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政府着手起草一份鼓励媒体对政府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的文件,请媒体对宿州市基层工作的首创精神加以保护和关注,对政府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进行舆论监督。该市市长唐承沛日前在公开场合鼓励媒体多为政府工作“挑刺”,表示“政府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务实地回应新闻媒体的批评和曝光。”(2月19日《工人日报》)
市长“鼓励”媒体对政府工作“挑刺”,这条看上去很“正面”的消息,细品起来却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更何况类似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通过新闻舆论对党委、政府的工作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监督“挑刺”,是媒体的天然职责之一。就像法官公正审案,警察维护治安一样。如果法官需要“鼓励”才公正审案,警察需要“鼓励”才维护治安,就把正常的东西变成不正常的了。同样,我们的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本质上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的。因为我们的党是全体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的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府,党和政府的“喉舌”自然就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媒体以观察者和思考者的身份,及时指出党委、政府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以促进党委、政府更好地为民众谋利造福,不仅可以巩固执政的根基,还可以开拓出更广阔的执政前景。这种听起来不很顺耳的“挑刺”“报忧”声,其实是对党和政府的最大负责。正基于此,在有关加强和改进对党和政府监督的措施当中,新闻舆论监督都被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从理论上看,媒体应该很乐意、很踊跃地履行好“挑刺”的监督职能才对,而不能在领导的“鼓励”下才去做自己分内该做的事。
遗憾的是,现实中屡屡有官员出来表态,“鼓励”媒体履行好监督职能。这说明,很多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好。究其原因,并非因为媒体的“偷懒”,而是我们缺乏让媒体履行好监督职能的政治、社会生态环境,出现了认知和行动之间的脱节和反差。那种把媒体作为政绩展览广告纸,“讳疾忌医”式的要求媒体只“报喜”不“报忧”,谁“挑刺”就是“唱反调”,出党委、政府“洋相”的“官念”还根深蒂固,媒体工作者因认真履行监督职能而遭受打击报复的现象还层出不穷,导致不少媒体将“挑刺”职能自动“删除”。打开报纸、电视,满眼都是盛世繁华,歌功颂德,引起广大老百姓的疏远、不满甚至鄙视,客观上也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带来了麻痹和损害。也正因为这种不履职、难履职的不正常现象的存在,才连带出一些党政官员纷纷“鼓励”媒体“挑刺”这种怪象的的出现。
什么时候,我们的媒体进行“挑刺”,不再需要某“长”们的“鼓励”呢?
本文已被编辑[匆匆小语]于2006-2-19 15:38:22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风中黄叶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