从没见过如此大的站前广场,比之局促的上海站广场、拥挤的北京站广场,这里的广场必须用“大气”来形容才会觉得贴切些。据说格尔木市的城市占地面积是全国所有城市中最大的,我无从考证,但是在格尔木乘车转悠了半天,要谈我的感受,怎一个“大”字了得?市区人并不很多,在这里做生意的宁夏回民不少,另外是四川人。
青藏公路在青海省的起点就是格尔木。我们乘了三菱越野车向昆仑深处驶去。一路上昆仑横莽放纵的山峦让我除了吃惊,就是赞叹。公路逐渐攀高,路边每每会遇到斜岔口有车辆驶进去,司机说那时玉矿、这是金矿、那时铜矿····昆仑万里啊,处处是宝藏。青藏线与我原来想象的危险程度相去甚远,我以为它是盘山公路,一边靠山体,一边是万丈深渊;而其实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它一直都是在山谷的腹地中穿行,无任何惊险可言。在无尽头的公路上飞疾,两边是草地,时不时会出现奔跑的黄羊群、或低头吃草的野驴群,还有火红皮毛的狐狸,给寂寞的旅途增加了不少色彩。过了“昆仑神泉”,越野车继续向前,气温已开始下降,汽车又转过几个山弯,远处已浮现出几座雪山,那雪像白帽子一样扣在山头上,常年如此。再往前走,便是雪山延绵了。司机说,快到昆仑山口了,走了约摸十几分钟,山顶处那显著的雕像及石碑标志映入眼帘,我们小心翼翼地下了车,看见标志物处突出着一个黑色的牛头状饰物,而雕像上是哈达翻飞,石碑处记着: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我向这石碑合什鞠躬,以示虔诚。
当汽车又前进了几百公里,要翻越唐古拉山口时,我两边的太阳穴疼得厉害,我在心中祈告不要出现什么反应,而父亲却极为正常。疼只归疼,毕竟这已是海拔5300米处了,下山时疼痛悄然消失了。让我此生永远也忘不了的一幕是:转过一个大山弯,在我眼前所出现的远处庞大而连绵的雪山,数百条甚至上千条河流顺着山势向下流淌着,融合着,欢唱着,太壮观了,白雪皑皑的雪山、泛着白光的河流,在红日的映衬下,壮观的接近神奇。我是在不知不觉中流出了泪的,真的,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由衷地默默涌出的泪水。这就是纯粹的自然的伟大,她让你自动地伏拜于前,让你自动地呈现你的灵魂。我永生忘不了:大雪川的美!
翻过唐古拉山口,就要进入藏北了。
<六>
藏北。藏北。孤傲于世界。
藏北无人区,只有雪山,只有草原,只有河流,只有雄鹰。
我们的车子不停地行进,而沿途那一拨又一拨举家朝圣的人们地深深震撼着父亲和我的内心。他们或两、三人,或三、四人赶着一辆驴车,拉着简单的行李、食物,不知从哪一处遥远的起点就开始三步一叩首地怀着坚贞的至诚之心慢慢靠近圣域拉萨,这样的日子在路上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他们是幸福的,是满足的,将全部家当拿出来做资本去朝圣,这就是他们人生的重要意义,朝圣回去,积蓄了资本,再拿出来朝圣,如此周而复始。做为凡人,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快乐,当我们望着遥不可及的目的地而万分焦急时,他们望着目的地始终充满微笑,也许这就是我们与他们的差别,我曾在上五台山的路上见到过这样痴迷的信徒,而如今在荒无人烟的藏北高原途中,又遇到了这样的信徒,心中不能不被感动。望着前面延伸到远方的道路,我可以想象,此刻定有许多信徒朝拜在自己心目中的佛国路上。他们仆仆风尘,他们怀着笑容,他们的心中盛开着清新的荷花······
路上的藏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的脸膛大都黑里透着红,饱受高原风的吹拂,脸上的皱纹深而密。我们所见到的多为牧民,不管男人,女人长得都很健壮。当我们的车子在路边一家饭店前停下来时,饭店外的窗户下就或坐或躺着十多位藏民,他们的身上都散发着只有牛和羊等身上才有的特殊味道,隔几米远就能闻到。其实这很正常,这些牧民常年在野外生存,只与牛、羊打交道,没有味道才怪呢?最不可思议的竟有位藏族女子就在离我们二十米开外处蹲下来大方地小解,虽然厚重的藏袍遮掩着她的身子,但这已让我们大为难为情了。我还不曾料到藏北的牧民居然还蒙昧到如此未开化的程度。其实过后细想,他们从未学过文化,从未受到教育,“礼、义、廉、耻”对他们而言只能简化或纯洁到一种最“简单”的道义准则,其余的所谓“文明程序”都是多余。何止是这些牧民呢?在我国许多省份中,大凡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又有谁懂得繁多的文明规则。而藏族牧民的可爱处在于,他们的思想单纯,单纯到了纯粹。
沿路一直有河流跟着我们并行,而随处可见的湖泊又增加了高原的妩媚动人之色。西藏的河绝对是有灵性的,在这雪域佛国,其实每处土地都带着灵气。当我们途中休息时,我看到河对面有一群野鸭及水鸟,我悄悄拾起一块石头,准备袭击它们时,石头虽然扔出去了,而我的胳膊竟被扭了一下,这一扭疼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我后来离开拉萨。于是,对西藏的其它事物我便不敢再造次。
我们来到了那曲。这是西藏北部的门户,那曲也是地委,行署所在地。街道两边是商品摊。给我的整体印象,那曲就如八十年代初的大同的街道一样,没几幢高楼,商业化不发达,但有些基础。司机说,能建成这个样子,已实属不易,要知道,自建国以后,中央一直大量往西藏投资、运输物资,在西藏,你往进投几个亿,有时根本看不出痕迹。而我倒觉得,如果在西藏再出现一个繁荣的上海市,那西藏特有的意义也就不大了,这种古朴才是她最真也最纯的本质。当然,西藏要发展,绝不能只停在现有程度上,但是谁都清楚,这里的发展比之其它地方不知要多付出多少的艰苦?比如在西藏一般不能盖高楼,因为这里是强烈地震带;由于受客观自然条件所限,这里许多植物种不出来,就连养鸡都因缺氧而养不活,所以鸡蛋就从成都或格尔木往上运,鸡蛋不论斤卖,论颗卖,一颗5角钱。这就是目前的局限因素。但是随着日后青藏铁路的畅通,随着科学技术的继续进步,许多问题也都会顺利解决的。
在前往拉萨途中,只要遇到小的村落,就会看到涂着白色用石块拱起的白塔,那上面也总有飘荡的哈达,宗教在西藏绝对是影响深远的。牦毛静静地立地草地上,瞪大着眼睛目送着我们的车子远去;高翔的苍鹰在藏北的蓝天上放飞着梦幻······
拉萨就在眼前。
当我说那曲还有些落后时,而拉萨给我的感觉已时髦多了。
第一感觉就让人惊奇,街道上跑的出租车全部都是桑塔纳,此外无别的类型出租车,目前在国内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上海市,就连北京也还有夏利车等,至于其它城市,大发、奥拓、三轮车等就比比皆是。
拉萨的许多街道都是全国各省、市对口支援而建设成的,高楼不多,但规划较整洁,路也很宽,给人一种坦荡的感觉。一条拉萨河在城的右边围绕而过,城市四周远处又是无尽的雪山。
父亲的事情还算顺利,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基本办完了。心中放下了担子,我们便轻松地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前。从宽广的广场中央观望布达拉宫,她的雄伟、庄严让人倾刻肃穆凝神——宫殿分做两层,上边是红宫,下边是白宫,全部建在市中心的玛布日山上,“布达拉”梵语意内观世音圣地,初建于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是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宫体主楼13层,高117米,东西长360余米,依山势修筑,崇阁巍峨,在世界著名建筑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从踏入宫殿内的第一步开始,你就仿佛进入到一个黄金做成的世界中,墙上镶的是金子,顶上也是金子,至于那些灵塔多则几千公斤黄金,最少的也用300公斤黄金制成,以五世灵塔为例,在黄金塔的塔基上,镶嵌了一千九百九十九颗珍珠宝石,塔中央那颗巨大的红宝石,全世界只有两颗,一颗在缅甸,另一颗就在这五世灵塔上。其它珍贵的壁画,珍贵的文物数不胜数,十多层的宫殿大得让人几乎走不动了,角角落落都是安装的摄像机在防备万一。曾有人计算过布达拉宫的实际价值足可以换一个上海市,这显然有些夸张了,但你却可以从中想象出她到底有多大的价值。转了整整一上午,她给我的印象就是满脑子金碧辉煌,金光闪烁。金子的宫殿,珍宝的宫殿,全世界独有的宫殿。
大昭寺则相对平和一些,没有那种气势逼人的感觉。但她的地份与份量在全国大寺院中依然很重、很高。诗寺是纪念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而修建的,也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占地极大,寺前有公主柳,唐蕃会盟碑等古迹。我用手依次转动着长长的一排铜铸经轮,感受着佛教无边的底蕴与内涵。在这些著名的寺院里,你会轻易地体会到一种极浓厚的沧桑历史的气息,你会体会到千年以来的辉煌与之以后的灿烂光芒。你会被历史包容着,在佛国的圣殿诚心瞻仰。
我们还去了市区北面的哲蚌寺一观。哲寺占地25万平方米,其建筑规模和在寺喇嘛人数为世界之最。其实,我去哲寺参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个寺院里有西藏著名的四位“天葬师”,而离寺院不远的山上即有“天葬台”。藏族的葬礼与众不同,天葬即葬于天。其实穷人的天葬很简单,而只有富人才能请得起天葬师,他们将尸首用利斧劈开,再用锤子将骨头砸碎,并搅拌上调料,放在天葬台上,片刻间数十头秃鹫就会将之吃光。
那令人心海摇荡的纳木错圣湖,却因时间仓促而不能亲临仙境了。那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与之相隔并不遥远,却不能相见,又成了一件憾事。
西行的这些天里,我一直呼吸在一种神奇的空气里,它使我激动,使我兴奋,使我紧张,使我想放声呼喊,又使我说不出话。面对黄河,面对沙漠,面对雪山,面对拉萨,面对祖国的每一根经脉和每一个细胞,我唯有紧捂住胸口来承受雄伟的冲击!
沿途记下了所见,所想的百分之一,算不得纪念,只能称做是一阵轻风刮过西部的痕迹。
-全文完-
▷ 进入忘文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